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被后人认为是忠义的化身,一次“桃园结义”,让他流芳千古;不仅如此,他还被人称之为“武圣”,黑道、白道结拜时都要拜他,他就是关羽。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结义时要拜关羽?刘关张桃园结义时拜的又是谁呢?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三国志》中记载的“河东解县”,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关羽一生追随刘备,出生入死,战功卓著,蜀汉“五虎上将”,关羽位列第一。关羽的忠义、勇猛、骄纵或许就是后人供奉的原因。
结拜时拜关羽,关羽化身忠义
我们结拜的时候为什么要拜关羽?这要追溯到宋朝,宋朝之前,唐朝廷收入庙宇的是姜子牙,尊姜子牙为武圣,关羽只是和五子良将一般武功厉害的武将,甚至更次之。直到北宋时期,道教兴旺,道教为了和佛教争夺影响力,便将一些在民间香火较盛的神灵也被吸纳进神仙体系中,关羽这个本土大将由此收入庙宇,关羽从此也成为道教神灵。一生笃信道教,封赠过无数神灵的宋徽宗,就顺势给了关羽一个“崇宁真君”、“武安王”的封号。
明朝中后期,伴随着佛道两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关庙遍布全国,香火繁盛,甚至超过了朝廷倡导的孔庙,时人多有记录。在加上《三国演义》一书,将关羽的忠勇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民间对关羽的崇拜大大加强,道教的广泛传播,万历帝又信道教,万历帝令司礼太监李恩,到北京正阳门上九疏珠冠一,真素王带一,四幡龙袍一,黄牌一,加封关羽为
因为很大程度是万历帝个人的宗教行为,并没经过内阁和通政司,太常寺也没有接到旨意留下官方档案记录。因此明朝朝廷并不认可这个帝号,《明实录》无载,孙承宗《重修汉前将军关壮缪公祠记》,仍然按蜀汉的谥号称呼,修庙祭祀,仅在民间开始同时流传“关帝、岳帝”之称。
到了清朝时期,关羽的封号可谓是达到了极致。努尔哈赤为建州酋长时,与其子孙熟读《三国演义》,把这本书当作他们的军事启蒙教材。受该书影响,把关羽当作他们的战争守护神来崇拜,专门向向明朝请求赐予关羽神像,并称关羽为“关玛法”(满语,即关爷爷)。八旗兵每次出战之前,必烧香拜佛祈祷关羽护佑。
从顺治帝入关起,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之后10个皇帝中,先后有8个皇帝共13次封谥关羽,最后变成所谓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
民间将关羽成为古今第一人,关羽的忠勇越传越广,成为人们心目中忠勇的代表,于是,后人结拜时选择关羽,就是希望与自己结拜的人是忠勇之人。
刘关张桃园结义拜上天
东汉末年,东汉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回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做了老二,张飞为老小。
桃园结义,关羽就在其中,所以他们拜的肯定不是关羽,那会是谁呢?民间有句话皇天后土,以表此心,古人就此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会记住我们说的话和做的事,进行奖赏和惩罚,所以,我们的一切行为逃不过神明的监督。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天地能听到自己的心声,明白自己的心思,通过上天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也就是刘关张三人对彼此的忠勇。刘关张在桃园结义时,拜的正是上天。
一个角色被神话甚至入圣,必然要加上一些超越常人的美好品德,作为榜样被人们推崇。关羽作为守护之神,其本身满足了传统社会人们的一种基本需求,满足人们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平安的渴望,于是被民间崇拜,这才是关羽入圣的原因。#历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