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就是曾经以宁夏为核心,包括有我国大甘肃的大部分以及青海和内蒙古的一部分曾经建立的一个政权。这个政权是由我国古老的一个民族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党项族的首领有一个叫做元昊的,因为在唐朝末期的时候帮助镇压黄巢起义,所以唐朝赐姓他们李,所以也叫李元昊。在公元的年,元昊就以银川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书上把它称为西夏。当时与西夏并立的还有另外几个政权,中原地区有北宋政权,北方的草原地区先后有辽和金。后来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崛起,就对其他的几个政权展开了进攻。成吉思汗被誉为“天之骄子”,草原的英雄,他曾经带领蒙古骑兵横扫我国的北方草原地区,而西夏也面临着危居。成吉思汗曾经在1世纪初期,在年到年,这23年的时间里面,六次征伐西夏,但是前五次都没有成功,没有彻底地把西夏消灭。
后来到了年春天的时候,成吉思汗又率领数十万蒙古骑兵准备彻底荡平西夏,为他消灭金,南宋,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鉴于前五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所以这一次成吉思汗所率领的蒙古骑兵就采取外围逐渐突破的方式,先后占领了西夏的河西走廊这个区域,包括六盘山,包括西部的腾格里沙漠这个区域。在年的春天,完成了对于西夏望王都银川当时叫做兴庆府的包围。不过当时的兴庆府却不是很容易攻破的,第一它有坚固的城池,第二它有七万多精良的士兵,二十多万城市居民,第三城内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所以蒙古骑兵围攻银川达半年之久。到了年6月份的夏天,仍然没有把银川城拿下。
当时西夏的皇帝是末帝叫做李晛,他也不想把祖宗的基业葬送在自己的手里,所以组织军队和居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经过大半年的时间,这个时候城外已经没有救兵,几乎都被蒙古骑兵占领了,内无粮草,士兵百姓疲惫至极,而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天灾的降临给奄奄一息的银川以致命的打击。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银川城发生了一次地震,《西夏书事》卷四十二上这样说:
地大震,宫室多坏,王城夜哭。
兴庆宫殿的很多房屋都被震塌了,甚至在晚上的时候能够在银川城听到满城的哭声。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士兵再也没有斗志,所以李晛也丧失了抵抗的信心。没有办法,就准备投降。当时成吉思汗给蒙古的骑兵立下了一条规矩,就是攻一座城池,如果遇到抵抗,那么攻下这座城池之后,就进行屠城。西夏与蒙古多年交战,李晛当然知道蒙古的这样的一个规定,所以他当时告诉包围银川的蒙古骑兵的首领我投降是要投降,但是要宽限我一段时间,让我在城内搜集一下奇珍异宝,我准备把这些奇珍异宝献给你们的大汗成吉思汗。他还指望能不能通过这样年的一种手段能够免除银川城遭屠城的这样的一种悲剧的发生。
这样就过去了一个多月,到了年的8月份的时候,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的行宫因病去世。其实当时当蒙古骑兵攻打西夏的时候,成吉思汗就受伤了。是在年的年底的时候,有一次他领着亲兵卫队去围猎野马,从自己的马上摔了下来,摔成了重伤,但是他仍然带病坚持征伐西夏。打西夏打了一年半的时间没有打下来,自己忧心忡忡,积劳成疾,所以就在年的八月份在六盘山的行宫因病去世。他留下遗嘱,说先秘不发丧,等到攻下银川城,李晛投降以后,才办理自己的丧事。李晛当时并不知道,所以9月份李晛在城内搜集了金银财宝,然后打开城门出城投降。这样蒙古骑兵就占领了银川城,西夏灭亡。
一个政权想要长久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起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必须具有坚实的雄厚的经济基础,第二个条件必须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西夏具备这个两个条件吗?我们通过两首诗词来分别分析一下。第一首诗词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写的一首诗,唐代有一位诗人叫韦蟾,是晚唐时期的一个诗人。