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雍位于国子监中心,面积约平方米,是国子监的主体建筑,是也清代帝王的讲学之处,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兴建,是座方型重檐攒尖镏金宝顶式的宏丽建筑,其每面广深各5.2丈,四面开门,台阶六级,周廊环绕,廊外环以水池,池岸四面又设四个喷水龙头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代,是国子监的一部分,原称国子监孔庙或京师孔庙,是皇帝举行国家祭孔典礼的场所,与西侧太学(国子监)构成“左庙右学”的建制。
院内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通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国家祭祀孔子举行典礼的场所,复原后殿内孔子、四配、十二哲的牌位描金,幔帐更新并修复了御题匾额。按照古代规制恢复以“太牢”祭祀孔子的各项陈设,其中祭祀礼乐器大部分是珍贵的文物原件。殿内庄严肃穆,让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两组建筑群都始建于元代,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两处均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