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螺洲孔庙虽为村制,规模完整

年4月8日,在林怡老师的带领下,我来到了她的家乡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七年前我前往螺洲探访陈宝琛的藏书楼,而今再来此地,经过之处的街景颇有熟识之感,但上次却未曾探访文庙,此程前来有补课的性质。然而螺洲孔庙却不像其他地方的文庙处在通渠大道边,该孔庙无论从哪侧走都要经过长长的窄巷,而这条小巷进车很困难,从小巷穿过就会看到一个不小的广场,其后方就是孔庙正门。而在其门旁边另有“明赠侍郎螺江吴公祠堂”,从外观看过去,该门的飞檐颇为夸张,将这等金壁辉煌的祠堂藏在小巷之内,以此显现螺洲人属于闷骚型,堪称低调的奢华。

指示牌

吴公祠堂

低调的孔庙入口

祠堂的隔壁就是螺洲孔庙,其门牌号为“吴厝村吴厝弄13号”。门牌号旁则是介绍牌,上书:福州古时有五座孔庙,螺洲孔庙是现存比较完好的两座孔庙之一。这座省内仅有的非府非县治理的乡镇一级孔庙始建于南宋,明成化年间重建,清代又多次重修。孔庙坐北朝南,占地平方米,由大殿、门楼、泮池、棂星门等组成,孔庙的棂星门由六根圆石柱组成,门上双龙戏珠、双凤抢云、莲花争艳、鲤鱼飞跃,寓意深远。门后有半月形的浚泮池,池上有拱形的步云桥,独具一格。

入院后方为正门

各自独立的石牌坊

村级的孔庙的确少见,螺洲孔庙以级别最低为荣,他们特意将此写在介绍牌中,以此显现当地人的底气以及对文化的推崇。然而此孔庙的入口却很低调,只是个窄窄的窑洞形小门。走入其中,方看清里面才是孔庙的正门,其三开间的石牌坊各自独立,这种制作方式也不多见。牌坊的下方则为文保牌,文保牌制作得也颇有古意。

迷你泮池

继续前行,所见的泮池颇为迷你,这乃是我见过的最小规格的泮池。该泮池虽然很小,然而横跨其上的却是三孔石拱桥,但若跨桥而过,估计超不过三步。对于此桥以及棂星门的情况,彭卿云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续编)》中介绍说:“庭院正中有一15平方米的泮池,池边置双重石栏杆,池中横跨一座石拱桥。庙前立一座石构棂星门,由6根高大圆石柱和12块石枋组成三道石门,高7米,宽13.45米。门额雕有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石柱有青龙盘旋、鲤鱼飞跃龙门浮雕。20世纪70年代辟为螺州中学。”

水面加上了围栏

泮池仅15平米,我看过这么多的孔庙,还真没见过如此小的泮池。向里面望了望,里面不但有水还有金鱼,只是不知为何泮池的上方全部用铁网拦了起来,不清楚是不是防备有人在此捞鱼。但泮池四围的石栏板以及石桥却全部是旧物,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此泮池能够保持完好,这颇令人感慨。

第二进院落

数了数,是13位

基座上有姓名和生平介绍

孔庙两侧各有回廊,其中一侧摆放着十二哲的雕像,但回来后看图,却发现是十三尊,不知又把哪位先哲列入其中了。

大成殿为敞开式

孔子与四配

服饰精美

与老师的服饰相似

另外两配

整齐划一

螺洲孔庙的大成殿是半开放的格局,正前方没有门墙,孔子端坐在正前方,左右两侧端坐着的则是孔门四配。这几尊塑像制作得颇为精细:孔子穿着豆绿色的长袍,长袍却镶着金边。颜渊、子思、曾参、孟珂也是同样的服饰,只是面料的颜色略有差异。他们每人像前都有石质供桌和香炉,然只有孔子像前供着羊、猪、鱼,但我不确定第一只是鹿还是牛。然这三只动物的模型大小相当,并且它们共同盖着一块红绸子,这三只动物前还摆放着塑料盘,盘内有几个小杯,我闻了闻没有酒味儿。大成殿的两侧摆放着一些石雕像,这应该是七十二贤,只是数量不够,想来有些摆到了门外。难怪外面站着十三位。

七十二贤

参观完毕后,原路返回,方看到孔庙正门对面的影壁墙上嵌着四块刻石,上书“江汉秋阳”。而一辆车驶离后,又看到了门口还有一方文保牌。

万仞宫墙

关于螺洲孔庙的创始年代,彭卿云在书中写道:“螺州孔庙在福州市南郊螺州镇吴厝村江边。创建于南宋,明成化十年()重建,后多次修葺。”然而刘国福、卫景福主编的《国魂典》中则记录的更为详尽:“为福州古时5座孔庙之一,现存完好,庙建于南宋,明成化十年(年)被台风刮倒,里人吴叔和等重建,尔后多次修葺。面积多平方米,大成殿九脊重檐,殿上彩绘、浮雕形象逼真。庭院中石雕龙飞凤舞;埕中浚泮池的石拱桥,小巧别致。由6根石柱组成的柩星门,颇为壮观;门上的石雕,艺术精美。墙边有一方记载陈若霖等重修孔庙的碑记,字迹清晰。”

文保牌

院景

如此小的一座孔庙,竟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到如今还保护得颇为完整,这正是令人感叹之处。

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