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城县地域文化的几个问题

哪个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关于故城县地域文化的几个问题(中)

宋淑敏刘荣梅

故城县的县域文化,其内涵是以儒学文化为根本代表,从各种史料的记述看,这一点不容置疑。而儒学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都以运河的开挖紧密相连。

(关庙村子游庙德政碑)

1、子游文化的传承发展

故城县军屯镇的关庙村,以前叫做子游庙村,因孔子的弟子子游曾在此任武城宰而得名,为此,孔子曾游学到过武城。地方史料曾明确记载: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对于这个说法,好多史料都持“存疑”的态度。其中一个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史学家谈迁。顺治十年(年),谈迁沿运河北上,一路对地方的名胜古迹进行考查研究,当他来到子游庙时,认为这是当地官员的政绩“附会”。他的观点是,这里的武城是指山东嘉祥的武城。再就是康熙年间治河总督张鹏翮,所著《治河全书》中,也对子游曾任武城宰的说法持不支持态度。

按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文观点看,子游所处的时代,黄河在故城区域游弋不定,那个时代,这个区域的城乡存在都是个问题。但后代的史学家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字河在子游庙之阳,永济渠在子游庙以北流过。而武城建县始在西汉,到唐代调露元年(年)从今西半屯镇盐厂村西南迁移至此,直到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年)东移十里建县城(今建国镇驻地),武城县治在此共年的时间。作为儒学为代表的孔庙,尤其在宋以后,逐渐成为各县治地方的标配建筑,子游庙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无论嘉祥的“南武城”,还是故城县域的“东武城”,因“子之武城”而引起的这桩公案,都是儒学传承的美好故事。关庙村今存的子游庙各种碑刻,虽已残破,起码证实了永济渠的繁华和武城县治近四百年的存在。

(崔氏墓考察图片)

2、崔氏文化的传承发展

关于崔氏,史料称“清河东武城崔”,东武城,为战国时期赵邑,其故地在今故城县西半屯镇,是西汉建制的古县,隶属清河郡。从文史资料记述来看,崔氏因崔琰而兴。曹操开通运河(今清凉江)北定冀州、讨伐袁尚兄弟、北征乌桓时,崔琰作为北方(黄河以北)的世家大族,为曹操所重用。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太子,背后给崔琰传话,想以崔琰的推举为依据。因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无论公与私,曹操本以为万事大吉了。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崔琰以春秋大义“立长不立幼”而出场,从此确立了曹丕的政治地位。

人们都熟知,三国至魏晋,以后直到隋、唐,都是以世家大族为政权依存的。到了北魏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们都是官越大,地越多,且代代相承袭,这一时期,崔氏家族的兴旺发达到了顶峰。而“清河东武城崔氏”,自崔琰始,都以儒学教育为家传教育的精髓,所以,崔氏存在八百年,被史学界称为“崔氏文化现象”。

自魏晋到隋唐,崔氏甲族先后共出现29位宰相,史册均有记载,可谓门阀大族,世代簪缨。到了宋代,赵匡胤实施以文治国的方略时,也对世家大族做了“根除”的手术,崔氏至此消遁,这是史学界的一个说法,有待进一步商榷。

(双冢屯孙伏伽墓)

3、孙伏伽也是崔氏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故城探源》一书中,对中国第一个状元孙伏伽进行了进一步考证。孙伏伽父子的坟墓在今西半屯镇双冢屯村北。从对崔氏墓群的初步考证看,孙伏伽应是受崔氏文化影响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崔氏家族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由于史料严重馈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总之,崔氏大族八百年政治地位显荣,文化底蕴深厚,学术思想代代相传,武城崔氏文化隶属于儒家思想文化,它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崔氏文化普之乡井,惠之于周郡。受到其好学不辍精神的鼓励,以及文化内涵的渗透,故城区域在明清时期文化繁荣,他们远者从儒家思想文化中吸取营养,近者从崔氏文化精神表示中受到激励和影响,事业有成,业绩斐然。

编辑:宋淑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