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卢氏历史上有名的世家大族,始祖是刘备

范阳卢氏,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汉时期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后,定居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曹魏时期,设立范阳郡而涿县属之,后世遂称“范阳涿人”(即范阳卢氏的由来)。

一、范阳卢氏的起源

卢氏源出姜姓,是齐太公姜子牙的后裔。春秋时期,齐国公卿高傒为卢姓始祖,其后人因封地在卢邑而受姓卢氏。彼时,很多姓氏的诞生,都和封地存在直接的关系,比如赵国的先祖,因为封地在赵城,所以就以赵作为国号和姓氏。

公元前年,齐国发生了田氏代齐这一历史事件。在此背景下,卢氏、高氏等出自姜姓的姓氏,都遭到了驱逐。离开卢邑以后,卢氏族人散居于燕、秦二国之间,主要一支是聚居于燕地,秦代有五经博士卢敖,其子孙后来迁至涿水之上,定居在涿县,因涿县后属范阳郡,遂为范阳涿人,这就是范阳卢氏的起源。

二、范阳卢氏的地望

范阳卢氏家族世居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一带),因涿县属范阳郡(汉代时为涿郡)管辖,士族称郡望,故得名“范阳卢氏”。涿县原为燕国之涿邑,在春秋战国时代便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一,这里一马平川,良田沃野,是有名的膏腴之地,荆轲刺秦王时献的燕国“督亢”地图就位于这一带。

由此,自春秋战国时期,范阳卢氏在这里世代耕读,子子孙孙繁衍生息,成为举世闻名的望族。对此,在笔者看来,很多古代著名的世家大族,都推动了当地城池的繁荣,比如太原王氏、清河崔氏等。

三、范阳卢氏的发展

范阳卢氏的始祖为东汉名儒卢植,是历史上配享孔庙的二十八位大儒之一,名列古圣先贤之中。卢植(年-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被誉为范阳卢氏的先祖。

卢植性格刚毅,有高尚的品德。在东汉末年,卢植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卢植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部落的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由此,对于卢植这位大臣,可谓文武双全之辈。

黄巾起义爆发时,卢植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虽然卢植立下了战功,可是,他后来却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起义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公元年,汉灵帝去世后,董卓篡夺了朝廷大权。彼时,卢植又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上谷军都山,后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年),卢植去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唐代时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

魏武帝曹操也十分仰慕卢植,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伐乌桓,途经卢植的家乡涿郡,告当地守令:“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东汉末年社会的剧烈动乱中,卢植作为中流砥柱、儒宗人望,其学问胆识、功勋业绩与品德风范,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世所公认的楷模。尤其是卢植的两位学生——公孙瓒和刘备,更是成为汉末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对此,在笔者看来,能够教出刘备这样的开国皇帝,无疑提升了卢植甚至范阳卢氏的影响力。

因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卢植作为范阳卢氏的始祖,直接奠定了卢氏后来作为“北州冠族”“范阳郡望”的基础,开创了范阳卢氏“代代出名士”的基业。

卢植去世后,他的儿子卢毓在曹魏官至三公之一的司空,这堪称位极人臣了。西晋建立后,卢植的孙子卢钦,被晋武帝司马炎册封为尚书仆射,这同样是朝廷重臣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卢植的子孙在魏晋时期均为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这促使范阳卢氏一直是“声高冠带,为世盛门”、“闺门之礼,为世所推”。

西晋时期,范阳卢氏还分出了南北两个房支。其中,西晋司空从事中郎,后赵侍中、中书监卢谌长子卢勗的后裔,号称“南祖”。与此相对应的是,西晋司空从事中郎,后赵侍中、中书监卢谌第四子卢偃的后裔,号称“北祖”。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孝文帝时跻身“卢崔郑王”四姓高门,有“北州冠族”之称,北魏一分为二后,卢靖三子分别担任西魏、北齐、北周三国帝师。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言四海大姓:“崔、卢、王、谢”,范阳卢氏与清河、博陵崔氏并称,仍被视为天下一流高门。作为著名的世家大族,范阳卢氏在唐朝出了八位宰相。比如卢承庆就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宰相,成语“宠辱不惊”讲得就是他的故事。

最后,隋唐时期,伴随着科举制的兴起,世家大族已经受到了寒门的冲击。比如武则天执掌大权时,就采用了重用寒门,打击门阀士族的策略,这促使范阳卢氏和其他世家大族一样,整体已经衰落。经过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和变迁,范阳卢氏在北宋时期逐渐告别了朝堂的大舞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