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正对孔庙。门额题“万仞宫墙”,语出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原为明嘉靖时山东巡抚胡缵宗所题。清乾隆皇帝亲临曲阜祭孔时,将胡书凿去,易以御笔。
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年),孔庙被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毁,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明曲阜城墙,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年)竣工。在与孔庙正南门相对处设立城正南门。因正南门为孔庙而设,所以应视正南门与孔庙为一体。
由于建立城墙的最初目的是护卫孔府孔庙,所以正南门建设的瓮城结构。
(注:)瓮城(wèngchéng),为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可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
明代学者胡缵宗为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其意出自《论语》子贡语“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赞扬,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来,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敬仰,把胡缵宗书写的石额换下,自己亲笔书写了同样四个字镶于城门。现在看到的“万仞宫墙”石额,即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写。
《论语·子张第十九》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曾在朝廷铺佐鲁君。有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强些。”
子贡在场,马上站起来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过肩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见墙内的一切;我的老师孔子的那道墙有数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门,就无法看到墙内宗庙的雄伟和房舍的多姿多彩。”
叔孙武叔听了这番话,顿时为自己的浅薄感到无地自容。
后人为了形容孔子的学问高深,从夫子之墙数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为“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师”,封孔子学问有“万仞”,往上看,看不到顶,亦说此墙深壁高垒非常坚固。
相传嘉庆年间,有一狱犯彭山写得一手好字,却因死罪在身,只等秋后问斩。
一天,县太爷亲临牢狱,叫彭山书写“万仞宫墙”四字。彭山也是读书人,聪明绝顶,深知死中求生的机会到了。
瞬间,四个字一挥而就,苍劲潇洒,赢得一片喝彩。县太爷正在高兴之中,却越看越不对劲,原来宫字头上少了一点。
他严厉喝道:“这个‘宫’字咋个没有脑壳?”
彭山答道“死囚彭山有没有头还不晓得,奈何一个字无头。”县太爷求字心切,当众说道“宫字有头,本官赦你无罪。”
彭山一听,心中窃喜。我需要的就是你这句话。随手抓起衙役头上的毡帽,饱蘸墨迹,飞起一脚,那毡帽不高不低,不偏不倚,刚好落在宫字头上,成了一个大大的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