中国人姓氏的自豪感曾

曾姓:源自姒(si)姓或少数民族改姓。

一、姓氏来源:血统轩辕、曲烈建国、巫公定姓

夏君主姒少康的次子曲烈为甑(zeng)子爵(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建立即为鄫(zeng)国。曲烈由此改姓鄫。鄫国实力不强,经历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后被莒(ju)国所灭,鄫国太子巫出逃,其后代为纪念鄫国,改姓曾。太子巫为该姓始祖。

曾参(曾子)祖籍武城,其后裔称为武城曾氏,尊曾参为开派始祖。

二、姓氏族人特点:

曾家一门出两圣(曾子:“宗圣”;曾国藩:“半圣”),虽不是自创学说,却是对初创者学说深层次思考的集大成者,所集大成的学说也可以算自成一派,对后世影响巨大。

曾家重宗室重传承,对家族后人的教育显著。其家族名贤都是成群的出,曾家不出名,出名必成群。

三、姓氏名人代表:

曾参(曾子)家族:

曾点(曾参父):七十二贤之一,孔子弟子。

曾参:孔子代表弟子,孔庙必四配之一,“宗圣”,仁孝礼仪著称于世。

曾参的儿子曾元、曾申、曾华,孙子曾西,都以贤达闻名。

知识拓展:

1、古代四大圣人:孔子、颜子、曾子、孟子

2、孔庙四配:颜回(复圣)、孔伋(ji)(述圣)、曾参(宗圣)、孟轲(亚圣)

曾公亮家族:

曾穆(曾公亮祖父):殿中丞,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重视子孙教育,五个儿子都当官,曾会为榜眼。

曾会(曾公亮父):曾穆子,北宋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楚国公。六个儿子皆为官。

曾公亮:北宋著名宰相,三朝元老,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著作《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曾孝宗(曾公亮长子):任尚书虞部员外郎;

曾孝宽(曾公亮次子):得封资政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右丞相。

曾孝纯(曾公亮三子):殿中丞。

曾诚(曾孝宽子):授参议郎奉直大夫秘书少监,赠太师秦国公。

曾怀(曾孝宽孙):宋孝宗时期右丞相,封鲁国公。

曾从龙(曾公亮四世孙):宋宁宗科举状元,授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封清源郡公。

曾巩家族:

曾致尧(曾巩祖父):北宋名臣,历任户/吏部员外郎、获赠谏议大夫、追赠太子太师、宁国公。

曾易占(曾巩父):北宋名臣,历任太子中允、太常博士、赠光禄卿、封鲁国公。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历任太平州司法参军、齐州太守、中书舍人。

曾肇(曾巩弟):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中书舍人,封曲阜县开国侯,赠少师。曾布(曾巩弟):北宋著名宰相,王安石变法重要支持者,追赠观文殿大学士。

知识拓展:

1、唐宋八大家(文学造诣):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南丰七曾(文学造诣):曾巩、曾肇(曾巩弟)、曾布(曾巩弟)、曾纡(曾布子)、曾纮、曾协(曾肇孙)、曾敦。

3、一门六进士:北宋嘉祜二年(年),欧阳修主持会试,一改惯例,以古文,策论为主,曾巩带着其弟曾布、曾牟、曾阜、以及王无咎(曾巩妹夫)、王幾(ji、曾巩妹夫)共六人赴考,一举全部中进士。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晚晴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两江总督。以团练组建湘军,平叛太平天国,封太子太保、一等毅勇侯。

曾国潢(曾国藩二弟):国子监生(捐纳所得),协助曾国藩团练训练湘军,诰通议大夫,封建威将军。

曾国华(曾国藩三弟):监生捐同知(知府副职、正五品),协助曾国藩团练训练湘军,协助浙江布政使训练湖北军务,后被陈玉成和李秀成率太平军围困安徽三河镇,力战而死。诰骑都尉,赠资政大夫。

曾国荃(曾国藩四弟):晚清名将,湘军首领之一。历任两广总督、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授太子太保,封一等威毅伯,赠太傅。

曾国葆(曾国藩五弟):任花翎知府,湘军首领之一,因操劳过度病逝军营,追赠内阁学士。

曾纪泽(曾国藩长子):清末出色外交官。

曾纪鸿(曾国藩三子):近代数学家,著有《环率考真图解》、《对数详解》、《粟布演草》。

1、晚晴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晚晴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曾国藩家书: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时时为科第仕宦起见。至此后,曾家少官多学者。

四、姓氏名人语录:

曾子名言:

1、《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孝经》: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曾国藩家训:

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2、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4、人而不勤,则万事皆废,一家俱有衰象。

5、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6、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7、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8、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0、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11、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2、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13、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14、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毋将智人说得及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及易。

15、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16、凡办一事,必有许多艰难波折,吾辈总以试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亮。

17、宁拙毋巧,可以持之。

18、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9、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20、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21、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2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23、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作样。

24、放开手,使开胆,不得瞻前顾后。

25、处事宜决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