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古城新增一处景点孔庙

黎川孔庙(也称文庙),座落在现二小校园,原属于我就读的黎川中学。占地面积余平米,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三年(年),至今已有多年。到民国期间,整个孔庙的主附建筑已有:大成殿及前两侧廊屋,名宦祠、忠义祠、乡贤祠、土地祠、察圣祠、明伦堂、尊经阁、试院等。

试院建成的第二年()春,恰逢“科试”,这一次考试正好赶上在新落成的黎川试院举行。什么是科试?科试大致应该在哪里举行?黎川试院是否超越了它应有规制?——这有必要从省学政谈起。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俗称“学台”。主管一省的教育、科举(文举和武举)、社会风化等。清代学政各省设1人,必定进士出身,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也有因特殊原因调整的,如丁父母忧回籍守制,或朝廷另有任用等原因,就会打断学政的任期。学政的职责是“掌学校政令,岁、科两试,巡历所至,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升其贤能者,斥其不帅教者,凡有兴革,会督、抚行之”。其职责和权力都很大,是十分重要的学官

上面所指的“岁、科两试”,即岁试与科试。按末代探花商衍鎏所述:“生员之岁考、科考:学政到任第一年为岁考,第二年为科考,凡府、州、县之附生、增生、廪生,皆须应考。岁考为学政之主试,限十二月考完。科考为送乡试之考试。”意思是说学政到任第一年在全省各府、州进行岁试,第二年为科试,第三年就是三年一度的乡试了。众所周知,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即秀才)”,才有入官学的资格。而科试,乃是乡试的“预选”考试,本5府在册生员都应参加。考试合格者,方准应本省之乡试。这样的考试,或许相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考中的预考(年停止)。

科试流程:调集省城及附近州县生员赴省城应试,边远地区则由学政亲临,在设有考棚的地点调集附近州县生员参加考试。学政亲赴府、州、县考试,称为出巡,又称按临或按试。学政下马之日即封闭考棚,闭门开考,至复试以至发案结束,前后需耗时七、八日至十日不等。科试结束后,学政需将科试简明文册报送礼部和都察院礼科备查。科试一般在府一级,至县集中考试,少之又少。一是学政没有那么多时间逐县而考;二是县级毕竟缺乏合格的考场规模。但嘉庆五年,建昌府的科试却放在黎川试院举办,似乎就超越了它应有规制。当然也有例外,县一级也可以举行岁、科考试的。吴士升就说过:“乾隆五十八年(),予奉命来莅斯土,每遇岁、科试,仅于治署聚而试之。”不过,如上所述,倘若县县依次举行科考,学政是否巡回得了?显然不行。故众多科试仍在府城举行

那么,黎川试院的这次科试,好像就替代了府一级的考试,否则仅本县考生参加,多个号房就很糜费。据吴士升的记载,“庚申春,适届科试,遂试诸童于新院”。固然没有明确提到代表府城科考,但是否可以推测,正因为新建的黎川试院,其号舍规模、新落成等客6观因素,省学政及府、县官员认为黎川试院硬件条件较好,故将当年建昌府的科试选定在黎川试院举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