在唐懿宗的时候,也就是说唐代的晚期,他曾经送自己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叫做卢潘。这位朋友要到宁夏的灵武做灵武节度使,韦蟾就写给他一首送别诗,诗中有这样两句话: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在这句话里面,给我们指明了关于整个银川周边的基本的情况。“贺兰山下”指的就是在贺兰山下作为西夏王都的银川城。银川城的西北部大概有三十公里左右就是贺兰山,贺兰山大概是南北走向,绵延两百多公里。贺兰山的存在不仅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进,同时阻挡了来自西北的寒流对于银川平原的侵袭,同时也成为银川西部的一个军事屏障,所以在当时备受西夏人的敬仰,把它称呼为“山尊”。在银川的东南部,是自南而北流过的黄河,秦汉时期的时候,我们的先民就在这里利用黄河灌溉。到了唐代的时候武则天时期,又修建了唐徕渠,银川城以及周边的地区就变成了一个肥沃的农业区,然后老百姓沿着引黄灌渠种植了大量的果树。因为当时是深秋,所以果园成熟了,一派丰收的情景。同时韦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旧有名”,也就是说在韦蟾写这首送别诗之前,银川平原已经是塞北江南了。这个平原的面积非常大,大概有将近两万平方公里,所以引黄灌溉就使这个区域变成了一个肥沃的农业区。到了西夏王元昊在银川立国之后,又在这里修建了昊王渠,所以使这里的农业经济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在当时的是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说银川平原这个地方:
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故灌溉之利,岁无旱涝之虞。
引黄灌溉,旱涝保收,所以真正地变成了一个大粮仓。广阔的银川平原在整个西夏王统治的疆域内,粮食和物资生产就为西夏的立国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这是一首唐诗,我们再说一首非常有名的词,就是岳飞的《满江红》,来说明西夏的军事实力。在《满江红》的下半阙有这样几句话: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慷慨激昂,是岳飞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做的一首词,展示了岳飞试图收复北方的失地,迎回徽,钦二帝的一种理想。徽,钦就是里面提到的“靖康耻”。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当时北方的金攻破了北宋的都城开封,宋朝的两个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都做了金兵的俘虏。后来金兵就把徽钦二帝掳掠到了北方的金国的都城上京会宁府,就是今天黑龙江省的阿城。后来南宋建立,岳飞试图光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所以就写了这首词。这首词中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疑问,就是这一句“踏破贺兰山缺”。我们知道这个贺兰山在银川的西北,属于西夏境内,而黑龙江的阿城在东北。
岳飞要想迎回徽钦二帝,怎么可能到西北的贺兰山呢?因为这首词里面岳飞这样写甚至有些人怀疑这首词不是岳飞写的。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首词里面岳飞用的“踏破贺兰山缺”有两层意思,有一层是代指或者说是虚指,这是古人写诗词的一种常用的手法,在汉代的时候,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卫青打到了贺兰山这个区域,打败了当时的匈奴。岳飞了解这段历史,它是代指自己也要像当年卫青那样打败北方的金国。还有一层意思我觉得也有实指的意思,其实在北宋时期与西夏国之间也是频繁地展开战斗和决战,与西夏决战的时候往往是败多胜少。西夏为什么能够取胜呢?当时西夏这个政权是一个多民族的政权,以党项族为主,还有吐蕃族,回鹘族,还有大量的汉族人口。他们有一个尚武的风气,《金史·西夏传》中这样记载:
民俗强梗尚气,重然诺,敢战斗。
