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中南新语临习曲阜孔庙匾额书法体会

我第一次参观孔庙是年,第二次在年,这是第三次。我站在大成殿前,凝视着“大成殿”匾额,越看越觉得古人写大字驾驭能力着实了得。我不知道这块额到底有多大,估摸着实际尺寸不小。每个字径少说也得有几十厘米大小,笔画虽然粗壮,之间的空隙几乎看不清,但是远效果却是非常醒目。我心里一直在想,今人写大字,如何把它写得像大成殿这几个字这样又醒目又结实呢?经过仔细端详后,发现“大成殿”的结构其实是有诀窍的。

试写1

试写2

“大”字笔画少,笔画尽量要肥厚,减少空白,而“殿”字笔画繁多,虽然有些次要笔画互相连接了变得有些含糊不清,其结构却依然留有缝隙。“成”字中心尽量往上收,戈钩往右靠,戈钩的斜撇延伸到左下部,形成包围状,紧密严实。

我想,我要是来写,肯定要把成字的戈钩写长,效果又会怎么样呢?我还真想象不出来。回京后,我试着写了几个样子,怎么看都不如原作,关键还不是我不敢往粗里写,不如之处是笔画之间空隙留得还是很多的。这一是说明脑子里欧阳询的影子还很深,二是对楷书大字的结构处理手法研究不够。

在孔府参观时,我有看到横幅“竹筠永春”这几个字,就体量而言显然不及“大成殿”,但是,其粗壮茂密之程度一点不逊色于它,确实令人叹而观止,如果我们像它那样写,又会是什么样呢?

试写1

试写2

我试着临了一下,而且是尽量实临,然后又按自己的感觉写了一遍,二者一比较,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古人书作面前我甘拜下风。还是老老实实地学习古人吧。

参观孔庙的时候我无意中听到王家新说了一句话,深有感触:“格局不够!”于是我又想了很多——格局是什么?建筑上讲究格局,书法上呢?气度乎?功夫乎?抑或布局、层次、格调等综合因素?做人呢?思想、学问、视野或人格的层次等等,这也许就是我们与古人之间的差距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