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山西晋源文庙旧城围建,未睹其详

晋阳原属太原县,到如今变成了太原市的一个区,它处在太原市的西南方,该区历史悠久,其建成历史见诸史籍者,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年)之前,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此筑造了晋阳城。《左传》载:“定公十三年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赵鞅因为索取五百家卫问题,与范氏、中行氏发生战争,之后他到晋阳避祸。晋阳城曾经是赵国初期的都城,王剑霓在《晋阳古城遗址》中说:“年,在古城营村北3公里许圹坡发掘出之春秋大墓,出土了多件珍贵文物,尤以其中的青铜大牢九鼎和大牢七鼎最为珍贵。西周礼制等级森严,‘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但到春秋时期,礼制僭越,诸侯也可用九鼎,这里出土九鼎、七鼎,正是春秋时期晋阳作为赵国初期都城的佐证。“晋阳古城旁的大道道路两旁安装的仿古路灯后来赵国定都邯郸,晋阳仍为重要城邑,赵孝成王十二年(前年),秦伐赵攻占晋阳。秦国在晋阳初置太原郡,时为秦庄襄王四年。进入汉代,刘邦为了防御匈奴,命韩信镇守北方,以太原郡为韩国,都城就是晋阳。韩王归降匈奴后,刘邦将雁门郡和太原郡合并为代国,封其子刘恒为代王,晋阳城又成了代国的都城。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为了防御匈奴,对晋阳城进行了扩建。北魏末年,高欢占据晋阳,以此控制东魏政权,晋阳城被称为别都。后来高欢之子高阳称帝建立北齐,在晋阳城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又继续在此修筑大明殿、晋阳十二宫等,晋阳城的壮丽程度超过了当时的都城邺城。新修的晋阳古城墙告示牌上介绍着太原古县城的历史随炀帝杨广做晋王时,继续扩建晋阳宫。唐代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最终一统天下,所以他们认为晋阳乃是“王业所兴”之地,于是下诏将晋阳城进行扩建,改为北都。武则天时并州长史崔神庆继续修建晋阳城。五代时期,后唐把晋阳定为西京,后晋定其为北都,后汉则称晋阳为北京,这些都说明了晋阳城的重要性。然而到了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消灭北汉,而后下令焚毁晋阳城。这座经营了一千五百余年的壮丽城市彻底被烧毁了,转年,又下令引汾河和晋水倒灌晋阳废墟,将晋阳城的痕迹彻底荡然,同时还规定禁止百姓在晋阳城址上居住。这使得晋阳城渐渐成为了一片荒芜的沼泽地,直到宋真宗时,才放松控制,晋阳城遗址之上陆续有了居民居住。跨过一座石桥就是古城的门洞现在叫明太原城明洪武四年,重新开建晋阳新城,将这里定为太原县县城。王剑霓在其文中谈到了新晋阳城的建造历史:太原县城,即今晋源城,建于明景泰元年()。其北城墙即建于原府城之南墙旧基上。城周七里,高三丈六,城呈东西长方形,东西长二里,南北宽里半,中心十字街,门四、东曰观澜、西曰望翠,南曰进贤,北曰奉宣。正德七年()建城楼、城角,十四年(),埤以砖垛,崇祯至清顺治五年(),包城以砖,经二百余年,清代又多次维修,似“风凰展翅”之势,故称“凤凰城”。这段叙述把重建晋阳城的历史拉到了景泰元年,但是王琼在《重新先圣庙记》中首先称:“太原儒学在汾河东,旧县城中。国朝洪武辛亥诏徙县治于汾西,故城之南。六年癸丑,知县潘原英始创建庙学于县治东,规制略具而工未就。越十年癸亥,知县皇甫伯瑄乃克绪成之。若大成殿两庑及棂星门、戟门,若明伦堂,时习日新,两斋下庖湢庾库,馔堂射圃,官吏所庐,生徒所居,诸舍宇咸备。然湫隘庳陋,不足将课,献动瞻仰,称抠趋讲肆之地,阅岁荐久,摧落弥甚,莫有任修营之力者。正德辛未,咸阳举人张琦来摄教谕事,得束修银三百有奇,悉贮公帑,以备缮理之费。张寻以忧去,银为某官所攘。”