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文物上户口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108亿

央广网北京1月5日消息(记者王红霞)记者日前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十三五”期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基本摸清文物资源家底,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重大考古成果层出不穷。

据国家文物局数据统计,“十三五”始末对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家增长至家;文物藏品由.19万件/套增长至.38万件/套;博物馆备案数量由家增长至家;免费开放博物馆由家增长至家;非国有博物馆数量由家增长至家;博物馆陈列展览数由个增长至个;博物馆参观人数增长至12.27亿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人次由2.19亿人次增长至2.87亿人次;文物机构数由个增长至个;文物行业从业人员由14.6万人增长至16.23万人;文物事业费由.04亿增长至.98亿。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得到改善

“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万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万余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达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个,中国传统村落达个。

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建筑群等一批重要文物保护项目,布达拉宫等边疆民族地区重要文物保护工程,四川、重庆等一批石窟寺保护工程。大型线性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扎实推进。国家文物局还积极推动工业遗产保护,重点支持中东铁路建筑群、山东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群、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等一大批重要工业遗产保护展示。

此外,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管理稳步推进,左江花山岩画、“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项,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大运河保护管理荣获国际优秀案例。

文物考古成果丰硕

据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来,我国有序开展了项考古发掘项目,重点实施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等关键领域考古。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持续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丰硕,浙江良渚、河南二里头、四川三星堆、陕西石峁等一批重要遗址实证了多年中华文明史,海昏侯墓、江口沉银、致远舰等考古发现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