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行省担任儒学提举的著名人物有哪些做出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学官群体

刘岳申字高仲,在儒学上久负盛名,是江西庐陵的重要文人,著有《申斋集》十五卷。后被人举荐为辽阳行省儒学副提举,未就。同样被推荐为辽阳儒学副提举而未实际到任的还有曾巽初,于延祐元年被举荐,后被史馆留为编修官。

另一位在辽阳担任儒学提举的是李克家,字肖翁。被举荐为辽阳行省儒学提举后从六千里外的江西至辽阳赴任。在辽阳任职时也有所作为,在《懿州城南学田碑》中也记载了至治二年他在担任儒学提举时购买土地扩建学校的事迹,使懿州庙学的规模得以扩大。元末在辽阳行省担任儒学提举的是赵洙,在红巾军攻入辽阳后,赵洙与妻许氏于资善寺避难,最终“洙以叱贼死”,不肯屈服最终被杀,许氏也被红巾军所杀。

担任医学提举的有谢缙孙,于元统年间担任辽阳行省医学提举。谢缙孙为江西庐陵人,庐陵县学因距县狱过近而在延祐七年将校址迁移到庐陵县旧治,之后的十七年间县医学缺乏修缮,后至元二年张侯浩修理庐陵县学,使学校的规模有所扩大,三皇庙也得到了修缮。此时正担任医愈郎辽阳行省医学提举的谢缙孙与张侯浩为同乡,将此时向吉安路上报并请求记录下来,因此才有了《吉安路三皇庙田记》。

元代辽阳行省属于边疆地区,辽金时期对这一地区的开发较少,主要集中于行省南部地区。元代的教育向边疆扩展,辽阳行省在元代也兴建了很多学校,但是学校的建设和各项设施的完善较江南地区要晚一些,前文已经论述。从学官群体上看,南方人担任较多,籍贯出自辽阳行省的士人相对较少。

曾在辽阳路与大宁路担任儒学教授的叶瑞就出身于江南的官宦世家,投身于儒学,生活简朴,他将家产全部分给了弟妹,自己亲自耕田为生,后跟随当时的大儒学习也有很大收获,游历秦晋幽朔最终到达辽阳,被洪氏荐为辽阳路儒学教授。辽阳瑞州学正徐用礼也为江南的官宦世家,数代人都投身于研究儒学之中,徐用礼在担任学正是也注重研究学问,经过元末战乱竟然“以诗贫”,也足以见其生活朴素。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应为担任辽阳儒学提举的李克家,为江西龙兴路富州人,曾在富州担任学官,其在学问上的成就也被当时的士人所推服。

后远赴几千里外的辽阳担任提举:“提举儒学事于辽阳,则远违其乡盖六千馀里,远近虽殊,而处之如一,辽东地寒,市苇席障蔽其上,与四傍为斋居之室,而名曰苇斋,人或哂其陋,而君视之若广居安宅。”正是李克家这种不慕奢靡的精神为人所称道,当他从辽阳归乡途经京师的时候与吴澄会面,吴澄也感叹其简朴写一篇文章《题苇斋记后》来记载他的事迹。其在任上也有所作为,他在发现懿州儒学的设施不足缺少学田时,从真定右丞处得地,为懿州儒学增添了学产,也应是在此时懿州儒学兴建或翻新了孔庙。

吕仲谦“世居临川之南,山木郁茂,田毛易长,仰事其亲,俯育其妻子,何尝有意于远游哉?一旦用荐书,得为辽东学官”。虽世居江南但国家有需要也要不辞辛苦赶往辽阳赴任,面对辽阳严酷的自然环境,也要勉励自己志气不改。“冬裘不足以御寒,蔬肠不胜其恒肉,虽志气不变,然情能无少远乎。”

辽阳行省也有孔氏后裔的身影,是学官中身份比较特殊的人,孔氏家族发展到元代已经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南方北方都有大量分布。孔氏在元代也受到了朝廷的优待,可以通过举荐为官,主要担任各地的学官,孔之肃就是通过举茂才担任的大宁路学正。

赵洙是元朝末年担任辽阳儒学提举的人,此时正值战乱四起之时,当起义军攻陷辽阳时,赵洙和妻子许氏一同前往资善寺避难,赵洙先被贼所杀,许氏大哭痛骂贼人最终也被杀害,许氏因此也被列为烈女。值得注意的是,许氏并非普通人家出身的女子,而是大学士许有任的侄女,也可以说是名门之后了。提举赵洙的生平记载甚少,但能够和许氏联姻,他就算不是是官宦世家也应具有一定的势力。儒学提举本应是地方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官职了,本可以安享富贵,但赵洙处乱世而保持气节,是值得敬佩。

这些学官在做到安贫乐道专心学问的同时,也为辽阳行省的教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如前文所述的叶瑞被辽阳右丞洪重喜推荐任辽阳路儒学教授,在辽阳任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儒学发展,“辽东之人翕然知向学者先生之力也。”辽阳地区位置偏远,科制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运行,当地的官员也不了解中原地区的教育制度,叶瑞详细的教导当地的官员,等到元朝恢复科举时,“盖江南内附,时年已三十余矣,习于场屋条制者也。监试宪佥田时佐曰:微先生,几不能奉诏。”

叶瑞的到来不仅推动了辽阳行省教育制度的进步,也促进了儒学在辽阳的传播。又如冯善主,师从许衡足以说明其在学术上的造诣,来到辽阳行省之后除担任儒学教授外还在洪君祥主办的义学中任职。此时辽阳行省刚刚设立,也经历了乃颜之乱的战火,百废待兴之际冯善主来到辽阳,教授生徒,对于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无疑有促进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叶瑞与冯善主得以在辽阳行省大有作为,也是由于此时的辽阳行省平章洪君祥和右丞洪重喜有志于发展教育,大兴学校。由此可以认为一些有理想的行省官员重视教育,也推动了元代辽阳行省学校的发展。通过对辽阳行省学官的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学官在学术上有很高造诣,而且不乏有安贫乐道精神的人。有这样的一批学官来主持教育事业,辽阳行省的教育才会在元代有了长足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