尚武是他们一种民族的风尚,整个党项族全民皆兵,耕战结合。男子从15岁到60岁之间,都要服兵役。尤其是西夏王元昊开始建立了两支非常有名的,作战能力非常强的部队,一支吃骑兵,他给这些骑兵取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叫做“铁鹞子”。这支铁鹞子骑兵一开始的时候有数千人,后来发展到数万人。除了铁鹞子骑兵,西夏还组织了非常有战斗力的步兵叫做“步跋子”。西北地区多山地,他们都善于上山下坡,跳跃山间,非常善于在山地奔走。利用这样一个特点,西夏就组织了强有力的山地作战部队,就叫做“步跋子”。作战的时候如果遇到平旷的开阔的这样一些地带,就用铁鹞子骑兵冲击。如果遇到山谷地带,就用步跋子进行突袭,所以往往在作战的过程中间战无不胜。北宋的军队也深入到西夏的区域进行作战,就是吃的这个亏,所以屡屡失败,显示出了西夏强大的军事实力。岳飞作为一个军事家,当然了解宋代与西夏的这一段恩仇,他也了解金国给北宋留下的耻辱,所以在这首词里满,他提到“踏破贺兰山缺”,我觉得也是实指,他不仅要打败北方的金国,迎回徽钦二帝,也要打败西夏王国,来一雪大宋的耻辱,这是他的雄图大志。
西夏的都城银川它的城市文化特色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它表达为既有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文化风尚,同时又有中原地区的文化风尚。我们先说游牧文化风尚。因为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所以当元昊建国的时候迅速的颁布了两条诏令。第一条诏令是要西夏境内的男子全部秃发,党项族当时实行秃发令,把后面的头发剃掉,留着前面的头发蓄起来,等这个头发长长了就顺着脸颊放在两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为了以这种形式来保留党项族的民族传统和文化,这是一种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他又下达了第二条诏令创制西夏文字。原来党项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元昊立国之后就让一个多才多艺的文臣叫做野利仁荣仿照汉字的偏旁部首创制了西夏文。我们今天如果到银川去,还可以看到这种文字。这种文字是方块形的,笔画非常多,非常繁杂,但是这种文字的创造不仅仅使党项族的文化风尚得到了弘扬,同时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保留了西夏的传统和文化。
这是一个方面,要保留游牧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同时另一方面又尽量大规模地吸收中原地区,特别是北宋的文化传统。这里面我们举一个例子,非常有意思的是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实行的,到后来20世纪初期的时候不再实行科举制度。期间过了年左右的时间,在这年左右的时间里面,唯一的一个状元皇帝却出在西夏,而且是党项族出身,他就是西夏的第八代帝王,叫做李遵顼。
我们说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首先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西夏大量地吸收北宋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的传统。他们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经济制度的建立,法律制度的建立都借鉴了北宋的做法。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是他们还在西夏的都城兴庆府设立了一个特别的机构,叫做“开封府”。这个“开封府”管辖的范围就是兴庆府周围的这块区域,管理兴庆府的新政地方事务。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说明了西夏人对于中原文化的仰慕和向往。在这种背景下,当时就把儒学传统也在西夏加以发扬,设立了孔庙,同时也借鉴中原地区,实行科举制度,正是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李遵顼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背景,第二个背景就是李遵顼本人痴迷于汉学,博学多才。史书上对于李遵顼有这样的记载,说:
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
