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临沂这座孔庙,古圣先贤之前,不禁感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老夫子的这几句话,恐怕是全天下的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了吧。

他不仅在古代被尊为“至圣先师”“天纵之圣”“千古圣人”,在现代更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由孔子提出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德治教化”和“君以民为体”的儒学思想,几千年来已经融进了中国人的基因,一代一代的始终在骨髓之中温润地传承着。

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也是当初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且一脉相传至如今的。

在临沂的兰山路上,便有这么一处纪念“万世师表”先圣孔子的孔庙。

别看这座孔庙规模不大,仅占地10亩,但历史可称得上是久远的很了。

据考证,临沂最早的孔庙在北宋靖康之乱中焚灭,由金代时期的守臣高召在现址另建。几百年间,历经多次战火燹毁。

今天我们看到的孔庙,是由明洪武二年(公元年)知州罗希孟重修的,又经明清多次修葺扩建和民国时期的改建,以现在的规模保留至今。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站在大成殿里,面对着古圣先贤的塑像和高悬顶际的金匾,老夫子“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的一句话在我脑海闪现:

孔子的父母家族虽都是贵族,但在孔子三岁时,身为陬邑大夫的父亲突然去世,因其母为侧室,不堪忍受正妻施氏的凌辱,母子二人被迫迁居鲁国首都曲阜。在忍辱负重、深明大义的母亲颜徵在的抚养和教育下,识汉字、读诗文、演周礼,并在母亲的启蒙下初涉《易》。

待孔子稍大一些,便被送到闻名遐迩的博学大师——颜襄——也就是孔子的外公家里专心学《易》,成为颜襄生前所收的最后一名学生。仅用三年的时间,孔子便“掏空”了外公的毕生所学。外公去世前,指着孔子对颜徵在说:孺子可教!

后来,因孤儿寡母生活实在困窘,孔子便偷偷背着母亲,一边帮人干一些放牛、赶车、当吹鼓手等“鄙事”来补贴家用,一边不断地研读诗书经典。

幼年养成的坚韧耐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良好品格,最终成就了孔子儒家思想的一派宗师。前些年的一句歌词说得非常好: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连孔子也不能例外!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大成殿的前后,矗立着几块风霜斑驳、高矮不等的石碑。附身过去细细观瞧,碑上雕龙刻凤,康熙、乾隆、同治、光绪的年号和玉玺印记尚隐约可见,试想当年定是异常的华美。

孔子治国安邦、德化万民的儒家理论,被古人学习了几千年,被帝王推崇了几千年,被历史传承发展了几千年,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我想,除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思想精华之外,其个人高风亮节、荣辱不惊、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更应被社会标榜吧。

想当年,鲁昭公因“三桓之乱”而逃奔齐国。孔子闻听,带着身边的几个学生疾奔齐国,意图迎回昭公,匡扶鲁国公室。

齐景公性格温柔和顺,求贤若渴,闻听孔子前来,经过几次交谈,感慨备至,“寡人望夫子来齐,犹暗夜中盼星月,愿将尼谿一带封夫子,作为夫子食邑。”

孔子急忙拱礼说:“国君厚恩,孔丘感激不尽!然丘于齐并无寸功,无功而受禄,岂不显得国君赏罚不明吗?且鲁君正逃亡在外,有国难奔。常言道‘君辱臣死’,如今丘苟且偷生,已不合礼仪,岂能再君辱而臣受封?”(注:引自钱穆《孔子传》)

孔子高风亮节,不为富贵所惑而矢志,今人当鉴!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院内,一对雌雄银杏高举着遮天蔽日的繁盛华盖,悄然无声地在这里矗立了多年,紧紧地注视着这座城每一分每一秒的变化,记录着这座城的兴盛、衰退、战火、隐忍和荣耀。

当今世人,追名逐利、心浮气躁之风颇盛。

盛夏烈日当空,我置身于先人种下的荫凉,想起孔子的这句话,做人,当如是矣!

我是爱读书、爱旅行、爱美食、爱健康的读行客,希望大家多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