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南宁古建筑群的风貌,现在多数人的首选是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三街两巷”是文物保护单位较多、较为集中的区域,还有许多历经风云变幻而屹立不倒的古建筑遗存,茕茕孑立,风骨依然。它们宛如散落在南宁城乡之间的明珠,散发着璀璨光芒,如周家坡古建筑群、蔡氏古宅、惠迪公祠、邕宁五圣宫、翰桥三昆堂……每一砖每一瓦、每根梁柱每幅彩绘,都在讲述着古南宁的乡土记忆与乡愁情怀,与喧嚣都市中的“三街两巷”遥相呼应。这是跨越时空的对话,是震撼心灵的倾诉,置身其中,用眼和心感受着绵延数百年的“声音”。
中国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史四大体系之一,一脉相承,从未中断。每一建筑都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乡镇文脉的体现和延续。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古厝·序》(载于《人民日报》年6月8日03版)中写道:“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古建筑也是历史载体……古建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这为我们根据南宁今存代表性古建筑在环境因素、地域影响、人文背景、空间模式、营造技艺等方面的特征,走出一条富于本地特色的古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南宁各县区的古建筑遗存,多属明清时期始建或重修,以古民居、宗庙祠堂等砖木结构建筑为主。这些古建筑遗存饱含先民们的生存智慧、工匠精神,凝聚了传统哲学闪烁的灵光,映照出劳作之美、创造之美。这是一座古老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见证,是祖先留给后人追思与回味的无价之宝。让我们探索它、了解它、珍惜它、保护它,把凝固在南宁历史记忆深处的美留给后世,代代相传,直至永远。
周家坡古建筑群
周家坡古建筑群为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宁市江南区江南街道东南村,西距壮锦大道约米。其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属于南宁市目前保存规模较大、较为完整、人文积淀深厚的古民居建筑群。
▲周家坡古建筑群为南宁市目前保存规模较大的古民居建筑群。南宁日报记者云亦云摄
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周家坡仍然重视儒学教育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传承,曾出过不少秀才、举人、进士,以及革命先烈、爱国人士、文化名人。现存有清代进士周培懋和革命烈士周仲武的故居。
周培懋,字少濂,号梓田,初为南宁府宣化县学廪生,在光绪八年(年)壬午科广西乡试中,以第八名中式,成举人。北京孔庙今存的《清光绪十八年壬辰科进士题名碑》记载,周培懋在光绪十八年(年)壬辰科殿试中,以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九名中式,成进士,列为铨选知县(即候选知县,在清末一般要候上十几二十年才有可能获实任)。周培懋毅然放弃仕途,受聘为左江书院、浔州书院讲席,以“实体达用、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培育英才。曾任《(民国)邕宁县志》第一任总纂。又以南宁方言笺注《康熙大字典》(书稿已遗佚),堪称弘扬地方文化的一大创举。
周仲武为周培懋的次子,原名周锡桓,广西著名词人、诗人、报业先驱。其原为秀才,但在年改而考取广东实验学堂(后改广东高等工业学堂),与朱锡昂、雷沛鸿等赴广州读书。其间,受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启迪,加入同盟会,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中共南宁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9年3月第一版《中共南宁党史人物传略(第一辑)》记载,周仲武历任南宁简易师范学堂学督、广西省议会议员、国民党广西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国民党广西省党部监察委员。周仲武作为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在其创办《岭表日报》时邀请共产党员陈勉恕担任总编辑,积极宣传联俄联共等革命思想,支持工农革命和学生运动。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下令“清党”,各地爪牙即开始疯狂捕杀共产党员以及革命志士。9月1日,张胆、邓哲等共产党员以及周仲武、雷天壮等国民党左派共13人(史称大革命时期“南宁十三烈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押赴南宁北门外刑场,英勇就义。
今存的周家坡古建筑群,较为完整的古建筑有三十五座,布局整齐,排列高低、错落有序。建筑形制多为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的小青瓦硬山顶。山墙外砌青砖,内砌土坯砖,即民间俗称“铁包金”的砌筑,这是周家坡古建筑群的特点之一。年,周家坡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周边游攻略
南宁市江南公园
公园内的建筑主要以骑楼建筑和扬美古镇传统民居为蓝本,以青灰色坡屋顶、白墙为主基调。金灿灿的黄花风铃木,古色古香的岭南风格建筑,小桥流水的园林美景,上个世纪的绿皮火车头,破旧文艺的铁轨……
一期工程已建成48个建筑主体,打造博艺堂、登山廊、五彩苑、馨园、畅叙馆等岭南特色园林建筑。同时建设风铃报春、风铃听泉、风铃谷、八桂春秋广场、映日荷影等特色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