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延绵几千年,出了几位众人皆知、流芳百世的帝王,其中有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等。汉武帝征服四方、武功赫赫,唐太宗虚心纳谏、开明英武,康熙以宽仁、勤政著称。
为君者除了需要懂得如何施政外,还需掌握帝王之术,如果不能树立威信,很难保住被无数人觊觎的皇位。
康熙宽待大臣、仁爱百姓的同时恪守帝王规则,不容任何人冒犯皇帝威仪,如此才成就了一番伟业。
康熙帝一生功绩卓著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入关后第一位实际掌权的皇帝,他一生文治武功双全,开启了封建时期最后一个繁华年代“康乾盛世”。他8岁继位,年龄尚幼不能亲政。
朝中大臣鳌拜专权,给康熙带来了为君经历中的第一次危机。少年康熙勤奋好学,在祖母孝庄太后精心教导下,熟读儒家经典,年纪轻轻已满腹经纶。
康熙不仅学问颇深,而且具备帝王所需的勇气、心智,任用身边壮汉成功铲除鳌拜时仅14岁。
消灭了亲政路上第一个障碍后,康熙正式开启了足以名垂千古的统治生涯。他设立南书房加强皇权,颁布《圣谕十六条》强调尚德缓刑、化民成俗,整顿吏治、兴修水利,让国家逐步繁荣强盛起来。
康熙在位时,国内及边境局势不稳,先有吴三桂谋反,后有北方葛尔丹叛乱、沙俄侵扰边境,这几股力量直接威胁着清朝,如不将它们平定、击退,刚建立不久的清廷很可能毁于一旦。
康熙运筹帷幄,派遣良将率兵征伐,把这些敌对势力一一消除,还收复了郑成功后人占据的台湾,为国家统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崇尚儒学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从汉武帝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学逐步成为正统文化思想,贯穿千年,深刻影响着每个炎黄子孙的生活。
孔子提出“仁”、“礼”学说,提倡真诚、宽厚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希望人们行事遵从“礼”术,即“克己复礼”、“以礼治国”等,规范普通人和君主的行为。
后世诸皇帝推崇儒学,既可以教导百姓又可以维护统治。满人入关后,强迫百姓易服剃发,却丝毫不反对儒学,顺治和康熙幼年都在名士指导下学习儒家经典。
清朝初期,汉人多排斥满人,怀念明朝。康熙深知收服民心的重要性,向百姓们表明朝廷崇尚他们世代信奉的儒学,有利于民族融合、国家安定。
为此,康熙特意加开博学鸿儒科,令各级官员推荐寒门以及不愿入仕的学子入朝当官。
孔子故乡曲阜和其他各地有文庙,汉高祖刘邦、唐玄宗等皇帝举行过祭孔大典。康熙想进一步拉拢汉族士人和普通百姓,决定效仿他们拜祭孔子,将满汉一心的统治思想昭告天下。
大臣遮掉一个字康熙跪拜孔子
康熙要到山东曲阜祭拜孔子的消息传出,当地百姓和士人听说后,感到这位皇帝真的尊重汉人文化,不过也怀疑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是否肯对孔子实行跪拜礼节。
康熙带着浩浩荡荡的一群文武大臣,由掌礼太监鸣锣开道,身穿华服,威严、庄重地步入曲阜孔庙。他按照礼制,对孔子像下跪、参拜,然后转身对在场臣民说道:“我们满人和汉人一样尊奉孔子。”
离开孔庙后,康熙一行人来到孔子墓前,准备继续祭拜。康熙走到墓碑前,却不似刚才在庙中时照章行事,他迟迟不肯下跪,众人见状,不知哪里出了问题,皆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尴尬气氛凝固了片刻,臣子孔尚任走上前,对康熙叩拜奏请道:“皇上,天气炎热,您先到茶亭休息下再祭拜也不迟。”康熙随即准了他的奏请。
当康熙再次来到孔子墓前,看到碑文“大成至圣文宣王”中的“王”字已被人用锦缎遮住,毫不犹豫地下跪叩拜。
原来,遮住“王”字的正是孔尚任。康熙顺利举行完祭孔典礼,十分欣赏孔尚任随机应变,命他就地讲授儒学,请朝中大臣和山东士子来听讲学习。
群臣不知为何需要遮住“王”字,纷纷好奇地向孔尚任请教。孔尚任解释说,皇帝乃天下唯一的至尊,万万人之上,怎能对另一个“王”行礼,必须让人看不到碑文上的“王”字,当今皇上才能祭拜。
群臣听后都觉得有理,责怪自己怎么没想到这点,也好早点替康熙解难,他们众口一词夸奖孔尚任能察觉皇帝的难处,顾及细节,以后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这位孔尚任的来历不小,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后人,著名诗人、戏曲家。他继承、发扬儒学,与洪昇并称康熙年间的文坛双星,有“南洪北孔”之称。
孔尚任随康熙参加祭孔典礼时身份仅为普通秀才,正是发现、解除了康熙不肯下跪的难处和讲解儒家经典出色,被升为国子监博士。
后来,各地兴建孔庙,工匠雕刻碑文会把“王”字拉长,让它看起来不像“王”字,以免触犯当朝皇帝。
康熙回朝后,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以表尊敬。其实,“先师”是对孔子更准确地称呼,孔子一生崇“仁”尚“礼”,愿君主以理服人,施仁政。
孔子认为,“王”道不如“礼”道,后人尊他为圣人、贤师,合乎他的本意。
做九五至尊并不容易,身前文臣武将俯首叩拜,身后有无数暗藏的野心家觊觎着金灿灿的皇位。如果一味贪欢作乐,将带来天怒人怨,难以持续统治,有可能像商纣王、隋炀帝落得身败名裂,被四方起义者所杀。
康熙文治武功,爱护百姓、宽待大臣,在位时便受臣民拥护,收台湾、平葛尔丹立下丰功伟业,更是被后人赞作“千古一帝”。
电视剧《康熙大帝》主题曲歌词写道“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这也许是很多人的愿望,人们设想如果康熙这样的明君能继续统治几百年,清朝末年我国就不会被西方列强侵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