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孔庙 >> 孔庙优势 >> 特稿故乡的年柳州

特稿故乡的年柳州

作者

傅龙源

编辑

汪嘉正

排版

王晨佳

责编

仇依楠潘小燕

年粽

广西有着过年吃年粽的习惯,就像北方过年吃饺子,在柳州家家户户都会吃年粽,年粽的地位甚至高于端午粽。很多人家一年只在过年时包一次粽子,端午节更多的是买上两三个凉粽(一种素粽,米用黄金叶泡过,吃起来冰冰凉凉的,常浇上糖浆或者蘸上白糖来吃)来解馋。柳州是一个工业城市,因此会有许多外来的移民,不同文化的交融也体现在粽子形态上——一种是本土的三角粽,有着三角外形,一般比较小,会塞上五花肉、绿豆、鲜板栗等作为馅料,味道鲜美,两三口就能解决掉一个,是很多人早餐的首选。另一种是驼背粽,起源于广东,在上世纪60年代随着支援广西工业建设的人们带来了柳州,呈长条形,个头很大,大的一个能包上两三斤米,馅料与三角粽类似,由于体形太大常常可以作为午晚餐的主食,也可以切成一片一片的下油锅煎至金黄来作为早餐。

酿豆腐泡

柳州人喜欢酿东西,什么都能酿,但是你要问一个人最喜欢的是哪个,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豆腐Bò”。酿豆腐泡是柳州的特色美食,也是我们这里逢年过节必备的一道菜。酿豆腐寓意“团圆多福”。在柳州,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酿豆腐,各家也有各家的味道。主要材料都离不开糯米和肉末,然后可以根据喜好添加芋头、木耳、马蹄、香菇、香葱、腊肉等等。糯米需要提前浸泡,然后把各种馅料混合调味后填入豆腐泡内上锅蒸熟即可。酿豆腐泡可以当主食也可以当菜吃,是一道非常美味又有特色的美食。

和全国各地一样,在广西的春节,鸡也是必不可少。但是广西人爱吃鸡尤甚,初一到十五天天吃鸡,一天一只鸡更是司空见惯,可以说在春节,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广西!

鸡的做法多种多样,但柳州人最爱的还是白切鸡,尤其是老一辈人吃鸡必吃白切,吃的就是个原汁原味,带着些许血丝的白切鸡更是上品,而年轻人则更爱吃酱香浓郁的豉油鸡、烧鸡。总的来说鸡的做法还是偏广式,由此可窥两广文化其实是互流互通的。

腊肉

临近过年,猪肉摊前总会挤满人群,买上十来斤猪肉,搅碎灌肠,挂在阳台自然风干。由于柳州靠山临江,因此腊肉的种类不局限于猪肉,腊鱼、腊鸭亦是柳州特色,任何你能够想到的东西都能腊。

赏花

柳州地处气候带交界,气候温暖,春节的时候正值万花开放,因此赏花是每年柳州春节的保留项目。园博园的百亩郁金香、龙潭公园的漫山桃花、雀儿山公园的满园茶花……任君选择。

歌圩

柳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骑鱼飞天成仙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山歌历史,柳州人敬仰歌仙,崇尚山歌,民间山歌活动十分活跃。每年春节都会举办歌圩,各个县里、乡里的山歌大神们都会齐聚柳州赶歌圩,争歌王。

柳州山歌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时至今日,每逢年节假日,鱼峰山下、小龙潭边,都有歌手自发结伴对唱山歌,围听者甚众,场面欢快热烈。在现代化的都市里至今仍保留着传唱山歌的古老文化形态,这在全国的城市中是罕见的。

柳州山歌始于唐代,这与柳州家喻户晓的刘三姐的传说故事有关。相传唐代有一壮族女子刘三姐为人刚直,机敏聪慧,口齿伶俐,善唱山歌。她用山歌与地主老财相斗,最后被官兵追杀,从鱼峰山跳入小龙潭骑鱼飞天。从此,柳州人民就把刘三姐视为自己的歌仙顶礼膜拜,并广唱山歌予以纪念。位于市中心的鱼峰山上曾有一石刻,上面刻有刘三姐画像并刻书山歌一首:“唱歌好,唱歌得耍又得玩;不信你看刘三姐,唱歌得坐鲤鱼岩。”至今,鱼峰山上仍保留有“三姐岩”、“对歌坪”等遗迹。

——柳州“三月三”活动

逛文庙、游庙会、柳宗元祭天祈福

和全国各地一样,柳州也流行在春节第一天游庙会,祭拜神明,每年春节各大寺庙都是香火不断,学生们拜孔庙祈求好成绩,大人们拜佛祖,祈求家人健康,事业丰顺。看似平常的祈福,实则蕴含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更高目标的不断追求。

相传唐朝时有段时间连年干旱,民不聊生,作为柳州刺史的柳宗元带领民众在开春在雷塘元祭天祈福、为民祈雨,结果祈雨第二天就下起了春雨,当年也雨水充沛,粮食大丰收,人民就保留了祈雨仪式至今。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