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县立韭溪小学,曾被命名为嘉兴第一小

白癜风能除根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7.html

杨颖立

年,嘉兴南湖之畔,一对近70岁的老人相见。

男的叫方学鸣,是一位中学的退休教师,刚从百里外的江苏省南通市赶来。女的叫陈学德,是一位嘉兴第一幼儿园的退休教师。

此次相逢竞然相隔43年!

抗战前,这两位老人都是嘉兴韭溪小学的老师。

男的潇洒英俊、才华横溢,是学校的美术老师;女的美丽大方,风姿绰约,是学校的数学老师。于是在凤凰河畔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就这样展开。

正当他们准备百年合好之时,日寇的战火燃烧到了嘉兴。方学鸣的回到了他的故乡南通,陈学德的随父母到乡下逃难。从此两人失去联系。

此后,他们天各一方,各自组建了家庭。

久别重逢,感慨万千。牵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记忆最多的当是在韭溪小学共事的往事。

于是已封尘半个多世纪的韭溪小学象藤蔓一样慢慢被拉了出来……

韭溪小学,全名“嘉兴县立韭溪小学”。在抗战前是与嘉兴荐桥小学、嘉兴集贤小学并为嘉兴最好的三座小学,曾被命名为“嘉兴第一小学”。抗日战争嘉兴沦陷时,由于日寇的狂轰滥炸下已成一片废墟,不复存在。

从现存的一份民国廿年(公元年)的《嘉兴县立韭溪小学卅週纪念册》可知:学校的创办人叫方雨亭,因为纪念册的扉页就是他的遗像。方雨亭名方家澍,雨亭是他的字,秀水县知县。

起先,学校并不叫韭溪小学,而是另有其名:秀水县学堂。这是在光绪二十六年(公元年)时,由秀水县绅士高宝鑾、金兆蕃、高学源、严本新、葛文濬、陶保霖等发起,得到秀水县知县方家澍首肯而建立的学堂。就这一“首肯”,弄了个“创办人”的名头。

经计算,建设校舍及开办等共需余元。知县虽是同意,但未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更不能象他的前任们在建立府学时那样“颁田养士”。

办学之事只能采用募捐的方式。秀水县学堂的募捐均来自官绅个人——这可是从烟酒上省下来的钱喔。

学堂公举金蓉镜为董事,虞申嘉为总理。

于是学堂在在嘉兴府孔庙南面的空地兴建校舍。光绪二十七年(公元年)元月二十四日,在校舍未完工之际,学堂在精严寺边租赁了一些空房子,先正式开学。

不想学堂的开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大概觉得有名利可图,这才促使秀水县知县方家澍拨发了一笔钱款,将集街北边西道弄东边的莫氏房屋启封开办蒙养学堂,言明作为秀水县学堂的分校,并于二月初一开学。光绪二十八年(公元年)八月,校舍完工后,秀水县学堂迁入新校舍。

在当时,一个小学毕业生已经算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了,中学毕业生就更凤毛麟爪。

光绪三十年(公元年)六月,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升入中学,在师资力量可能的情况下,增设了中学班。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年),改校名为“秀学县官立高等小学堂”。而附属的蒙养学堂改名为“秀水县立初等小学堂”。停办中学班,学生转入嘉兴府学堂。

所谓初等小学堂是指只有1——4年级的小学堂,高等小学堂是指5——6年级的小学堂,而1——6年级全有的学堂,称为完全小学堂。

民国元年(公元年),嘉兴、秀水两县合并,称嘉禾县。因原嘉兴县荐桥小学称“嘉禾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秀水县官立高筹小学堂遂被命名为“嘉禾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三年后,因嘉禾县复称嘉兴县,嘉禾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改称“嘉兴县立第二高等小学”

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秀水县学堂很快成为嘉兴城内师知资雄厚、设施完备的完小。因傍韭溪而建(韭溪乃凤凰河旧名),民国十八年(公元年)改名“嘉兴县立韭溪小学”。

在《嘉兴县立韭溪小学卅週年纪念册》上,有钱吟僧的长诗。毕业生张树人、陈衡之、董友仁的《祝辞》。陈靖波的《发刊词》。

陈靖波,名陈学海,靖波是他的字,是韭溪小学最后一任校长。他是一个非常有造诣的人,将韭溪小学管理得井井有条,风声水起。

从现存的一张“县立韭溪小学陈列室”的照片可以看到,在抗战爆发的年,韭溪小学对抗日的宣传已站在了嘉兴各界的前列,达很高的水准。

陈靖波喜唱歌,懂音律,韭溪小学的校歌就出自他之手,现将歌词录于下:

“腾蛟起凤桥双峙,汩汩河水一曲弯,我们韭溪小学地势好灵秀。

看我们数十年历史,人才辈出相接踵,凡我后起同学们要努力作鞭前进。

须知我们小学生,为国为民负责任,名誉何等样重,何等样光荣!”

韭溪小学座落在韭溪叫莫家湾的南岸,在这里韭溪一改南北向,而是折向东去。校门正对嘉兴府孔庙的照壁,学生上学须过腾蛟、起凤两桥。“腾蛟起凤桥双峙,汩汩河水一曲弯,我们韭溪小学地势好灵秀”就是她的写照。

在韭溪小学的毕业生中,有多人参加同盟会,进行反清革命斗争,如曾任浙江省都督的朱瑞;曾任嘉兴军政分府秘书兼教育科长的陈文浩;曾任浙江省教育厅长的计宗型;担任过青岛市代市长、年聘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的吴思豫;曾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省副议长的龚宝铨;曾当选第四届全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葛敬恩;以及钱宝琮、汪胡桢、陆志鸿、顾作之、沈嘉瑞、顾仲彝、陈世骧等中国知名学者。这当然是看“我们数十年历史,人才辈出相接踵”的底气。

这就是韭溪小学“为国为民负责任”的抱负,这就是韭溪小学看重名誉的优良传统。

韭溪小学的优良传统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

现存的一份《韭溪市政府组织》的资料似乎可回答这一问题:

这是韭溪小学为感受政府组织运作而设立的模拟市,她上设“全体市民大全”,由此派生出“市政府”、市民代表大会两机构。在市政府下设:秘书处、公安局、建设局、教育局、卫生局;在市民代表大会下设:紫藤村、万竹村、长水里、月波里。通过模拟市的运作,让学生了解政府运作,进行社会实践,从而培养学生为国献身的抱负。这应是韭溪小学人才辈出的原因吧!

一代名校毁于抗战,而她培肓出来的人却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中国添砖加瓦。

现方学鸣、陈学德这样的韭溪小学老学人已相继离开人世,而韭溪小学的精神却是不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