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不讲信不信只问灵不灵

福建有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我去那旅游的时候,真的是大开眼界。在小小的泉州,佛教的开元寺、道教的玄妙观、儒教的孔庙,还有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清真寺、关帝庙、天后宫等等,各种宗教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就像一个宗教博物馆!可以说,泉州在宋朝和元朝的重要性,跟今天的上海差不多。当年,船来人往,热闹非凡,佛教徒、道教徒,还有基督徒、穆斯林,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城里,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在信仰结构中,儒、道、佛三家,总体来看也是各安其位、和平共处。放到全世界来看,这其实是个挺独特的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三家合流

要解开这个秘密,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中西方宗教的一个区别:总体来说,西方的主要宗教是一神教,中国宗教是多神教。

西方的主要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大都属于一神教。这几个宗教都认为,只有自己的神是唯一的真神。

相反地,中国人的信仰世界是一个多神共治的世界,儒家的孔子、佛教的观音、道教的太上老君,彼此之间可以相安无事,可以放在一个寺庙里面一起祭祀。在中国人看来,各路神仙并不冲突,他们共同主宰着这个世界。

你看,中国人的信仰是一整套互补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在儒、道、佛三家合流中形成的。它们之间既竞争,又相互融合,在宗教上可以说是联合执政!

在民间,儒、道、佛三家为了吸引信众,互相借鉴,它们的面目越来越相像,彼此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比如,你经常看到的关帝庙,这个关公手里拿的是儒家的经典《春秋》,同时又是佛教的守护神,也是道教的神仙。关帝这个神身上就同时具有儒、道、佛三家的元素。

为什么中国的宗教跟西方发展的方向不一样,能够三家合流呢?

这就要提到中国宗教研究的权威学者杨庆堃教授的一个著名观点了,他说,中西宗教的性质不一样,西方的宗教是制度性宗教,而中国的宗教呢,是分散性宗教。

什么叫制度性宗教?最典型的就是基督教。基督教从成为罗马国教开始,它跟世俗生活之间就有明确的界限。国王管人间的世俗事务,教会管个人的灵魂信仰。宗教有独立的信仰观念、宗教仪式和组织结构,和一般社会中的家庭、社团和政治权利等等泾渭分明。

但中国正好相反,是一种分散性宗教。意思说,宗教就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和人们的生活网络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宗教以一种分散性的形态,深刻地镶嵌在社会和政治的结构当中。你想想,祖宗崇拜不是跟家族制度相关吗?每个行业不是都有自己膜拜的保护神吗?比如木匠都膜拜鲁班、做生意的都供奉关公。

即使是佛教和道教,虽然也有正式的宗教组织,但也不像西方的教会那样独立,佛教和道教和国家权力纠缠不清。皇帝可以介入宗教事务,为各种寺庙钦定级别高低。宗族和民间信仰也是通过朝廷的恩准,让膜拜祖先或者神灵符合国家意识形态,跟国家权力攀上关系。难怪,香港著名的学者柯大卫教授有一个洞见: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是对祖宗和神灵磕头磕出来的!

神人互惠

你想想,中国的神仙是不是管的事特别多、特别细。你周围可能也有朋友,逢年过节会去庙里烧香拜佛,求各路菩萨天神,保佑家人平安、升官发财。这些愿望,是不是都特别实在?假如他们的愿望实现了,他们就会觉得神显灵了,这就得去还愿,感谢神的庇护。

如果没有实现呢,说明这家的神不灵,那就换一个庙呗。我告诉你一个民国期间的真实故事。大学者胡适,家里有一个仆人本来是信佛教的,胡适有一天突然发现他改去教堂了,就问怎么回事。仆人回答说:先生,大家都说现在耶稣比观音更灵验,我就改信基督了!

你现在明白了吧,中国人信神的态度,不是信不信,而是灵不灵。也就是说,中国的宗教不是“信”的宗教,而是“报”的宗教。虽然道教中也有“报”,但是这个观念能够深入人心,主要是佛教的作用。

“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因果报应。一个人的存在,就是一连串的因果造成的。你死后究竟是往生极乐,还是下地狱,要看你在现世里面究竟是为善呢还是作恶,这就叫“善恶到头应有报”。

“报”还有第二层意思,就是回报。人和神的关系,是互利互惠的。人需要神的庇护,神也需要人的供奉。在这种关系里,神为了得到信众的承认,甚至还要相互竞争,表现自己最有神力。这是不是和基督教的上帝很不一样?

另一方面,人们也会更愿意供奉那些更灵验的神,为他们修更大的造像、更多的庙宇。一个神如果口碑好,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一直保持活力,在文化中绵延,比如到今天依然香火旺盛的观音菩萨。但是,一个神如果办不好事,口碑不好了,可能就会香火越来越差,最后会从文化中消失。

在中国老百姓看来,祭祀神,神就会回报你。这就是给人希望啊。在一切都不确定的乱世里面,人靠什么活下去?就是希望。儒家给百姓希望吗?孔庙里面的圣人个个都好严肃,不会承诺你什么,所以平民百姓不会去拜孔庙。但是,只要你虔诚地供奉菩萨和神仙,他们就会让你心想事成。这就是希望,哪怕是虚幻的,也是百姓的生活永远不能缺少的。

这种信神的方式,基督徒就绝对接受不了。在他们看来,谁能最终得到救赎?一定是对上帝绝对虔诚的信徒啊。《圣经》里面的约伯,就是一个对上帝最虔诚的人。上帝派魔鬼来考验约伯的忠诚,让他倾家荡产、死去活来,但约伯对上帝的信仰,始终没有动摇。在基督教看来,真正的信徒绝对不是因为神人互惠才信仰上帝,因信称义,你有信仰,你才得救成为义人。

而中国宗教呢,重要的不是你信什么,而是你怎么信。信什么是对象问题,怎么信呢,是方式问题。方式对了,对象就不重要了。这个对的方式,就是祭祀。

儒家的宗教作用最重要的体现就在祭祀。佛道两教以及后来出现的各种千奇百怪的民间信仰,虽然各自崇拜的神灵不同,教义也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祭祀方式都是同构的,没有本质差异。

至于你是否真的信神,哦,那真的不重要,孔子不是说“祭神如神在”嘛!只要你以敬畏的态度行礼如仪了,神仿佛就在那里,会保佑你了!

你想,所谓儒、道、佛三家合流,合流在哪里?就是同构的祭祀方式嘛。你去逛孔庙、佛教或者道教的庙,虽然供奉的神不一样,但是感觉都差不多,跟进入教堂的感觉肯定不一样。中国的宗教场所,经常充满了烟火气。越是香火旺的地方,越是红尘滚滚!

中国的儒、道、佛为什么最终能够实现三教合流?假如三家像西方一神教那样在乎谁的神是真神的话,很可能打得头破血流。中国人的信仰,讲究神人互惠,所以也就更重视的仪式,只要信的方式对头了,就OK了!

经过上千年儒道佛三家的互相融合,中国宗教最终在祭祀方式上实现了统一,虽然各自祭祀的神不一样,但在信仰的方式上合流了。这就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信仰差别,这和中国宗教有分散性和实用性这两个特点密切相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