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有一章写孔子听音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十分重视喜爱音乐,认为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增强人的修养,有着和周礼同等重要的作用。于是,当他在齐地听到上古舜帝时代流传下来的经典《韶》乐时,便听得如醉如痴,一门心思沉浸在对音乐的品味中,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吃肉都不觉得肉香。
这件事一方面说明《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另一方面可以体会到孔子对音乐的深深喜爱之情。
有圣人对经典音乐痴迷喜爱,也有先贤对美丽花朵儿倾注深情。不必说周敦颐的爱莲,陶渊明的爱菊,单是金代一位诗人对紫藤的喜爱,便足够人们俯仰徘徊,体会一番了。
01
白白红红委暗尘,苍藤次第着花新。
龙蛇奋起三冬蛰,璎珞纷垂百尺身。
见说紫云偏得意,不知翠幄(音握)巧藏春。
斋厨晚甑(音赠)清香满,未信侯门有八珍。
——(金)冯延登《藤花得春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紫藤的七律,诗题中的“得春字”,指古人聚会作诗分到了“春”字所在的“真”韵,即诗的韵脚用字要出自“真”韵,如本诗的“新、身、春、珍”等。
首联“白白红红委暗尘,苍藤次第着花新”,委暗尘即委弃在尘泥中,次第指一个接一个,着花即生花。时至春末,那些红艳的花、洁白的花,都纷纷凋零在尘泥中;紫藤遒劲纵横的枝干上,鲜嫩的花儿却一朵接一朵地开放了。
在桃李争艳、百花盛开的热闹时节,紫藤却是默默的旁观者,在一边积蓄着将来繁花盛放所需的力量,这是紫藤作为植物的本性使然,但在多情的歌者眼里,就蕴含着“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一般的不逐时俗的心声。
颔联“龙蛇奋起三冬蛰,璎珞纷垂百尺身",这两句写得颇具气势,让人印象深刻。龙蛇奋起喻藤枝弯曲地向上伸展,璎珞即缀在冠服上的成串珠玉,此喻纷纷下垂的紫藤花。
真正的龙只怕谁也没有见过,看见的不过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想象:是紫禁城九龙壁上威风凛凛、雄姿矫健的龙;是孔庙大成殿立柱上翻江倒海、腾挪盘旋的龙。以这样的龙来比喻枝干纵横交错的紫藤,以这样的龙来衬托紫藤春日里旺盛的生命力,既形象又带给紫藤以雄壮的气势,有着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这枝干纵横如龙蛇盘旋一般的紫藤,这有着”龙蛇奋起“一般旺盛生命力的紫藤,会生长为一种怎样的模样呢?答案就是”璎珞纷垂百尺身“,”百尺“二字极言紫藤形体之高大繁茂,”璎珞“二字极言紫藤花之美丽繁多。试想,一架紫藤繁花满枝,瀑布一样倾泻于眼前时,你会被怎样地撼动了呢!
如果说诗的前两联着重于对紫藤进行景的描写,那么后两联就着意于诗人情感抒发了。
颈联”见说紫云偏得意,不知翠幄巧藏春“,见说就是听说,翠幄指华美的帷帐,藏春即藏着美的景色。
拿”紫云“来形容紫藤花盛放成一片紫色的花海是很贴切的,正如描述为一挂紫色的瀑布。无论是紫色的云,还是紫色的瀑布,都让人赏心悦目,是让人”得意“的外在观感。而在像”紫云“一样的华美帷帐遮蔽之下,还藏着被忽略的美好呢。
尾联”斋厨晚甑清香满,未信侯门有八珍“,斋就是素食,甑是古代蒸饭用的陶器,八珍指八种珍贵的食物。
晚饭是用陶器蒸的,而且是素食,可有一点是值得高兴的,那就是屋外紫藤花的芬芳袭来,让素食也充满了香味,简直比任何别的晚饭都强,所以也就不去想什么侯门的珍贵食物了。
无论花有多么芬芳,都不会让简单的素食变得强过”八珍“,但从中读出了诗人对紫藤的深爱之情,也能体会到诗人那以花为伴、甘苦自持的清高操守。
02
紫藤”龙蛇奋起“般的枝干,紫藤”紫云“般的花朵儿,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诗人创造的艺术美。
因为喜爱,所以看得清、写得出紫藤的美;因为喜爱,才能以花为媒,尽情抒发自身的情志。
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