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衢州老城区新桥街上,孔氏南宗家庙静静伫立,红墙黑瓦间透着庄严肃穆。
对街的孔子文化公园里,一座高约9米、重约12吨的孔子青铜巨像,长髯垂胸,衣袂飘飞,神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目光穿越千年。
如果把历史的时针回拨到南宋建炎初年(年),决定率族人扈跸(随侍皇帝出行)南渡的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也未曾料想,此去再未能回曲阜。而以衢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则因为孔氏家族的大迁徙,与儒家缘分更加深厚。
在南宋的时空背景中,一场文化的交织和融合徐徐展开。孔氏南宗以圣裔身份和大宗风范影响了江南士人和民众;同时,江南社会文化中的积极要素,源源不断地被吸收进孔氏儒家文化,不断丰富和提升其内涵。两者交融最终形成了与时俱进、特色鲜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区域文明传承体系。
我们以孔氏南宗家庙为起点,跟随孔氏家族南迁后的足迹,寻访儒学从庙堂走向民间,繁荣市井文化,乃至形成区域“文化基因”的历史脉络。
为确保孔子夫妇楷木圣像免遭日寇掠夺而客死异乡的孔子第七十四世嫡长孙、南宗奉祀官孔繁豪,就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年,年近知天命的孔繁豪顺应当时的教育改革,把“孔氏完全小学校”改建为“衢县尼山小学”。这也意味着南宗孔氏家族教育走向社会。到年,尼山小学已有12个班级,余名学生,其中孔姓学生不足10%。
年,孔子第七十五世嫡长孙、末代“南宗奉祀官”孔祥楷恢复了一度中断的孔氏南宗祭孔大典,首次提出“当代人祭孔”的理念,正是孔氏南宗家族的又一次大胆革新。“祭祀孔子是对孔子这位儒家创始人的追思和致敬。我们要继承孔子的思想,而不是历朝历代参祭人的衣饰。”
在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保存的视频资料里,我们看到孔祥楷的生前影像:满头华发的他正将祭祀思路娓娓道来。在他的策划设计下,南孔祭奠简化为“礼启、祭礼、颂礼、礼成”4个篇章。钢琴被搬到孔庙大成殿前,“供太牢”(猪牛羊三牲)被“献五谷”代替,参祭人穿当代正装,行鞠躬礼。整个礼程不到40分钟。
与时俱进的祭孔大典,被更多人看懂、认可、称赞。年,定位“当代人祭祀孔子”的“南孔祭典”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愿意走近“南孔”,分享儒学。
年,衢州向全社会发布的“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以“礼”字为核心,撑起整个城市品格的四梁八柱。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省儒学学会副秘书长张宏敏认为,在数百年与时俱进的传承中,南孔文化早已成为衢州最有标识性的文化元素,也早已得到百姓的高度认同。
在张宏敏的期待里,南孔文化的古韵今风也将通过包含着南孔文化精髓的“衢州有礼”、设立在衢州的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儒学文化体验中心等,连通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