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字狱”,《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将其定义为“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我国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为残酷暴虐,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所有现代人关于满清文字狱的研究中,笔者认为《清代文字狱档》的内容最值得一读。在这本书里,几乎囊括了所有已知的文字狱案件,且对这一时期文字狱形成的过程有详实的记载。
我们都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以“后来者”的角度审量历史。在康乾盛世的表面,我们能够看到辉煌的凯歌,殊不知,尚有隐藏在彩虹背后的血池地狱,给这段三位皇帝缔造的盛世留下了巨大的污点。
中国人素来擅长处事之道,可以说,我们是世界上最讲究处事哲学的群体。然而,在仔细分析过满清文字狱后,笔者不由得有这样的猜测:估计是因为文字狱的出现,才会让中国人对“为人处事”如此重视,且将之视作一门技术。毕竟,生活在那样的天空下,做人简直太难了。
笔者且列举一宗发生于满清文字狱时期的案例,以飨读者。
乾隆四十六年,也就是西历年。不安分的乾隆再次出宫,来到五台山巡视。这位皇帝的人生与五台山颇有缘分,这已是他第三次来到五台山巡游。这几个月来,乾隆的心情相当不错。
毕竟,已七十一岁高龄的他并不喜欢活在牢笼一般的紫禁城里,宫外的环境能让他感到更加舒适。然而,马上就发生了一桩让乾隆不舒服的事。有个叫尹绍淳的小伙子执意要面圣,还带来了两份奏章。
当然,这小伙子并非平民百姓,他爹正是退休的大理寺卿尹嘉铨。估计乾隆的心情非常不爽,毕竟,每次他出宫都是为了散心,而不是处理这些请命。更何况,尹嘉铨的奏章凭什么让他的儿子捎来,这岂不是在瞧不起朕?乾隆铁青着脸,打开了奏章。
所幸第一份奏章的字数不多,乾隆也就耐着性子读了下来。但凡奏章,开头总得有两段鼓吹当今天子如何英明神武的屁话,乾隆也就选择性的略过了。原来这尹嘉铨的老爹也曾在大清出仕,担任了河南巡抚。
乾隆仔细想了想,总算是在脑海里千百个大臣形象中,找到了尹嘉铨的老爹。这的确是个劳苦功高的地方官,自己还曾夸他仁孝,还写了首诗赐给尹府。尹嘉铨表示,家人将这首诗写成楹联,贴在了大门口,供乡亲们瞻仰。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看到以后,都说不能辜负万岁爷的期望,要努力工作学习成为一个对大清有用的人,“莫不观感兴起”。
说了一大堆,这才绕到正题上。
原来,尹嘉铨的老爹已驾鹤西游三十多年了,不过死的时候朝廷没把老头当回事,并未赐下谥号封号之类的荣誉。尹嘉铨见乾隆老爷子今年巡视五台山,想要趁着乾隆爷兴致足时提点小要求,让他给老爹赐个荣誉称号。
为了让乾隆爷不为难,尹嘉铨十分“懂事”地表示,连封谥号这件事都不需要万岁爷动脑,只需从当年赐给他家的诗里随便挑几个字就行啦!紧接着,又是一番圣上英明的屁话。“恳伏乞皇上睿鉴施行,臣不胜激切待命之至”。
乾隆何等人也?
且不说他这么多年见过多少大臣,单凭他七十一岁的高龄,就足以赋予他充足的人生经验。这篇奏章,乾隆几眼就看完了,他怎会不知道尹嘉铨耍的那点小聪明?不过,也该着这尹嘉铨一点儿自知之明都没有。
试想,乾隆爷来到河北巡游,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召见了成百上千的河北籍退休大臣,为何偏偏没有找这尹嘉铨?
