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韵编辑/淑为图片/网络
曲阜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耶路撒冷,当然这源于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老夫子。孔夫子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至今无法令人超越,其主张“有教无类”使平民百姓也得到了教育机会。孔老夫子又是最聪明的,纵观古今,有几人能让世代子孙得到自己的荫护而受宠于几千年,唯有孔老夫子!
怀着对孔老夫子的崇敬,我和友人、孩子一道去了曲阜,瞻仰了三孔
孔庙
参观孔庙,从孔庙的第一道门,也是明代的曲阜城正南门开始。老远就可看到门上方四个大字,“万仞宫墙”,字为乾隆皇帝所题,系子贡对孔子的颂扬。据说有人称子贡学问博大精深,可与孔子媲美。子贡说:“如果一个人的学问如一座墙,那我的墙才一仞高,与人肩齐,人们可由此而窥内见底,而孔子的学问是数仞宫墙,在门外是看不到的,只有到了门内才知他的学问高深莫测”。后世用“万仞宫墙”以赞孔子学问博大高深。
进孔庙的起点为“金声玉振坊”,坊题“金声玉振”,语出孟子赞孔子之辞。金声玉振之意,是说古代奏乐以击钟开始(金声),到击磐结束(玉振),击钟的金声与击磐的玉振之音,意味着音乐的条理的开始(音乐旋律之始)与终结,象征着孔子思想是集自远古至孔子生前时所有名贤大德仁者智者思想成果的大成者。赞颂孔子对中华民族古代文化思想的集成所作出的历史性伟大贡献。
过“金门玉振坊”是棂星门”,来到孔庙进入的第一道大门叫棂星门。由乾隆皇帝手书“櫺星门”3个大字。在孔庙建造棂星门并作为第一道大门,是说尊孔如同尊天。门扇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庙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学士都来此学习。这就是孔庙建棂星门的原因,总之都是尊孔之意。再入,为“圣时门”。“圣时”二字,也出自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赞颂。孟子认为,古代的圣贤中,伯夷为“圣之清者”,伊尹为“圣之任者”,柳下惠为“圣之和者”。而孔子,则是圣贤中最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机、适应时代之变的人,他是圣贤中最适合时代、被各个时代所需要的人,因而是“圣之时者”,他集中了上述三个圣贤的优点,是三个圣贤优点的大合成者。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其取意也在这里。
当我们走在“避水桥”上时,又想到了一个关于纪晓岚的故事:当时皇帝乾隆让纪晓岚在他上桥、走到桥中和下桥时各说一句话。纪晓岚领旨。当皇帝刚走上桥时,纪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您步步高升;当皇帝走到桥中时,纪又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您人才两旺;看到皇帝走下桥,纪接着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您后继有人(当时有皇子跟在皇帝身后)。这段轶事体现了纪晓岚无愧于“铁齿铜牙”的美誉,也丰富了孔庙的传奇文化色彩。
走过一道道门,经过一方方院落。院落都不是很大,但院内碑碣林立,古木参天,庄严肃穆。走到奎文阁时,导游说原本是孔庙的藏书楼,后来历代帝王为赞颂孔子,遂命名为奎文阁。其结构合理,坚固异常,在康熙年间发生的地震使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巍然屹立。
过了奎文阁便是十三碑亭院,这里是孔庙的第六进院落。十三碑亭始建于唐代,元代添建二座,清代添建九座,亭内存有唐至民国碑刻50余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整个碑亭布局南八北五,所以称十三碑亭,因为都是经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
十三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处,五门大开,将孔庙分作三路:东为承圣门,内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门,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右掖玉振门。
杏坛则是作为教育的象征而必须瞻仰的,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传留有孔子手泽的“先师手植桧”等。
大成殿在杏坛以北,门外正中有一匾额,上书“生民未有”。“生民未有”匾,为清朝雍正皇帝所书,源于孟子赞孔子“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意思是说:有人类以来,还没有全面超过孔子的人。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像,其穿戴一如古代天子礼制。殿内正中是康熙皇帝题书的“万世师表”和光绪皇帝题书的“斯文在兹”匾额。殿内奉祀的不限于孔子一人,还有从祀的“四配”、“十二哲人”、“七十九先贤”、“七十七先儒”,崇圣祠还奉祀孔子上五代先祖先妣等,共计余人。可以说,奉祀的是以孔子为代表,包括历朝历代儒家思想继承和传播中的最优秀人物。难怪光绪皇帝题书“斯文在兹”匾额。
大成殿外摆着香案,烛烟萦绕,有古风之感。有心求学的人,都在此虔诚地跪拜。
沿大成殿后转,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它是孔庙三大建筑之一的“寝殿”(另两大建筑为奎文阁、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殿内书有“圣圣先师夫人神位”牌匾。
圣迹殿位于寝殿之后,独成一院,是孔庙最后的第9进庭院。孔庙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均改为石刻,嵌在殿内壁上,这就是为数幅的“圣迹图”。
圣迹殿内,迎面是清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石刻。字下正中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孔子为鲁司寇像”,左边是晋代名画家顾恺之画的“先圣画像”,称“夫子小影”,据说“小影”在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右边是吴道子画的“孔子凭几像”。
参观孔庙毕,让人感慨良深!世人仰慕尊敬孔子,在于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在于他对中国思想文化所作的巨大贡献。我还感慨世事之变迁,唯真理永存!
