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这四个字想必都不会陌生。然而,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坏人也能写好字
我觉得不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有些不怎么样人,字却写得不赖。比如上图是网上曾流行过的一幅康生手迹。内容是:“比目鱼同志,若论书法,我用脚趾夹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写的强。”
其实这是网友的戏仿恶搞。然而,第一,康生书法确实不错。第二,这段文字内容并非无中生有。出处如下:
康生的书法也有特点,自成一体,章草韵味十足,行里人都称其“康体”。他由此洋洋自得,居然尖刻地声称:用脚趾头夹木棍都比郭沫若写的强。——《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康生补书〈醒世恒言〉》三联书店出版社作者陈烈
康生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曾与郭沫若、齐燕铭、沈尹默三人并称为近代中国四大书法名家。然而,康生是什么人?众所周知吧?
康生手迹
纵观历史,更不难发现,很多早已盖棺定论的坏人、奸人,写字却并不差,有些甚至还是大书法家。如北宋徽宗朝的奸相蔡京。蔡京的书法,沉着痛快又刚柔相济,突出地体现了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思想。在当时便享有盛誉,朝野上下效法其书者甚多。
蔡京原本还是“苏、黄、米、蔡”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后世因其“人品奸恶”,才将原本属于他的位子换成了品学兼优的蔡襄同学。
蔡京书法
如果你了解书法史的话,或许会知道,南宋怂恿高宗害死岳飞的奸相秦桧,也是大书法家呢!不仅如此,传说宋代的雕版印刷用字、即我们今天电脑中还在使用的“宋体字”也是秦桧创造的。
据说秦桧任太学学正期间,发现来自全国各地刻印的书籍,以及上奏的公文字体不一,缺少规范。于是便潜心研究,最终融合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结构特点创造出工整划一,简便易学的“宋体字”。徽宗看后龙颜大悦,下令推广至全国。
秦桧书法
然而,这个故事不知典出何处,也未见史载,因此难辨真假。
既然提及宋徽宗,不可不多说几句。赵佶虽然皇帝当得不怎么样,甚至还遭遇了亡国的耻辱。然而在艺术史上,却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号称书画皇帝。徽宗一朝,之所以有蔡京等颇具书画艺术造诣的权臣,也正是因为有赵佶这样的皇帝在位,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据悉,近年赵佶一幅《临唐怀素圣母贴》曾拍出1.28亿元的天价。
当然,徽宗只不过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一个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可怜又可恨的角色,很难断定其人品上的优劣。
再有一个出了名的坏人,便是明朝的严嵩。严嵩人品之坏,历史上可谓举世公认。但是,他的书法,据说在其当朝的嘉靖年间便是炙手可热的珍品。严嵩还非常擅长“榜书”,传说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山东曲阜孔庙的“圣府”等匾额题字,均出于他手。
严嵩榜书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坏人未必都写不好字;反之,好人也不见得写字都好。否则书法就不用练了,努力学雷锋去呗。虽然说做人比写字更难,但这毕竟是日常必修课呀!
观其字如何知其人?
因此呢,所谓的“字如其人”,与人品优劣未必直接相关。而“观其字知其人”的说法却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它所要表达的是:通过一个人的笔迹,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特点。
秉性刚直,品行坚贞者不可能写出柔媚无骨的字。如颜真卿为人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谀权贵,屈意媚上,其书法则方严正大,朴拙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又端庄雄伟。正是他人格和性格的真实体现。
同理,个性怪异,举止颠狂,奔放不羁的米芾,他的书法则飘逸超迈,开张奇异,于痛快淋漓中欹纵变幻,形成跌宕跳跃的风姿,洋溢着骏快飞扬的神气。
苏东坡为人豁达,性情随和率真,其书法也具有率意天真,不激不厉,雅致疏朗又俊逸超然的特点。
不仅如此,观摩古代书法家的作品,甚至可以看出书写者当时的心境。
书法或文章如出一辙,如韩愈所主张的“不平则鸣”。凡事有感而发,其作品必然是创作者当时最真实情绪的流露。对此更恰当的形容,便应还原“字如其人”这四个字的深层内涵,即“书为心画”。出处在西汉扬雄的《法言·问神卷第五》: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字如其人”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如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兰亭序》。透过右军行云流水般的笔墨,完全可以体会到他当时思绪奔放、神情飘逸的书写状态。同时,那种一气呵成,思如泉涌般的才情也不可抑制地呈现于笔端。观其字迹行文,永和九年那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兰亭雅集仿佛就在眼前。
颜真卿祭侄文稿
而观颜鲁公《祭侄文稿》。鉴于鲁公遭遇从兄及侄儿被捕、连同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时悲愤交加的心情,其书法明显呈现出的便是满纸的激愤和满腔的怒火。
“字如其人”或“书为心画”,还被引申为“书品即人品”。苏轼《题鲁公帖》云:
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
从前文的例子可知,此话不一定全对,但也确实有它的道理。怎么理解呢?一个人若事事处心积虑,时时想着提防算计他人,其书法便不可能流露出清逸脱俗的格调。
当然,也有些心理素质不同常人的坏人,比如严嵩这种。一面作恶多端,一面问心无愧,以正人君子自居。那么观其书,就不太容易觉察出他的人心之恶了。
所以我想,东坡居士这句话,还可以有另外的解读。那就是:我已知其人优劣,于是观其书法,便如见其居心。这不正是书法本来不算很菜的蔡京,却被移除“宋四家”之列的根本原因吗?
赵佶瘦金体书法
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历史上曾被看作“亡国之体”。因此许多人见其字便可联想到“靖康之耻”,不忍心效法学习。今天倒是有不少人学瘦金体的。
如果将颜真卿书法和蔡京、严嵩等人的作比较,客观上说,或许各有千秋。然而,从内心的情感出发,人们更愿意效法刚正不阿的颜鲁公。因为透过“颜字”,看到的是凛然之气。学他的字,收获的不仅是书法本身,还有内心的激荡,及人格力量的浸润。
清初傅山,书法初学赵孟,后意识到其为“贰臣”,坚决停笔,改投颜真卿。傅山有一《训子帖》:
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香光诗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棱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始复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而苦为之,然腕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由文义可知,傅山早年醉心于赵孟书法,而年长意识到赵孟的道德问题后,再看其字,便越发觉得“浅俗”、“无骨”。
赵孟书法
当然,赵孟的选择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因素,赵的道德品行问题也只是傅山站在自己的角度所持的观点,与前文列举的蔡京、秦桧等人不可看作一类。在此举例也只为说清书品与人品的关系问题。
结语
所以,所谓的“字如其人”或“书为心画”以及“书品即人品”等。一方面说的是字迹形态所反映出的书写者的性格特点,及其书写时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将人的心境通过写字的行为转变成形式符号,再由观察者从形式符号,即其书法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精神面貌反观其内心的过程。也即是一个先由心及物,再由物及心的过程。
而另一方面,因为主观上对写字之人早有了解,已先入为主,观其字,便如见其人。而对其人的好恶,也自然反应在对其字的好恶上。也即是一个“爱屋及乌,恨鸟憎林”的心态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