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巡礼之六我国最早的石刻石鼓文

怎么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m/

我国最早的石刻《石鼓文》

梅庆吉

石鼓文出土地点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十块馒头样子的石头,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你可别小看了这十块石头,它可是无价之宝。它的珍贵之处就在于,每块石头上都刻有一首四言诗,文字用大篆写成,它在先秦籀文与小篆之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过渡作用。在我国文字史、文学史、书法史上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它还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因石形像鼓,所以人们便将其称为石鼓,将上面的文字称石鼓文了。考察石鼓产生的时间,大约在秦襄公时期,也有人说是秦宣公时期。不管哪个时期,其年代都够久远的了,你说它珍贵不珍贵!

石鼓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这十个鼓形的石头,那真是太幸运了,因为不知多少次,都险些被毁掉或丢失。石鼓最初被发现,是在唐朝的贞观年间,发现地点是陕西凤翔县的三畤原。那时的三畤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有一些放牧的人偶而到过这里。可自从石鼓被发现以来,就吸引了很多著名人物,如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书法家,都曾到这里来摹拓。按计算,石鼓上应有文字个,而当其被发现时,已经历了千年的风风雨雨,上面的文字已有很多认不出来。当时任国子学博士的韩愈,对石鼓十分重视,曾向国子监祭酒建议,把石鼓移到太学,一方面可以用于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这珍贵文物加以保护。并亲自到三畤原进行考察,测量尺寸。韩愈的这一重大建议,却被国子监祭酒蛮横地拒绝了。韩愈的好友郑余庆非常体谅他的心情,他到凤翔任地方官时,便将石鼓移入凤翔孔庙,总算了却了韩愈的一块心病。遗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少了一只。不久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放在孔庙里的石鼓,不知又被何人移了出去,下落不明。

到了北宋仁宗时期,失落的九只石鼓被时任凤翔县知县的司马池找到了,把它们安置在了凤翔府学的门楼前,丢失的一只仍下落不明。该着那只石鼓命不该绝,遇到了向传师这个人。向传师痴迷于金石收藏。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种太氏石鼓文拓本,经仔细研究,他认定这就是丢失的那只石鼓上的文字。拓本的主人告诉他,此本来自关中地区的太氏,其人已去世多年。心有不甘的向传师骑着毛驴来到关中,寻找太氏的后人,以期能找到那只石鼓。一个多月过去了,带的钱也快花光了,虽然在一个荒僻的小村里打听到了太氏的下落,可太氏一家已在一次瘟疫中全部死去。但他还是不虚此行,竟然在一个屠夫家看到了这只石鼓。这只石鼓已被这家当作磨刀石,上面沾满油污。向传师提出买下这只石鼓。经交涉,屠夫要求,不但要向传师交出身上带的全部盘缠,外加毛驴,还要给他干一个月的活。向传师答应了。一个月过去了,屠夫雇到了新的帮工,才让向传师把石鼓运走。可身无分文的向传师无法运走这巨大的石鼓,只好先找一家客店住下。店主一看他那穷酸样,不肯接待。向传师谎称自己是知县的故交,并写了一封信,让店主派人送去。向传师根本不是什么知县的故交,但他知道,石鼓一定能打动知县。果然如他所料,凤翔知县把他与石鼓一同接到县里,待为上宾。

热爱书画的宋徽宗,对石鼓十分青睐,下诏把在凤翔的石鼓运到京城。经过这一番周折,石鼓上能辨认的文字已剩下个了。宋徽宋十分在意石鼓的保存,为防止继续风化和随意摹拓,命人将刻文里填满黄金,珍藏在保和殿内。可是不久,京城便被金人攻破,宫中所藏珍宝,也被掠夺一空,石鼓也当然不在话下。但金人不知道石鼓的价值所在,只是看见上面涂满黄金,觉得来历不凡。但那笨重的东西运起来实在费事,运到燕京后,他们把上面的黄金凿抠,将石鼓一弃了之。

进入元朝,时任国子学教授的虞集,竟然在一片淤泥草丛中找到了这十只石鼓。他马上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上司,上司对此十分重视,将石鼓搬迁到国子监大成门,安放在东西两边,并围上了铁栏杆。经过这一折腾,石鼓上能辨认的文字,只剩下个了。

从元朝一直到清朝,石鼓一直保存在北京国子监内,度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时期。乾隆皇帝对石鼓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使石鼓得以妥善保存,他命人又仿制了十只,放在孔庙大成门两侧,代替原来的石鼓,把真石鼓珍藏起来,不轻易示人。

年10月10日,北平故宫博物院成立,为保护好石鼓,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时间到了年那个让中国人终生难忘的年代,日本侵略者把全东北囊括在了自己的魔掌之下。华北、北平受到严重威胁。为保护好故宫的珍贵文物,不落入日本鬼子的手中,一些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被迫南迁,其中就有石鼓。这批文物转道上海,又从上海迁入南京的朝天宫。立足未稳的故宫文物,到了年,暴发了七七事变,南京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只好再转道四川。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被运回北京,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终于有了安定的归宿。而这时,石鼓上能辨认的文字,只剩下字了。

(本文由梅庆吉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