孔府
孔府,我之前以为是孔子的府邸,其实孔府是孔子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的衙署与住宅。
孔府大门两旁明柱,悬挂着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副对联为清代大学者纪昀所书。纪昀就是大名鼎鼎的纪晓岚。这副对联,在书写时有点怪:上联中“富”字上未加头上一点,下联中“章”字中间一竖一直通到“立”横处。当地人给这种书写一个说法,叫“富贵无头”与“文章通天”。
进入大门,有石铺甬道直通二门。二门之后有一道仪门,名叫“重光门”。这扇门平时都是关的。过去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或进行重大的祭礼活动,才在十三响礼炮声中徐徐打开,极具威仪。叫仪门,一是体现了孔府的威仪,二是体现了对皇帝与皇权的礼仪。按封建王朝制度,仪门,只有封爵的“邦君”才有权建筑。
过重光门就是大堂,为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中间太师椅披铺虎皮,红漆公案,两旁列朝廷一品大员仪仗。
在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通廊内有两条长板红漆凳,这就是有名的“阁老凳”:当年明朝权奸严嵩被弹劾罢官后,曾想来求儿女亲家孔府“衍圣公”来为他向皇帝求情,当他来到启事厅后,启事厅长官公然对他冷淡有加,不让他入内,只让他坐在过廊的长板凳上等传话。弄得大权旁落的严嵩在此坐立不安、颇为狼狈。去参观孔府,切不要坐此板凳,以沾染晦气哦。
孔府值得一提是有一幅画在内宅门北面,有一个照壁,上面绘有一只状似麒麟的巨大彩色动物——贪兽。俗语讲的“贪心不足天狗吞日”就是指的此兽。你看它四周的彩云中全是被它占有的宝物,包括“八仙过海”中八位神仙赖以漂洋过海的宝贝,应有尽有。但它仍不满足,仍然目不转睛地对着太阳张开血盆大口,妄图将太阳一口吞下,最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此《戒贪图》大约绘于明代,起始于多少代衍圣公已无从考证,但其用意却非常明显:告诫自己和子孙切不可贪得无厌。据说衍圣公请人在照壁上画上《戒贪图》的同时,还立下家规,每当衍圣公外出,路过照壁时,跟班的差人必须大喊一声:“公爷过了。”从字面上讲,这句话是在向外通报公爷要出门了,而真正的用意则是提醒衍圣公到外面后,切不可贪婪,一定要保持俭朴的家风和清廉的形象。
孔府内宅管理严密,连佣人也不让随便进,所以我们现在到孔府内宅墙外,还能看到从墙里伸出来的一个石槽,好多人都不知道这是用来干吗的,其实是用来接水的。外边的人不能进内宅,所以需要把水倒到这个石槽中,内宅里的人再将水接到里面。
在孔府的后花园有一棵“五柏抱槐”,说是五柏,实则一松,由于年代久远,或雷霹或电打,一松分成五瓣。这还不算奇,奇的是在五瓣之中又长出一槐。槐与松同根,五松抱槐不分彼此,但松槐秉性不移,长生的长生,落叶的落叶,互不滋扰。
后花园有一幅壁画也是奇观:一条乡间小径弯曲着伸向远方,路的左侧像是一条河,右侧则是一排高高的树木。画面极其简单。但奇怪的是无论人从哪个位置观赏它,都正对着路的中央。很立体,运用了三维技术,命名为“金光大道”。
参观毕孔府,我在想孔氏家族能得于源远流长,除老夫子的庇护外,也与孔氏后人的做人清廉有关吧!