新旧交替砖雕王琼说,洪武四年皇帝下诏将太原县城迁到了晋阳城旧址之上,两年之后,也就是洪武六年,当时的知县潘原英在晋阳城内建起了文庙和学宫,只是当时没有建完,过了十年之后,新任太原知县皇甫伯瑄将此完成。清代山西著名藏书家杨二酉在《重修学宫记》中说:“太原县学宫自明洪武移建县治,即创建于兹所,初极庳隘,至正、嘉以来,乡少师王恭襄公言之当事,始得规模大备,壮丽可观,恭襄因之作记。历三百余年,虽间有修葺,不过因地补苴无专功,唯大成一殿,我国朝于康熙癸亥重修,雍正戊申补修,载在碑乘,尚得完整,其他祠庑堂亭斋署各所,向皆用土基,迩年屡遭风峪,山水犯城壅其隍,城中水不能泻,日渐浸渍,而此地又本洼下,殆无完宇。”段氏宗祠门楼翼然杨二酉称太原学宫乃是明洪武年间移建到晋阳新城中,之后又经过了历代扩建,而王琼在《圣庙记》中则谈到了明代几位官员扩建文庙之事。王琼乃是太原刘家堡人,他是明成化二十年的进士,王琼做过户部、兵部、吏部尚书,曾推举王阳明平定朱宸濠叛乱,又提出加强西北边防,故后世将其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重臣。用料硕大这样一位重要人物所写的《重修先圣庙记》,其史料的可靠性自不待言。杨二酉乃是清乾隆初年的官员,其家住在太原晋祠旁边,旧居到今日基本完好,王琼的故居则处在晋祠之内,其二人既是当地人又是文史出身,故他们所写之文可靠性较高,因此也说明了新的晋阳城建造不久文庙就迁建于此。涂装油彩未曾完工的街面按照王琼所记,洪武十六年知县皇甫伯瑄继续扩建晋源文庙。正德七年,咸阳举人张琦任太原教谕,他捐出个人薪水三百余两作为文庙的修缮费用。张琦捐钱后遇到丁忧事而返回家乡,他所捐的银子竟然落入了某官的私囊。对于此事的结果,王琼接着写道:“又十年庚辰,予叨长铨部,始得言之所司追复前银,且从而增给之,选材任能,分授厥劳,民不讧于其上,官不扰于其下,木者于山,甓者于陶,石者植镘,与休者率于其区,始而力日省焉。既而工,月试焉,川行陆挽,水涌而并积,观者骇,谈者艳,谓材之侈而精也,伟哉!加于旧矣。”高大的城门楼旧门新框此事过了十年,王琼任吏部尚书,这件事乃是他职权范围之内,于是他将那三百两银子追讨了回来,并且还想办法又增加了些银两,由是用此银开始扩建晋源文庙。关于该文庙后来的情况,王琼接着写道:“辛巳以来,从事旧僚多迁徒,予亦去国,材积而无所于用识者,于是乃有侵蚀腐败之虞。嘉靖癸未,监察御史左公来按是邦,修明典法,威行惠流,百度以贞,遐陬邃谷,辙迹咸诣,盖方汲汲于祛吏奸,拯民瘼,而学校之政尤所注意。岁三月既望,首出太原,谒庙之余,进诸生而问焉,则悯然兴怀曰:是非吾之责乎?其谁与归。乃合官属相与咨议,谓藩臬大僚,位望惟尊,宜董兹役。”大户人家刷梁建造文庙的一些官员陆续转任他处,王琼也已不在位,当年修建文庙剩余的材料又被他人所侵占。嘉靖二年监察御史左公来太原任职,他看到文庙有些破败,由此而说了一些感叹之语,太原知县刘奎听闻到后,决定重新修建文庙。扩建的文庙颇为辉煌,王琼在记中有如下详细描绘:秋八月,大成殿成,其广六楹,崇四十有五尺,深四丈,碧礎朱甍,丹楹文棁,象设有俨,豆登在列,父老过焉相与咨嗟,曰:美哉华构,其晋阳诸邑庙学之冠也欤。又阅月,而东西庑成,凡三十二楹,袤四十有六尺,崇一丈五尺,深二丈二尺。又阅月而戟门、棂星门皆成,门各四楹,崇广降于殿而加于庑,爽垲宏丽,增厥常规。然公未以为足也,复命拓地庇材,以次而修其讲堂与馔堂、学舍诸庑废者,又揭制辞为二,绰楔对立于门之左右,期全功焉。城中见到的最高古建远远看到了棂星门关于晋源文庙在明代时的修建工程,道光版《太原县志》在《学校》一节中简述道:“太原县儒学在县治东北,旧在故平晋县城内。明洪武六年知县潘原英始徒今所,规制略具。十六年,知县皇甫伯瑄克绪成之。正统天顺间知县刘敏、张葵继缮。宏治十七年,知县刘经重修堂斋。正德七年,教谕张琦等捐金三百余两,贮公帑以备缮理之费,张寻以忧去。越十年,少保王琼始劝率官师大加修建。嘉靖癸未御史王秀檄经历康安督修,王琼为之记,学使周宣又为拓马道三间。隆庆五年,知县褚宝建尊经阁。万历十四年,知县向化同邑人高一麟修建大成殿两庑,启圣、乡贤、名宦诸祠。四十五年,御史王远宜、知县张起鹗增修。天启五年,知县屈钟岳捐俸补修,教谕谭诚言经理,邑人石鼎亨记。”eili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