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说乾隆没干好事,六下江南劳民伤财,

年6月30日,爱新觉罗后裔投诉著名教授易中天,这位所谓的后裔之所以要投诉易中天,是因为看到易中天公然指责乾隆统治中国60多年,没干过好事,不是一位好君王。

他认为易中天作为教授,侮辱了他的先人乾隆,还给易中天扣上破坏民族和谐团结的大帽子,意图污蔑满后人。这件事情一经传到网上,立刻引发网友大论战。

乾隆虽然为中国国土的扩张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他的确是一位奢侈无度的君王,他最为令人诟病的就是六下江南,使得财乏民困,埋下了盛世危机。

但是乾隆六下江南享乐的借口却是由康熙埋下的。

康熙比较注重实践,利用征战、狩猎、礼佛、祭拜和视察河道等机会不断进行全国巡视。康熙到全国视察了上百次,其中以巡视江南最为著名,影响最大。

康熙进行的首次南巡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年)。这一年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经过八年的战争,清朝于康熙二十一年(年)平定了三藩叛乱,二十二年(年)又击败郑经,收复了岛屿。此时的清朝是真正的天下一统,四海升平,蛮荒向化。

康熙二十三年二月,翰林院编修曹禾、吏科掌印给事中王承祖等大臣,分别以“恭请皇上登封岱宗,以告成功,以昭盛德事”和“请仿古帝王之巡狩,以勤民事,以光圣治事”为题上疏,请康熙东巡。对封禅泰山,康熙并不重视,但是对出巡山东然后到江南却有很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从小生长在深宫之中,他要真正目睹一下自己江山的美丽风景,顺便看一下黄河的治理状况,因为康熙对黄河的治理一直非常重视。

康熙亲政后,一直把河务与漕运列为最重要的国家大事。他花了很大的气力办理河务,到康熙二十二年时,黄河的治理终于初见成效。

治理黄河图

因此,当大臣们提出“封禅”泰山时,他欣然应允,以亲自视察河工。同时,康熙还希望通过这次出巡,了解民情,维系民心,所以把行程从山东扩大到半个北方和整个江南,所以康熙几次南巡都是有一定政治、经济目的的。

康熙二十三年(年),康熙离京,开始了自己的首次南巡。

康熙到永清、河间、德州,然后到达首府济南。康熙在济南停留了几日,游览了趵突泉、珍珠泉,并为题写了“激湍”、“清漪”的匾额(还好没出现夏雨荷的前辈)。然后登泰山极顶,到“孔子小天下处”,书写“普照乾坤”,又到东岳庙,亲祀泰山之神。然后视察河务,召见河道总督靳辅。

接着,到达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清河县,改水路沿运河下江南。

到达镇江后,康熙去金山、焦山溜达了一圈,还为金山龙禅寺题“江天一览”的匾额,后继续南下到达苏州,然后返回。

先到江宁,康熙亲诣明孝陵奠祭,作文章《过金陵论》。然后北上到达曲阜,康熙亲诣孔庙,向孔子像进行祭拜,并听孔子后人包括《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等人讲解儒家经典。然后走陆路回到北京城。

第二次南巡是康熙二十八年(年)正月。皇长子允褆随驾。按照第一次南巡路线,经过济南,泰山,宿迁等地,康熙召集两江总督傅拉塔、河道总督王新命等大臣一起巡视河务。到达清口渡黄河,改水路南下。到达苏州。但是这次康熙在苏州没有返程,而是继续南行,最后到达杭州。在绍兴祭祀禹陵,又返回杭州,游览岳飞庙、西湖。然后杭州返航。

第三次南巡是十年以后的康熙三十八年(年)。这次南巡与以往不同,一是随驾的皇亲众多,除皇太后外,还有皇长子允褆、皇三子允祉、皇五子允祺、皇八子允禩、皇十三子允祥、皇十四子允禵等等,二是因为天气渐暖,河水解冻,所以自京东大通桥开始,就乘船沿水路南下。

康熙在乘轻舟巡视了洪泽湖边高家堰、归仁堤后,又回到清河县接皇太后渡黄河。然后去扬州、苏州、杭州。三月二十九日,自杭州返程。

北上的时候,又到江宁祭拜明朝孝陵,并在孝陵树“治隆唐宋”碑,后沿运河北上直至通州回京。

第四次南巡是康熙四十二年(年),康熙带皇太子允礽、皇四子允禛、皇十三子允祥再次南巡。二十四日到济南,再一次去珍珠泉、趵突泉参观,后康熙诗兴大发,写下《三渡齐河即事诗》悬挂在山东巡抚署署门,然后到宿迁渡黄河,视察河工。从此改水路南行,到扬州、苏州、杭州,十六日自杭州返程。

两年以后,康熙第五次南巡。康熙带着皇太子允礽、皇十三子允祥等人离开京城,第二天在张家湾登舟南行。到天津,山东,这次没有去济南、泰山等地,而是乘船直接到达黄、运交口清河县,视察河工。然后到扬州、苏州、淞江、杭州。后自杭州返程。北上时到江宁,率诸皇子大臣亲谒明孝陵,回到京城。

康熙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南巡,是在康熙四十六年(年)。康熙率众皇子大臣等人离京,在静海县杨柳青登船,沿水路南下。在桃源、清河等地视察了河堤及洪泽湖西北的溜淮套地区,处理了河务疑难问题,然后到扬州。与往常不同的是,离扬州后没有南下,而是折西到江宁谒明太祖陵,后到苏州、淞江、杭州。返程时再次视察河务,然后回到京城。

康熙南巡至江浙,往返路程数千里,远离京城,扈从人员众多,除皇太后、众多妃嫔、众多皇子及亲王宗室外,还有宫中和朝廷各部院官员,如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武备院、上驷院、銮仪卫官员和内阁、六部等衙门的官员,以及为数众多的禁卫与服务皇亲贵族文武大臣的奴仆。

康熙南巡

以康熙二十三年南巡为例,仅内阁六部和太常寺、光禄寺等衙门,扈从大臣就有一百多人。每个大臣还都要携带相应的仆役。可以说,康熙南巡是随身带了一个临时组织的小型朝廷。

康熙如此兴师动众,势必给当地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对此,康熙也有所预料。每次离京前,都指示吏、户、礼、兵四部,要求出巡沿途所用,“皆令在京所司储侍,一切不取之于民间。即有日用应需,该衙门所在地方照市价估平买,不许锱铢抑勒小民。”

为了说明自己的诚意,他还发出警告:“如有悖旨借端私征者,察实即以军法从事。”但地方官员所作所为,与皇帝要求的常常相去甚远。

康熙的六次巡游江南虽然不如乾隆的那六次奢靡无度,初衷也是好的,毕竟治理黄河是历朝历代的头等大事,但是依然给南方人民带来极重的负担,而且开了一个性质恶劣的坏头,乾隆之所以能理直气壮的南下,就是用自己爷爷康熙做的挡箭牌。

乾隆的六下江南是导致清朝衰落的重要原因,而这个恶果的种子却是康熙亲手埋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