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灰塑壁画是文昌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文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常取材自民间喜闻乐见的祥禽瑞兽、花卉植物等纹样,寄托着文昌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常用于装饰建筑物。
文昌孔庙、林家宅、韩家宅、十八行村古民居等文昌市古建筑中,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绘制了上百年的壁画。
灰塑壁画文化始于南宋,源于闽南。经过历代画师不断改进工艺流程后,文昌灰塑壁画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自成流派的一种建筑装饰文化。
△未上色的立体雕塑
草根灰、纸筋灰、颜料,这是绘制灰塑壁画时的基本原料。传统的色彩只有土黄、土红、奶蓝、墨色四种基本色,皆由自然粉石、米酒、赤糖配制调匀而成。
△平面壁画《前程万里》
△平面壁画《古寨雄风》局部
作画时,画师首先按照建筑物的特点,用草根灰批底,再用纸根灰抺面,然后在批面上构图,接着用颜料填充过度,这样就画成一幅平面壁画。
△《年年有余》
若要绘制灰塑壁画,要用草根灰和纸筋灰按比例混合再加红糖搅拌均匀,用它来在批面上造型,然后用颜料填充上色。
发展至今日,不仅壁画的样式、色彩丰富多样,而且造型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鹤舞朝阳》局部
精美的灰塑壁画,被文昌百姓用来装点民居门面,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在文昌传统民居的墙面上、门廊上,都少不了美观而富有意蕴的灰塑壁画。
△《必定如意》
正如这幅雕刻在民居围墙上的《必定如意》,笔和书卷的图案表现了主人对子孙后代饱读诗书、学有所成的期盼;如意、祥云的图案则是寓意家庭生活吉祥如意。图中有笔有如意,谐音必(笔)定如意。
中有笔有如意,谐音必(笔)定如意
△《喜上梅梢》局部
文昌传统住宅上,大多绘制民间流传的吉祥物,如在正厅横廊里常画象征喜上眉梢的“喜鹊登梅”;象征高尚品德的梅、兰、竹、菊;表示连年有余的“莲花和鲤鱼”等。窗门拱常画的有寓意富贵的牡丹和象征长寿的仙桃、鹤。祠堂祖庙的灰塑壁画有寓意吉祥的龙、凤。
△《龙凤呈祥》
△《龙凤呈祥》△寓意长寿的仙桃、“多子”谐音的多籽葡萄一幅壁画的设计,要依据题目及寓意来选择图案,也要遵循本地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例如常见的“年年有鱼”图,莲花与鲤鱼必不可少。“喜上梅梢”喜鹊和梅花定占据主要位置。
==
△活灵活现的花鸟壁画
一个优秀的画师,遵循传统的同时,可以根据构图的需要,或者东家的个人意愿,灵活安排多种图案的组合。以“福禄寿”图为例,除蝙蝠、鹿、仙鹤、松树外,可以再选择朝阳、祥云、山峰、流水等,还可以在边框部分装饰卷草、万字符。
△寓意生生不息的卷草图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建筑形式变化,民间在建设房屋时,对壁画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今的文昌壁画师,在题材、构图、色彩、原料等方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求变。
△非遗传承人许达联在非遗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解、展示雕塑技巧
非遗传承人许达联说,随着时代发展,画师们博采众长,开始混用水彩、丙烯等非传统颜料。与矿物质相比,这些颜料虽然留存时间短,但色彩更加艳丽。这种新的变化,为民居壁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另一方面,为了传承好、发扬好灰塑壁画,除了在校园设置壁画基地,定期授课外,近期,文昌市以“新时代文化馆:开放·融合·创新”为主题,开展年文昌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美丽文昌?魅力非遗”灰塑壁画展览,让市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家乡文化遗产的魅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灰塑壁画。
△学生作品
文昌灰塑壁画是文昌历史文脉之一。它承载着文昌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见证了文昌社会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迁。保护与发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延续民族的智慧与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