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壁(影壁即隐避之意,它是指位于房屋大门之外或院门之内的一面独立的遮挡墙体,其主要作用是让院大门之内的天井、厅堂等不直接暴露于外,称为隐,让门外视线受一墙堵截,称为避,借此营造一种庄重、森严、神秘的氛围。由壁座、壁身和壁顶几部分组成。
屋顶、壁身均为汉白玉雕刻,壁身是悬山式屋顶形式,葫芦形宝顶,正脊两端脊头和垂脊兽均为翘角,正脊用莲花雕刻花脊砖,筒瓦、板瓦素面无纹饰。
兽面纹瓦当上绘有虎头图案,滴水瓦上绘有植物纹,还有剔凿成矩形截面的飞椽和椽子。
法泉寺内——汉白玉雕刻的影壁壁身两侧柱子雕刻穿云嬉戏的蟠龙,似欲飞离柱身,栩栩如生。柱身雕刻穿云嬉戏的蟠龙,似欲飞离柱身,栩栩如生。上部的云板恰似一朵祥云飘浮于空中,与蟠龙呼应。
蟠龙是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的龙。为什么蟠龙不升天呢?相传东海龙王的第十五个儿子名叫蟠龙,他时常偷跑到人间游玩。龙王很不高兴,就将他交给三元仙君严加管教。三元仙君视蟠龙为宠儿,把那套变幻莫测的仙术全教给了他。一天,蟠龙又偷偷地跑到人间玩,只见大地一片干旱,已是播种季节,田间地头连个人影都不见,蟠龙看到失去生机的大地,心像捅了刀子。他立即用三元仙君教给他的仙术,晃起那条灵巧的尾巴,向空中扫了个半弧。霎时,天空布满乌云,接着哗哗哗地下起了雨来。蟠龙降雨过后,那片绿色的世界又恢复了生机。人们相互祝贺道喜,感激蟠龙。
汉白玉影壁壁身盘龙柱侧面看到此情此景,蟠龙不愿再回龙宫,整日地巡回在人间大地上,土地干旱了,就给人们降雨;船工被恶水吞没,就引来水鸟为行船引路;野兽在山里危害百姓,就将这些野兽驱逐;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就在山上种植药材。就这样,蟠龙长期蛰伏在神州大地,世世代代地为人们造福。
蟠龙的形状作盘曲状环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在梁上、天花板上的龙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汉白玉影壁蟠龙柱影壁芯上一幅图刻有:嫦娥、二郎神、斗阵圣佛、弥勒佛、释迦摩尼等神仙(影壁芯是指影壁墙的中间部分,一般用方砖镶贴成饰面。
下一幅图有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仙,送子观音、杨柳观音、合掌观音、圆光观音、持经观音,龙王等,推测此图为八仙大战东海龙王,佛祖和观音大士前来讲和的故事。
汉白玉影壁壁芯在民间传说中,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称八仙所持的檀板、扇子、洞箫、渔鼓、宝剑、葫芦、荷花、花篮等八物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文艺作品中以八仙过海、八仙献寿最为有名。
持经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因手持经卷故名。相当于《法华经·普门品》所载,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此系因声闻乃听闻如来之说法而得道者,故以手持经卷表示之。其形像为菩萨坐岩石上,右手奉持经卷,左手置于膝上。
汉白玉影壁芯雕刻的八仙圆光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背负火焰之观音也。逢刑戮时念之。取法华经普门品: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之意。
合掌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合掌立像,因以其虚(空)心合掌之故,称为合掌观音。表示三十三身中的婆罗门身。
杨柳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又称药王观音。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杨柳枝。若修杨柳枝药法,可消除身上之众病。又於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其一即是杨柳枝手。
送子观音是民间崇拜的佛教神祗。封建时代百姓认为虔诚拜神佛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于是不能有孕、或者祈求生男孩的迷信百姓会拜送子观音,以求得子嗣。
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属于四灵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习俗。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
壁座是用石雕砌的须弥座,须弥座上下枭仰覆莲花瓣。
汉白玉影壁雕刻有八仙、观音等神仙在标准的清式须弥座图像上看到上、下枋有卷草纹,上下混面上用仰覆莲瓣组成长条的边饰。束腰部分的拐角用植物组成的束柱,柱后为一段绶带纹,如果须弥座很长,则在中段加一段绶带纹。圭角用石头镶贴成饰面图案。
「现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33处文化与自然遗产中,有长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布达拉宫、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天坛、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皇家陵寝明十三陵、清东西陵、明孝陵、显陵、沈阳福陵、昭陵、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等,就连以纯自然遗产列入名录的四川黄龙、九寨沟也都有古建筑,古建筑占了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五分之四以上。由此可见,古建筑在我国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中之重要性。
古建筑是社会发展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文化积淀。一旦损毁,文物本体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都将不复存在,总之,只有把古建筑保护好,维修好,让它们以其原有的面貌长久地保存下去,才能发挥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等作用。保护古建筑,让古建筑流芳千古,古为今用,为后人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付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田永复编著.中国仿古建筑构造精讲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边精一著.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2
[3]王其钧主编.中国建筑图解词典.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4]楼庆西著.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砖雕石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4
[5]楼庆西著.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装饰之道.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4
[6]徐华铛编著.中国传统题材造型.神龙①.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
[7]徐华铛编著.中国传统题材造型.神龙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
[8]徐华铛编著.中国传统题材造型.佛陀.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
[9]徐华铛编著.中国传统题材造型.观音.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
由于本人知识的局限性,编写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在此表示谢意!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