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二建筑中的希贤希圣的

孔子认为,人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从做人的追求上来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因此,在儒家文化中有“希贤希圣”的追求。

人希士,即人人希望成为有知识的读书之人。士希贤,即读书人都希望成为有道德的贤德之人。贤希圣,即贤德之人都希望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圣贤之人。孟子曾经说“君子三乐”,一乐是父母兄弟的天伦之乐,二乐是德行完满之乐,三乐是教育人才之乐。这其中德行完满之乐就是对“希贤希圣”的追求。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北京孔庙前面的街道称之为“成贤街”。

在北京孔庙西侧毗邻孔庙的是国子监,国子监是我国的中央官学(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教育部),也是我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在国子监内,核心的建筑称之为“辟雍”。“辟雍”一词起源于三千年前的周代,据史料记载“天子之学曰辟雍”。辟雍四面环水,是周天子学习、议事的场所。

辟雍最早是建在湖心小岛上的房子,周边环水,皇子、贵族在里面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和文化知识,是一处既安全又安静的地方。正是出于这种环境的特点,汉代大学者蔡邕解释:辟雍的“辟”字与玉璧的“璧”通用,周边的水环绕成圆形,就像一块无瑕的玉璧;“雍”为水中的陆地。这座建筑也体现也出古人“希贤希圣”的追求,君子美德应该像白玉一样纯洁无瑕。

北京国子监辟雍的兴建与乾隆皇帝有关,乾隆登基后的第二年,他亲临国子监讲学,因为那时国子监还没建辟雍,乾隆很不满意,几次提议建辟雍,但都因故没有实现。直到乾隆四十八年,年逾古稀的乾隆终于下了死命令:“国学为人文荟萃之地,规制宜隆,辟雍之立,元明以来典尚阙如,应增建以臻完备。”于是派当时担任工部尚书的刘墉主办此事,刘墉首先开凿深井,解决辟雍环水的问题,又在环池搭建四座既实用又具观赏性的汉白玉石桥。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创造性地建成了辟雍环水工程,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夸赞说:“辟雍建筑复古而不泥古,循名以务实。”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国学新建辟雍环水工成碑记》。

乾隆还将古时天子在辟雍内进行敬老尊贤的“三老五更”活动,撰写成《三老五更说》一文,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在石碑上,御碑也成为国子监碑亭的特色。另外,乾隆还把国子监里报时的钟鼓,移到琉璃牌坊前方的左右两侧,构成了以辟雍为主,包括东西碑亭、琉璃牌坊为一组的建筑群。

在辟雍建成后的第二年早春,乾隆皇帝就到国子监辟雍大殿举行了首次“临雍讲学”典礼,声势浩大,盛况空前。乾隆亲自宣讲《大学》里的一段话:“为人君者止于仁。”论述自己如何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据记载,讲学时殿内东边站着王公,西边站着相当于部级以上的大臣,殿外听讲的学生、各级官员和外国使节等不下四五千人。由于皇帝讲学的声音有限,于是就让站在门口的官员采用“传胪”的方式高声传颂,“传胪”就相当于今天的麦克风。 

辟雍环水的形式也被现代建筑设计采纳,在建筑主体外环绕人工湖,使得建筑更加神圣。国家大剧院四周的人工湖面积达3.5万平方米,水深为40厘米,为了保证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采用了一套特殊的水循环系统,让“湖水映明珠”的唯美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