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书院庙学合一尊儒育人的千年书院人民

白癜风怎么治疗好的 https://m.39.net/pf/bdfyy/bdfhl/

「本文来源:学习时报」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泰岱巍巍垂俎豆,秋阳皓皓照宫墙”。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开始把儒家学说奉为正统,供奉孔子的庙宇——孔庙也就渐渐地与文庙联系起来,成为教育与教化功能兼备的场所。位于孔子故里的尼山书院,就是一所典型的“庙学合一、尊儒育人”的千年书院。圣人诞处读书圣地   在山东曲阜城东25公里处有一座海拔多米的尼山,这里五峰莲峙,灵毓秀丽,林木蓊郁,风景清幽。因为是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受到孔子后裔和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兖州太守赵侯开始在尼山建立庙宇,奉祀孔子。   尼山书院坐落于尼山五老峰东麓,由祭祀孔子的庙宇转化而来。宋仁宗庆历三年(年),孔子46代孙孔宗愿即庙为学,增广祠堂,设学田,置祭田,开始将尼山孔庙发展成为授徒讲学的地方。   元顺帝至元二年(年),中书左丞王懋德奏请朝廷置尼山书院,并保举彭璠为山长。至元四年(年),由廉坊佥事杨讷等捐资,在尼山旧址上重建尼山书院。据《重修尼山书院》记载,齐鲁境内的官员、百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择木于山,陶甓于野,佣僦致远”。此次重修,除扩建了尼山孔庙外,又于庙西仿照国子监规制建造了学宫。至此,尼山书院成为庙、学合一的机构。   夏商周时期,有“学在官府”之说。学校由官府设立,培养贵族子弟。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教育制度开始发生变化,通晓诗书的知识阶层逐渐兴起。孔子自30多岁开始收徒讲学,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禁锢,提倡“有教无类”,使得平民子弟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诞育孔子的地方,尼山书院又称“尼山诞育书院”,在群山环绕之中,是一处难得的读书讲学的好地方。庙学合一化育并举   尼山书院由祭祀孔子的孔庙转化而来,是古代统治者以及民间尊孔崇儒、重视礼乐正规教育的具体体现,在中国数千座孔庙、书院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是“庙学合一”的典型代表。   庙学是以儒学和孔庙相结合的形式存在,在对孔子以及儒家先贤祭祀后,以宣讲儒家经书为主要内容。孔子殁后第二年,他当年的居室即被弟子们奉为“庙”,并将孔子生前的衣、冠、琴、书奉于其中,岁岁奉祀,学在庙中,庙中有学,孔氏子孙在孔庙里学习礼乐文化。   东汉永平二年(59年),汉明帝诏令,学校皆祀周公孔子,从此学校开始祀孔。贞观四年(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从此孔庙与学校完全结合在一起。   在尼山书院,每年仲春、仲秋两月逢上丁日都要举行祭孔仪式,每次祭孔都是一次大规模的宣教活动。祭孔时所用的“佾舞”是周代朝廷举行典礼时所用的乐舞,孔庙的“八佾”乐舞具有特殊内涵,它以褒扬孔子和赞颂儒道为主要内容,音乐是周代的“六乐”,歌词则是颂扬孔子和“礼乐”思想。通过祭祀孔子,起到德化天下的作用。   尼山书院传授的知识,多为“四书五经”等正统的儒家经典,这也与一些勘破仕途、致仕归田的旷达文人所开办的民间书院有所不同。“进足以匡吾君,而泽吾民;退足以化其乡,而善其俗”,此为尼山书院这样的官办书院培养人才的标准。秉承道统千年不衰   千余年来,作为弘扬、传播儒家道统重要载体的尼山书院历经战火硝烟、朝代更替,却屡败屡建,历宋、元、明、清数代而保存至今。   元大德十一年(年),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故里的尼山书院得到朝廷书匾赐额。明代发生了4次禁毁书院事件,尼山书院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4次重修。   清代,尼山书院祭祀功能进一步加强。雍正十一年(年),清廷开始建立全国的官办书院系统,把书院教育作为国家正统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四帝在位期间,尼山书院皆有修缮,道光二十六年(年),74代衍圣公孔繁灏奏请朝廷,拨银重修尼山书院及孔庙,历时3年完工,形成现在的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尼山建筑群的建筑、碑刻、古树等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修缮。年重建大成殿,重塑孔子、四配像,面貌一新,保持至今。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书院与现代图书馆两者具有天然的联系,都具有刊藏典籍、传承教化的文化功能。年,山东省文化厅决定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并以“尼山书院”命名全省各级图书馆的书院。如今,“尼山书院”已遍布山东省每个市、县,并通过流动站、流动车等形式向社区、村镇提供文化服务。发端于孔子故里的千年书院如同一株华盖亭亭的知识巨树,持续不断将中国传统文化播于四方,传于千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