孔林
孔林,是孔家的墓地。据讲,其名有两层含义:一是孔子虽被尊为“至圣文宣王”,但毕竟非真正的皇家孙,所以其墓地不能称为“陵”,但念及他的贡献和地位,不亚于皇帝,所以取“陵”的谐音为“林”,以示对他的尊崇;二是其墓地柏树等各种树木密集,郁郁葱葱,故称为“林”。无论是哪种说法,其实都体现了历代王朝的人们对孔子的尊重和爱戴。
进入“神道”,此处距“至圣林”有一里之遥,取自“以礼待人”之意。路的两侧是一排形状各异粗细不同的圆柏。圆柏经历了风雨的侵袭,长成了与众不同的样子:有扭曲着身子的;有树心空了,但还有一侧倾斜着生长的;有躯干上突兀着一个又一个的树瘤的……苍劲,苍凉,沧桑。两侧的树数不同:左侧是七十三棵,缘自孔子的寿命;右侧七十二棵,喻指其七十二贤弟子。神道分三行:中间为皇氏一脉专行,两侧为文武百官随从——可谓等级森严。走在帝王之路上,游人如潮赶走了古老和隆重的气息。远远的看到“至圣林”三个大字,最特别的是“至”字,第一笔少了那道“横”。据说自孔子之后,在各方面造诣再也没有能超过他的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想,这也是历代学者、大家对孔子的敬仰和对他的伟大成就的推崇吧。
进入院内,首先看到的是楷亭,上书“子贡手植楷”;旁边则是一座碑,是子贡拜祭孔子的历史纪念。相传孔子去世前,远在外地的子贡未能见到他的老师的最后一面,心中悲痛不已,将手中的哭丧木植于墓地,并祈求上苍:如果老师能够原谅他,则此木成活。并以守丧六年铭爱师之志。许是他的真情感天动地,此哭丧木在后来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相传于明代因遭雷击而死,后又因此树本身的木质特点而到了今天成为化石。奇哉!
孔子墓看上去如一隆起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重的筑墓形式。
孔子墓前,上书“至圣文宣王”,孔子墓碑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王”字,那一竖很长,我们平视时看不到最后的一横,这里有个传说,传说乾隆来拜时,对“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几个字不满意,心想,我是“王”,你也是“王”,我这个“王”怎么能拜你这个“王”呢?迟迟不拜。随行的纪晓岚看出了皇上的心思,就找了一块石碑将这个“王”的下半部分挡了起来,看上去就成了“大成至圣文宣干”,乾隆这才高高兴兴地拜了起来。
东边是其子“泗水侯”孔鲤墓;前面为其孙“沂国述圣公”之墓。这种墓葬布局形式叫“携子抱孙”。俗话说“怀子抱孙,世代出功勋”,“父在子怀,富贵永远来”。
孔子的儿子孔鲤,孔氏后人称为二世祖。享年50岁,先孔子而死。孙子孔伋,孔氏后人称其为三世祖。他受业于孔子学生曾参,颇得孔子思想的真传,著作《中庸》,以述父师之意。孔伋成为述圣,前继承孔子,后通过门人传给孟子。孔伋享年82岁。
孔鲤虽然没有孔子、孔伋出名,但他临死前说的话广为流传,他对孔子说:你子不如我子,对孔伋说:你父不如我父。
孔林之墓错错落落的静卧于草木之间。或简陋,或富丽,在彰示着墓主的身份。
走出孔林,我回头看了看,它静穆地站在阳光下,看世事变迁。
作者简介:秋韵,山东鄄城的一名儿科医生,热爱事业,热爱生活。喜欢文字,喜欢旅游。
壹点号心梦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