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寿县,乡愁美景依旧

白癜风怎样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160807/4927619.html

原创边走边看楠溪驴记

初见寿县

11月10-13日,前往凤台县参加“乡土中国的转型和社会建设研讨会”,顺路看看近邻的寿县。在来时车上看到寿县路标,脑海里想起有个叫“寿什么县”蔬菜很有名的,莫非就是寿县。后来,想起那是山东省寿光县(现为寿光市),这是安徽省寿县,完全不同的地方。一了解,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多件,二、三级文物多件。

这些来头,更是吸引我前去一看的理由。从凤台到寿县,约50来分钟车程,人生地不熟,被自称第一次滴滴开车的小伙绕城多开了一圈,实际上到了寿县看到古城墙(东宾阳门)即可下车入古城(机动车不能进)。

寿县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宋,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年),明清时曾多次修葺,已历经多年。寿县古城墙是中国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同时还是全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山西平遥古城要早一百年。于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寿县古城墙位于淮河南岸,八公山下,古城略呈方形,棋盘式布局。城墙周长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千米。城墙墙基以块石圈砌,墙体中间以粘土夯实,外壁包贴特大青砖。砖石缝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浆加以填灌,城墙上筑有“敌楼”和“警辅”,墙顶外沿修有“雉堞”,也就是带垛的矮墙。城墙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门称为宾阳,南称为通淝,西门称为定湖,北门称为靖淮。而四门的瓮城也依然保存完好。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而南城门与瓮门则处于同一中轴线上均为南向出。四门之外设有吊桥,城外有护城河。古城墙以瓮城、城门、护城河、吊桥、角楼、警辅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组成一个完整防御体系,在冷兵器时代形容它为“金城汤池”或“固若金汤”,历史上有“铁打寿州城”之说。

寿县古城墙特殊形制构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墙外侧壁脚处特设一道护城石堤,二是瓮城内外门向交角处理,三是城涵(水关)上建筑月坝。城池所处的地理环境,匠心独运,于军事防御之外,还能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这也是古城池能完整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明代为了加固城基,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护城泊岸,城内北部东、西两隅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入城。涵额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年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寿县县城被洪水围困,城外一片汪洋,而城内安然无恙。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显示了它的特殊功能。

寿县古城墙城门东、南、西三门旧有名胜石刻。东门内北壁有二,一曰“人心不足蛇吞相(象)”,二曰“凤凰落毛不如鸡”,南门瓮城内东壁紧贴门后,刻一石人像,谓“门里人”。取自李园藏刺客于寿春棘门刺死春申君黄歇的故事,为楚文化又一珍贵遗迹。年,改建南门时没有修复于门内。

寿县因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金戈飞扬之处。从秦灭楚到抗日战争,在寿县就发生了17次规模较大的战事。寿县古城墙就是寿县历代战争史上的历史见证。东晋太元八年(年)的秦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围棋赌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典故。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这一文中,还引用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典故。

寿县博物馆

来到寿县,不能不看在文博界享有很高声誉的寿县博物馆。事不凑巧,遇上周一闭馆日,那就在外面转转百度吧。寿县博物馆位于寿春镇西大街中段,在安徽仅次于安徽省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也是地方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筹建于年,现收藏文物及标本共2万多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件(套)、二级文物件(套)、三级文物件(套)。馆藏具有显著地域特点,品位高,藏品丰富。新馆于年7月兴建,占地近2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新馆展陈列面积为平方米,设有《楚都遗珍》、《汉魏流韵》、《古窑重光》、《佛都艺术》、《彩瓷缤纷》、《汉墨流芳》、《碑刻精粹》、《人物英华》和《馆藏精品》九个专题展。

《楚都遗珍》专题陈列、运用近件(套)的馆藏文物和历史遗迹模型,展示了楚国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时期楚庄王主霸中原,经吴、楚逐鹿江淮,吴灭州来,“吴人来救蔡,因迁蔡于州来。”战国早期楚灭蔡,直至楚国晚期迁都于此后被秦国所灭。在此长达数百年活动轨迹,彰显了楚国文化的厚重底蕴。

楚大鼎(公元前年——前年)年出土于原寿县朱家集李三古堆楚王墓,因器物沿口处刻有“铸客”等十二字铭文,又称“铸客”大鼎,鼎通高厘米,口径87厘米,鼎耳及沿口下部铸饰菱形几何云纹,三足铸饰夸张变形的兽首和细腻的涡云纹,整体器形体现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三足挺圆鼎,充满着一种鼎天立地的张力,其形魁伟、雄撼、颇具霸气,在足的膝部和腹底部刻有“安邦”铭文,属楚国“安邦定国”的重器。为楚国的镇国之宝,是我国目前现存东周时期最大的圆形青铜鼎,其价值和地位可与商代“后母戍”大方鼎相媲美。是镇国之宝的重器。年毛泽东同志来视察安徽省博物馆,看此鼎时,风趣地说:“好大一个鼎,可煮一头牛。”

“越王者旨于赐”剑(公元前年——前年)年1月出土于寿县西圈墓地,战国早期蔡国贵族三号墓葬。剑通长54.5厘米。剑由剑身、剑格、剑柄和剑首四部分组成。柄上有两道凸箍,用绿松石镶嵌之精美的勾连云纹。剑格两面有用绿松石镶嵌出极富美感的空心鸟篆“王戉(音越)王戉者旨于赐”八个铭文,者旨于赐系越王勾践之子,即是文献中所记载的“鼫(shi)与”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6年。是一件十分难得的战国早期越过青铜剑。

