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地震碑林
提到西昌,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热门话题航天,毕竟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刚刚在酒泉发射成功,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也是不少火箭发射的地方。老一辈人还可能想到成昆铁路,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有一座位列全国四大碑林之一的“西昌地震碑林”。
提到碑林那应该是鼎鼎大名的西安碑林,还有孔庙的碑林,那都是国内难得的名胜,然而位于四川西昌的这一座特殊的碑林,名声却不及前二。它主题明确:西昌地震碑林,是天光下的西昌历史地震的真实记载。
这座碑林的年代其实并不算久远,甚至说很年轻。
西昌地处安宁河和则木河两条断裂带的交汇处,历史上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年之前本地有据可考的4
级以上地震就有6次。
在20世纪50到70年代,科研院所、高校、文博机构在四川进行科学考察和文物调查,先后于西昌、茂县、巴塘等地发现一些记载地震灾害资料的碑刻、石刻等文物。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成昆铁路等工程的实施,当时来自地震、地质、建筑部门及文博机构的工作人员联合起来将散落于西昌境内的历史地震碑刻进行收集整理,并筹建西昌地震碑林,由凉山州博物馆管理,于年对外开放。
西昌地震碑林
西昌地震碑林的碑刻中,75通地震碑安置在西昌市南的泸山光福寺旁,其余16通保留在一些庙宇和坟墓上。
91通地震碑刻,详细地记载了西昌历史上明代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年3月19日)西昌北M7
级地震,清代雍正十年正月初三(年1月29日)西昌东南M6
级地震和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年9月12日)西昌、普格间M7
级地震的有关历史,包括发震时间,以及前震、主震、余震、受震范围、人畜伤亡、建筑物破坏等情况,为确定历史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地震类型、地震烈度图的绘制提供的坚实支撑。
这些碑刻主要有寺庙碑、告示碑、墓碑三类,可以说,涵盖了宗教的、政治的和家族内部的灾害记录,对研究西昌本地历史地震灾害情况提供了实物证据。
在这些石碑中,除了描述灾害与宗族、公共事务的记录外,我们也还能看到一些非常私人化的表达,记录了个体的灾害记忆:
“如此之人遭此大劫,不禁恻然神伤者矣。”(《巫光锡墓碑》)
“以母之贤而尚遭此不幸也乎。”(《张太君墓碑》)
“死亦惨伤,心不能忍。”(《苏廷彦墓碑》)
“闻者莫不为之陨涕焉。”(《周建威周梁氏夫妇墓碑》)
“令人心伤惨。”(《王在中王在用墓碑》)
“未能得一善终,劳苦过甚,未享一日荣华,实可伤哉。”(《倪邦倪武氏夫妇墓碑》)等等。
古人相信“金石永年”。
金,金文,铸在钟鼎上的文字;石,石刻,刻在石头上的文字。
先人把文字刻在金石上,期待传给后世,幻想永垂不朽。
“勒石记事”的传统让这种刻有文字的石头成就了碑刻。
历史的数次变革和自然变化让这里很是一番变化,很多石碑应当已经或毁坏或丢失,而这数量可观的地震遇难者墓碑还能留存至今,侧面说明了当时震灾之惨烈。墓碑碑文中对遇难者的缅怀,是个体情感不受约束的表达,因此,过了几个世纪仍能打动人心。
西昌地震碑林的这些记录,对于今天的我们依旧拥有宝贵价值,很多大型工程的修建受益于这些地震记录。攀枝花钢铁中心的发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修建、成昆铁路的铺设、二郎滩水电工程的设立,都或多或少参考了这些特殊的历史档案,是我们考古历史地震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证物。
参考文献:
四川西昌附近地震危险性初探甘遐荣
西昌地震碑刻的灾害叙事与记忆杨航
西昌地震碑林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