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泛黄的树叶打在胡同口的灰墙上,在北京孔庙国子监附近的胡同里,经常能见到有人拿起手机拍下北京最美的季节。
北漂青年“罗二狗”骑着一辆二手的电动车,从手机镜头间穿梭,在胡同里兜兜转转。而他的目光驻足之处,并非那些金色的落叶,而是灰墙土瓦角落里堆砌的一些无人问津的东西。
老北京话管那叫“破烂儿”,把这些被人扔掉的东西拿回家继续用,则叫“捡破烂儿”。
如今,在年轻人的文化里“捡破烂儿”有了一个更为洋气的名字:“stooping”。在国内其由上海开始,随后在北京、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迅速发展开来,成为了一个有数万粉丝的互动活动。
01旧物也有它们的价值
罗二狗是个90后,在北京已经生活了7年,他喜欢北京的文化氛围、喜欢流行音乐,为此他尽可能租住在离城中心近一些的地方。
他现在所住的安定门内的胡同,有很多布置唯美的小店,往东离国子监很近,往北则是鼓楼和南锣鼓巷,无论是逛古迹还是听音乐,都很方便。
“罗二狗”骑着二手电动车在国子监里穿梭
二狗听说过北京的“鬼市”,出于好奇,他也曾去逛过,被里面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吸引,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一些旧货,比如70年代的油粮票、80年代的汽车票,在他眼里这些旧货往往比商场里的商品更有意思,“我不排斥旧物和二手物品,这些东西很对我的胃口,我喜欢去延续它们的使用价值。”
今年7月,从事教培行业的二狗被裁员了,心情落寞且百无聊赖之中,他在小红书上看到了一名上海女博主发起的“stooping”活动,他的脑海里开始回想起在胡同的角落里偶尔看到的那些被丢弃的旧物。“那些东西虽然被遗弃了,但还可以有利用价值,这也和我当时的个人心境很契合。”二狗说。
于是,他注册了账号“stooping北京”,成为了北京“stooping”的发起人。
网上的这位上海女博主名叫波妞,是个曾留学海外的温州姑娘,在英国时她就喜欢买二手物品、逛跳蚤市场。有一次她在放学的路上发现一对老夫妇在路边放了4把闲置的椅子,上面写着“freetogoodhouse”。自此,波妞开始接触外国的“stooping”文化,“stooping”是一个专注于分享街头垃圾给有需要的人并提供相关信息的互联网账号,它始创于年,如今已拥有粉丝40万。
之后,波妞把“stooping”引入中国,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位“stooper”。
回国工作后,波妞曾经在路边捡到过置物架、餐盘还有老式的挂衣架,后来她发现路边被丢弃的物品太多,其中很多来自倒闭的店铺或搬家返乡的“沪漂”,于是她便把这些路边的旧东西拍照后发到网上与人分享,希望那些有需求的人能将这些东西带回家。
很快,波妞的账号粉丝就涨到了2万多,为了便于沟通管理,她建了好几个群,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同样“不嫌弃”旧物的年轻人。
当然,也有人质疑“stooper”们:“好听的说是‘行为艺术’,不好听的就是‘作秀’。”还有人给波妞贴标签:富二代,闲得没事出来捡垃圾、博眼球。
波妞反驳说,其实年轻人也有很多空闲时间,只不过有的人用来刷剧、买买买,而我出来捡垃圾。
当然,家人对波妞的做法也有疑惑。父母担心,一个女孩子每天捡垃圾,以后会嫁不出去。最后双方约定,波妞不要在朋友圈发这些“垃圾”。
而作为男性,二狗对此却并不在意,他对女朋友坦诚相告,女朋友很支持,有空还帮他打理账号,也会将路边见到的旧物拍照传给二狗。但二狗却没有将此事告诉身边的其他朋友,他说自己倒不怕丢人,而是怕别人不理解,觉得自己在搞怪,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何解释“stooping”其实尚没有明确的定义,而该单词的直译则为“弯腰”、“附身”。
二狗建了“stooping北京”账号后,有人指责他崇洋媚外,把“捡破烂”用欧美文化包装成了“stooping”。为此,二狗把新账号的名字改成了“拾渡品”。他说,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欧美文化,身边有很多大爷大妈都有把旧物捡回来再使用的情况,“那是老一辈人艰苦朴素的作风,我们一直都有。”
“罗二狗”创建的“stooping北京”账号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传播,“stooping”已经从上海发展到北京和广州,继而在全国范围内被“推广”。在小红书上,深圳、武汉、成都等城市都有了自己的“stooping”。
武汉姑娘三三在今年10月份开设了“stooping武汉”的账号,她也是在看到了波妞的账号后,开始把自己归类为“stooper”的。
以前,三三就喜欢捡拾旧物,她把自己比喻为“时间的拾荒者”。6年前,三三在武汉开了一家咖啡店,临近开业时由于资金不足,只能把上一家店留下的吧台和柜子拿出来继续用。
而在偶然间,三三看到了附近拆迁区有很多居民不要的旧家具,经过主人同意后,她把捡来的2张桌子、4把椅子搬进了自己的新店,一番清洗和打磨后,再铺上崭新的桌布和椅套,90平米的咖啡店被填满。
三三在咖啡店附近的拆迁区捡回了不少旧家具
有此经历后,三三正式开始和旧物“打交道”。在此过程中,三三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她的朋友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