金棺北宋天圣四年(公元年)年5月出土于寿县报恩寺舍利塔地宫内。同出土的有套放在金棺外的银棺和盛放于金棺内的舍利子等。金棺重91.5克,用5块金片模压成浮雕状纹样,再经钤(qian)凿刊刻等多种工艺程序处理细部后,用金丝穿成棺状,棺周围饰缠枝牡丹纹样,棺底钤凿有阴文“重佛舍利”四字,工艺精湛,玲珑剔透。

孔庙

寿县博物馆对面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孔庙,有许多名称:如“儒学”、“学官”、“黉学”、“圣庙”等,现在群众称之为“黉学”。在封建时代称为“学官”、“圣庙”。据《寿州志》记载:此建筑始建于唐,元代由城东南隅移建于此。占地面积达二万平方米,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群面积.05平方米,是安徽省现存建筑体量最大的孔庙,有大成殿、敷教坊、明伦堂、寿州碑廊等大小建筑物三十处,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第一进院前是牌楼式的“泮宫”、“快睹”、“仰高”三坊,斗拱飞檐,古色古香。第二进院正是半月形的“泮池”,常被人称之为“状元桥”。池北中轴线上为“戟门”,东耳房为名宦祠,西耳房为乡贤祠。由戟门进入第三进院,即来到孔庙的正殿——大成殿,殿面阔五间,深三间,是黉学主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大成臀两侧有配庑,是放置从祀牌位之所。大殿前是一米高的石块月台,台周护以雕花石栏,台左、右是两棵参天银杏树,把大殿点缀得更加肃穆。这两棵银杏树,树龄均近千年,一雌一雄,雄的授粉,雌的结果。不仅是安徽省内所罕见,在全国也是属于名木古树中几大银杏树之一,被誉为“中国植物活化石”。   

从大殿左、右两则之“外堂”、“入室”二门即进入第四进大院,明伦堂居最后。 

报恩寺

走到东大寺巷尽头便是报恩寺。“信步东禅寺,夕阳古塔尖。院深藏野竹,垣矮如远山。端坐佛含笑,颂经僧不闲。一声清磬动,明月送人还。”这首《游东禅寺》诗中所指东禅寺,就是寿县城东北隅的江淮名刹报恩寺。报恩寺旧名崇教禅院,也叫东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传说为唐玄奘奉敕建造,迄今已有1多年历史,鼎盛时期拥有僧侣数百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明末清初宿十八罗汉,堪称艺术珍品,曾为寿县博物馆所在地。 全寺总面积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已倒塌。残存的塔基危及游人安全,于年拆除时,发现塔基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鸟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内东、西、北三面是省级保护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进入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你别小看它,州人都知道这叫“城里城”,因为城里的主要名胜古迹均铸在香炉四周壁面上,所以叫“城里城”,此亦为八景中之一景。大殿东侧是僧祖堂及涤尘精舍,两侧是禅堂、维那寮。

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肃穆典雅。越过西侧圆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而且何以漫步在古朴典雅的长廊之中,抒发思古之幽情。

清真寺

寿县清真寺位于寿县回民聚居地的清真寺巷内,坐西向东。占地平方米。《寿州志》记载:“清真寺在城内留犊坊,康熙年间(年——年)建”。年寺内维修时,于殿顶发现纪年砖两快,铭文分别为“明天启年(公元1年——7年)建,道光年(公元年——年)重修。年大殿落架大修时,于瓦椽上发现”民国二十九年(年)重修的墨水字样。

清真寺院落东西长米,南北宽14米,中轴线上,布置三进重院,前院正门为大中门,两侧设偏门,正屋为二门。二进院落是为中院,正殿为无像宝殿即礼拜殿。殿前为宽广的平台,南北厢房为原阿文大、中、小学教室,水房等。北厢房西接“筛海洞”,院中银杏数株,参天蔽日,掩映着殿庑门廊,呈现出一派肃穆、庄严的气氛。

寺内建筑主要采用当地汉族体系结构形式,大门、二门、南北厢房均为硬山顶,砖瓦粉脊。无相宝殿的面阔五间,进深七间,四周设廊,殿之正面,通设隔扇门,两侧各开劵门与道殿上面,由前后两重檐歇山顶组成,勾连搭式衔接。南北面观,檐飞角翘,璧合珠联。东西相望,壮阔雄伟,浑然一体。

无像宝殿是穆斯林礼拜、学习、诵经的重要场所。寿春清真寺无像宝殿属勾连搭式古殿宇,面阔五间,进深七间,殿内明柱50根,内涵49根。面积为平方米。建筑古朴庄重,漆雕工艺精湛,具有颇高的历史价值。上世纪初至70年代末,受战乱和“文革”的影响,清真寺内各朝代帝王将相、朝廷权贵、封疆大吏、文化名人赐予赠予的48块匾等珍贵文物、资料遭遗失或损毁。

寿县清真寺是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同杭州凤凰清真寺齐名,名冠华东六省一市,寿春清真寺历史上为豫皖地区伊斯兰教活动中心。著名的大阿訇王敬斋曾出任寿春清真寺教长。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匆匆2个小时初见寿县,逛了大半个城。体验古城,以后该是呆下来慢慢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