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岳衡山脚下,有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这就是民间俗称的“南岳大庙”。南岳大庙始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年),至今已有将近的历史。南岳大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到北京故宫的七分之一,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南岳大庙俯瞰南岳大庙能够形成现在的规模,非一朝一代所能完成,唐以后的各个朝代均有所贡献。和中国古建筑绝大多数多灾多难一样,南岳大庙先后遭遇过6次大火,大规模的重建、修缮和扩建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有16次之多。南岳大庙目前颇似北京故宫的中轴线格局,基本形成于清光绪年间。
南岳大庙导览图儒、释、道三教在一起和谐共生,佛寺与道观及御书楼、奎星楼和睦相处,是南岳大庙的一个突出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海纳百川和兼容并蓄。
南岳大庙——灵官殿棂星门是南岳大庙的第一道门。棂星门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物,一般只出现在帝陵、孔庙或国家祭祀场所,如,天坛、地坛。南岳大庙以棂星门为头道门,足见其政治地位的不同寻常。棂星门原为木质,年改为现在的石质。
南岳大庙——棂星门奎星阁又叫盘龙亭,两层,重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底层东西南北通透,可以行人,二层北向为戏台。南面抱柱上有联:“亭有盘龙何不在天飞霹电;岳常集凤都来此地听箫韶”。北面抱柱上的对联比较有意思:“凡事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南岳大庙——奎星阁奎星阁东西两侧,分别为重檐歇山顶的钟楼和鼓楼。钟楼内的大铁钟重达公斤,铸于元泰定元年(年),是南岳大庙内辈分最高的铁器。
南岳大庙——钟楼正南门是南岳大庙的第二重门,在地位上类似北京故宫的午门。正南门辟有三个拱券门洞,门洞之上筑有二层重檐歇山顶楼阁。原楼阁在年被日寇炸毁,现在的楼阁为年重建。
南岳大庙——正南门御碑亭为重檐八角,歇山顶,环绕围廊。亭内所立“重修南岳庙记”碑由康熙帝亲撰碑文。该亭额枋上书有个异体篆书“寿”字,据说是寓意南岳衡山为“寿山”。
南岳大庙——御碑亭嘉应门相当于二门,也就是仪门,或叫屏门,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按照中国古代的礼仪,仪门只有在上等宾客到来时才会打开。
南岳大庙——嘉应门穿过嘉应门,见到的就是面阔七间的御书楼。与一般御书楼多为硬山顶或悬山顶、覆绿色琉璃瓦或青瓦不同,这座御书楼采用了重檐歇山顶设计,且以黄色琉璃瓦覆顶,更显豪华和庄重。御书楼内收藏有众多宗教文化典籍和皇帝御赐的宝物。
南岳大庙——御书楼御书楼之后,即是南岳大庙最重要的殿堂——圣帝殿。圣帝殿面阔九间,重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殿周围环绕的72根石质擎檐柱,堪比曲阜孔庙的雕龙石柱。圣帝殿是南岳大庙整个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高达31.11米,其高度甚至比北京故宫太和殿还要高出4.19米。殿内供奉的主尊是火神祝融。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祝融是帝喾的火官,死后葬于衡山,民间将其尊为火神。正因为相信有火神的护佑,所以南岳大庙有向香炉里投扔鞭炮的习俗,祭祀时的噼啪作响也成为南岳大庙独特的背景音乐。圣帝殿由佛、道两教人物轮流值守,是南岳大庙的又一奇观。
南岳大庙——圣帝殿圣母圣公殿,即寝宫,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内中供奉的是南岳圣母圣公。许多期盼家庭和睦、夫妻和谐、亲情和美的人们都会来此殿祭拜。
南岳大庙——圣母圣帝殿在南岳大庙中轴线的东西两侧,东侧纵向排列着满和宫、万寿宫、玉虚宫、仁寿宫、三元宫、寿宁宫、纯阳宫和辁德殿八座道教宫观,西侧纵向排列着化成寺、云峰寺、观音殿、关圣殿、老南台寺、忠靖王殿、三圣殿和天堂寺八座寺庙。
南岳大庙——老南台寺儒、释、道三教在一个“统一规划”的范围内整齐布局,相互烘托,是南岳大庙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