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是久负盛名的汉碑之一,碑在山东曲阜孔庙,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拓本。《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与《礼器》和《史晨》并称“孔庙三碑”。《乙瑛碑》原无撰书人姓名,但是“宋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却称“后汉钟太尉所书”,钟繇生在桓帝和平元年(),而《乙瑛碑》在桓帝永兴元年()刊立,其时钟繇才三岁,可见,此碑绝非“钟太尉”所书。至于内容到底是谁写的?已不可考究。
《乙瑛碑》记载了司徒无雄,司空赵戒以前鲁乙瑛之言,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吏一人,执掌礼器祭祀之事。《乙瑛碑》刊立之时,正处于汉隶最兴盛时期,各种高超书艺的碑刻纷纷出现,斗艳争奇,而《乙瑛碑》以结构方整,骨肉停均,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独树一帜。宋欧阳修《集古录》和赵明诚《金石录》均有著录,各个年代的金石学家也都十分重视这块碑。
《乙瑛碑》同样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清代万经在《分隶偶存》中评论此碑称:“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翁方纲评论此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何绍基评论此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丽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乙瑛碑》的字体结构,可以说是所有汉碑中最美的,它不像《礼器碑》那样典重,而是飘逸得多。如果把它们比作君子,那么,《礼器碑》如袍服冠冕、峨冠博带、秉笏而立;《乙瑛碑》则如素服葛巾,青衣小帽,但二者皆不失君子之温润。清方朔跋此碑说,“字之方正沉厚,亦足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并称它为“汉隶之最可师者”。
和《礼器碑》相比,《乙瑛碑》的笔画要粗一些,给人一种更为丰满的感觉,它不像《礼器碑》多少还带有一些金文的味道,而是完完全全的隶书笔法,它的横画起笔略向下压,笔势稍稍向下,使得字的体势稍斜,更增灵秀之美。而捺画沉着有力,燕尾呈方形挑出,遒劲有力。它和《礼器碑》一样,是学习隶书的最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