说这个人性情端重明粹,很小的时候就痴迷于汉文经典,四书五经。等他长大以后可以说是博通群书,博学多才。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当时西夏国举行科举考试,他一路过关斩将,最后高中状元。过了八年,他又登上了皇位,成为西夏的第八代国君。当然他作为状元皇帝,在做国君期间,肯定对于西夏的汉文化的推广,儒家文化思想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自己本人一生都养成了痴迷于汉文化的这种传统,手不释卷。这位李遵顼虽然是状元出身,但是在政治治理上却并不成功。当李遵顼做皇帝的时候,已经到了西夏的晚期,当时对外的关系非常复杂。蒙古骑兵已经开始攻打西夏,而这个时候李遵顼却执行了一个错误的外交策略,他攻打金国,与金国之间打的不亦乐乎,大大削弱了西夏的军事实力。也为后来西夏的灭亡埋下了祸根。这位李遵顼虽然是皇帝,但是政治上并没有高瞻远瞩,而这位皇帝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海没忘了要向中原王朝的皇帝学习。他跟当时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学习,宋徽宗也是多才多艺,书法,绘画,儒家经典无一不通,而李遵顼不仅仅四书五经非常通达,也工于隶,篆。不过由于他的外交策略的失误,使西夏的国力逐渐地衰弱下去。后来西夏被蒙古灭亡跟他也有一定的关系。
没藏氏年轻的时候嫁给了当时西夏的一位将军叫做野利遇乞。这位野利遇乞是元昊的左膀右臂,为西夏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与北宋历次的战斗中都有他的功劳,所以整个野利家族就受到了西夏王元昊特殊的宠爱。元昊又娶了野利遇乞的妹妹作为皇后,所以野利家族就成了西夏最为显赫的衣蛾家族。西夏与北宋打仗,北宋老是失败,后来就用反间计在银川城内散布谣言,试图使元昊和野利遇乞君臣不和。谣言说野利遇乞功高盖世,所以就像图谋不轨进行造反,要亲自做皇帝。这个话就传到了元昊的耳朵里,元昊一开始并不相信,但是这个时候他的确也感到野利家族的权势太大,而且经常因为一些政治和军事的问题野利遇乞公开和元昊进行争论,甚至顶撞他。他也高到野利家族已经功高震主了,所以他就揣着明白装糊涂,就借着这个谣言硬是把野利遇乞兄弟以谋反的罪名给残酷地杀害了。这样就使西夏失去了一个中流砥柱。
元昊早已对美丽聪明的没藏氏垂涎三尺了,所以野利遇乞被杀以后,元昊就以安抚的名义把没藏氏接到了兴庆宫居住,实际上是为了和没藏氏发生私情提供便利条件。纸包不住火,这个时候野利皇后还在,所以野利皇后就因为这个事情和元昊大吵大闹,元昊觉得也对不起野利家族,所以后来就让没藏氏出家,在银川的一个寺院叫戒坛寺做了没藏大师,从此这个没藏氏就与佛教开始结缘。虽然做了没藏大师,元昊还与没藏氏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经常光顾戒坛寺。在年的时候,没藏氏就为元昊生了一个儿子叫谅祚。这个儿子出生的时候,元昊已经有一个大儿子,就是野利氏为他生的儿子叫做宁令哥。
这个宁令哥本来已经做了太子,但是现在看到元昊这么宠爱没藏氏,而没藏氏也有了一个儿子,感觉到自己的皇位受到了威胁。所以就在年的年初,有一天他身藏利刃,闯入兴庆宫试图刺杀他的父亲元昊,夺取皇位。结果在与元昊的搏斗中,他用宝剑把元昊的鼻子切掉了,没有杀死元昊。后来宫廷侍卫赶到之后,他跑了出去,后来被捉住以谋反的罪名把宁令哥和他的母亲野利氏一同杀掉。不够元昊由于流血过多,第二天也不幸去世。这样谅祚就成了皇位唯一的继承人,所以顺利地继承皇位,成了西夏的第二任国君。因为年龄非常小,只有一周岁左右,所以就由没藏氏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经过了这些事变之后,没藏氏已经对政治心灰意冷,她的丈夫遇害,宁令哥与元昊之间的喋血宫廷的残酷杀戮,就想远离政治。就在谅祚继位的第三年,公元的年的时候,她就在兴庆宫的西南部主持修建了一个庞大的寺院,这个寺院的修建花了五年的时间,修成之后金碧辉煌,里面还有一个八角十一层的高大的佛塔,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承天”。这个“承天”有两层意思,第一说自己的儿子是天子,是天命让他做天子的,所以承天。第二层意思,说人的命运都是无常的,只有上天的佛祖才能保佑人在世间的太平,所以给这个寺院起了个名字就叫承天寺。
承天寺建成之后,是西夏佛教的一个转折点。由于没藏氏带头,所以使当时的银川佛风盛行,大量的寺院建立起来,大量的人出家。同时由于当时的西夏还控制了河西走廊,所以到西域去的内地的僧侣和从西域进来的僧侣都要转道银川,所以银川城就成了当时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佛家中心。而没藏氏也自己经常带领着谅祚来聆听这些高僧大德的讲座,所以使当时的银川城佛教盛行。到过银川的朋友都知道,清真寺遍布银川城内外,达到两百五十多座,而回民也很多,在银川城内大概有两百万城市居民,其中有四分之一都属于回民。
自古至今,银川都是各民族融合的大舞台。党项人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回族人则把神奇的银川装点成他们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