任何主动邀功请赏的大臣,都不会得到统治者的喜欢。诚然,谥号只是个荣誉勋章,没什么实际意义,毕竟,已死去多年的尹嘉铨老爹能否呈情都得两说。偏偏乾隆最讨厌这种未立寸功还总想着占便宜的家伙,所以,哪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谥号他也坚决不给。
奏章看完,乾隆肚子里的火气已经积攒了八分。只不过,面前的小伙子彬彬有礼,自己不好当场发作。
乾隆一声不吭,用朱笔在奏章上写道:封谥是国家大事,不能凭你一句话做决定,“岂可妄求?”。原本,朕可以凭借这份奏章,判你个大逆不道之罪,但念在你给大清王朝打了这么多年的工,且对父亲一片孝心,所以就不对你做出处理了。念你读完了朕的批复以后,“安分家居”,哪凉快哪待着,否则,朕就治你的罪。
历史无法重来,否则有了先知先觉的尹嘉铨,纵有包天狗胆也不敢将第二封奏章送上去。偏偏这尹嘉铨是个贪心的家伙,替老爹向皇帝老子讨要封号过后,还想得到更多。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尹嘉铨的行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作死”,也为大清史上留下一桩残酷的公案。
乾隆对第一封奏章做出了批复后,见尹嘉铨的儿子还送来了另一封奏章,便压抑住怒火读了起来。
谁知道,这篇奏章让他越读越气,乃至直接爆发。
开头还是与第一封奏章如出一辙的屁话,只不过是将乾隆的英明神武换了个说法表示出来罢了。乾隆耐着性子继续读了下去,只见奏章中写道:
万岁爷您还记不记得?我爹活着的时候,曾为陛下引荐了一位当世人杰汤斌,还向陛下提议将此人的牌位配享孔庙,让此人成为和孔圣人一样的道德楷模,供万众敬仰。不过,当时万岁爷您的心情不好,所以,没同意这档子事。我爹自退休以来,便一直对这件事念念不忘,临死时还把他的遗憾留给我。这都已经过了四十年了,我始终不敢忘记父亲的这一愿望。
这次正赶上陛下巡游五台山,能不能求陛下看在家父为朝廷操劳多年的情面上,满足他老人家的遗愿,把汤斌老先生的牌位供到孔庙里?当然,臣个人认为,能引荐汤斌这样人才的家父,同样也是道德楷模。所以,如果陛下方便的话,可以将我爹的灵位与汤斌的灵位放在一起,让他老人家也配享孔庙,岂不美哉?“伏乞皇上特降谕旨施行。”
这一行为,可以说是相当“得寸进尺”了,称之为“得寸进丈”也不为过。尹嘉铨简直太不要脸了,连乾隆都被气笑了。孔子是何许人也?千百年来的道德楷模,圣人一样的存在。有机会在死后配享孔庙的,哪个不是当世大才?而且,就算能与孔子他老人家做伴,也多半是因为某大儒已故,为了尊敬死者才让他有此殊荣。
尹嘉铨的老爹何许人也?乾隆都差点把他忘了,这样的阿猫阿狗也有资格和孔圣人坐在一起?别说尹的老爹曾担任过巡抚了,就算他官居一品亦没资格。且看后来的曾国藩,这可是满清百年难遇的大才。此人造就了大清王朝的中兴,论起功劳谁能与其比肩?
以曾国藩的高尚情操和本事,在他百年之后有不少大臣替他邀功,想要将曾国藩的牌位放到孔庙里接受供奉,可结果呢?曾国藩一生虽建功无数,但他偏偏在学术领域没什么建树,没留下什么学术专著,所以,没资格配享孔庙。
尹嘉铨的老爹尹会一,他的功劳没法与曾国藩媲美,才学也远不及曾国藩,凭什么配享连曾国藩都进不去的孔庙呢?
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可以作此理解:有个当代的二流小说家故去了,但人们要将其与大仲马、雨果相提并论,替他开碑立传。
倘若这样的事发生了,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乾隆在读完奏章后有没有破口大骂,我们不得而知,反正尹嘉铨没过几天就被丢到大牢里了。紧接着,抄家的官兵就在尹府上搜出了一些尹大人的旧日作品,并从里面看到了一些不恰当的文字。
虽说,此时已过了文字狱风气的高潮,但乾隆若想处理此人,还愁找不到理由?
接下来发生的事就非常有意思了,从尹嘉铨的做法上我们能看出,这个人是非常在乎“名”的。负责查办这起案件的大臣非常“体察圣意”,在尹嘉铨假道学的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最离谱的是,一向清高的尹嘉铨竟被曝出不少违背常伦的男女之事。
一时之间,大街小巷都传遍了尹嘉铨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传言,一代儒生名声毁于一旦。
相关部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确定了尹嘉铨涉及谋反,所以,拟将其凌迟处死,诛灭三族。或许是此时的乾隆皇帝已过了古稀之年,没有年轻时的杀心了,所以,他法外开恩,判处尹嘉铨绞刑,家人不受牵连。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尹嘉铨行刑之前,乾隆念在他劳苦功高,便将对他的处罚减轻了,打发这个老退休干部回家养老了。
不论尹嘉铨到底死没死,因贪慕虚名让自己蒙受无妄之灾,这笔买卖怎么看都不划算。在当时,像尹嘉铨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乾隆杀了一批又一批。从这以后,或是领教了尹大人的前车之鉴,越来越多的清人懂得了做人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