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距重庆主城公里,北邻成都平原,南接贵州高原。大足石刻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造像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兼有儒家、道家和历史故事题材。宝顶宫摩崖造像最大一处开凿于唐乾宁年间(公元年—年),是重庆市最大的石刻佛像群;北山宝顶大佛湾摩崖造像多、时间长、影响大而著称于世。大足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和佛教文化宝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珍贵的历史遗产之一。
一、宝顶石刻
“宝顶”在宝顶山的东北面,为古代建筑,建于唐乾宁年间(公元年—年),原名叫“宝顶禅院”。大足石刻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主要有摩崖造像、佛塔、石刻等。其中以宝顶山为中心的石刻群是其中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和石刻群。这批石刻分布在20平方公里的山岩上,有摩崖大佛一尊、古佛造像10余处、文殊菩萨像4尊、千手观音1尊;有古佛坐像5尊、罗汉像10余尊,并有历代题记10余处。“宝顶”摩岩造像群共分四组:第一组是佛祖洞龛,共有造像22躯;第二组是宝顶宝林禅寺,共有造像28躯:第三组是大佛湾石刻;第四组是观音阁,共有造像20躯。
二、北山石刻
北山石刻主要有宝顶、北山和宝鼎山三处,约余尊石刻造像。北山摩崖石刻造像以“三教合一”为基本特点,即儒家的儒教(孔庙)和道家的道教(白云观)结合在一起。其中,以宝顶最为著名,有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千手观音摩崖造像等约70余尊。大足北山大佛湾摩崖造像,以“三教合一”为基本特点,有千手藏经等40余尊摩崖造像。
三、石门山摩崖造像
位于石门山石门寺,共20余处,造像尊。石门寺石刻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门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唐,盛于宋、元和明,历代屡有修葺完善。内容主要为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音(或文殊)、大势至菩萨等佛像;还有释迦世尊涅盘像、释迦牟尼涅盘像等佛像,以及护法神、天师道众造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国魏明帝(公元年)为纪念诸葛亮北伐中原而修建的石像龛,石像龛龛高达8米,面积超过了10平方米;此外还有三国蜀汉皇帝刘备(公元年—年)在石门山修建的孔明殿和昭明太子读书处遗址。
四、大佛湾摩崖造像
大佛湾摩崖造像位于宝顶山北坡的山顶上,始建于唐乾宁年间(公元-年),历代均有维修。大佛湾摩崖造像现存的佛龛共33个,龛长16.5米,宽11.2米,高8米。这些造像分布在10多块岩石上。主尊释迦牟尼坐像高3.3(约1.45m),通高3.6(约2.35m)。
佛顶束发高髻,身着通肩袈裟,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宝剑;腰系璎珞宝盖;肩披袈裟上有“金刚不坏身”字样;腹部有双趺坐佛图。造像以“大圆满”形塑,体现了佛教最高境界——圆满法身无所有法的观念;头戴宝冠,冠顶饰小金刚杵一周和云纹、火焰纹等装饰,具有浓厚的东方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