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云原创之辛弃疾传记第4章故国山河

白癜风三级专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2/5837765.html

第4章故国山河情深

从济南遥墙到安徽亳州,大概有多里路,跟着爷爷辛赞踏上去南方的路,这还是辛弃疾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足。

和今天相比,古代有一点大不相同,就是生活节奏。那时候,不管什么原因出远门,进京赶考或者新官上任,即便是出门做生意,出远门走亲访友,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月,有的甚至数月经年,人们都长时间在路上。于是,有很多游历得以慢慢实现,有些故事也就获得更多发生的可能。

反正是给金人工作,去得晚些不但无碍,很可能更中辛赞的下怀。儿子和儿媳先后辞世,而且儿子的死因与金人直接相关,在辛赞的心里,国恨之外又加上了新仇。本指望儿子辛文郁能伺机而动,为大宋朝廷收复失地效一把力,没想却英年早逝,留下无爹无娘的孙子在孤独的人世。

辛赞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一定要把孙子教育成人,文武兼修,学得一身本事,将来为他的父亲报仇雪恨,为屈辱苟安的国家洗雪冤屈。他想趁着这次南下的机会,带着孙子好好领略下故国的山河风光与人文名胜,既能安慰孙子受伤的心情,也算是对他进行一次切身的教诲。

从遥墙镇绕过济南再往南,走几十里就到了灵岩寺。灵岩寺净明方丈和辛赞是旧友故交,十分热情地欢迎他们到来。于是,一行人在此歇脚。

灵岩寺位于长清县万德镇灵岩峪的方山之南,群山环抱,路远幽深,始建于东晋,西域高僧佛图澄的高足僧朗在此修寺,最盛时有僧侣余人,殿宇50余座,高低错落,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唐代李吉甫编纂的《十道图》中,把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和湖北江陵玉泉寺誉为域内四绝。宋代济南府从事卞育曾有诗曰:“屈指数四绝,四绝中最幽。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

唐宋为灵岩寺发展的鼎盛时期,院内有唐代诗人李邕撰写的《灵岩寺碑颂并序》、北宋蔡卞《圆通经》碑。寺内的辟支塔为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高55.7米,气势雄伟、造型美观,为唐朝高僧慧崇组织修建,并于宋淳化五年(年)重建并加高,历时63年才建成。宋代文学家曾巩有诗赞道:“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泰山巅峰之处的野丁香林之云摄

千佛殿内最为人称道的是40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有32尊塑于年(宋治平三年),其造像侧重写实,形态各异,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特征,喜怒哀乐,思虑忧烦,刻骨冥想,应有尽有,将一个个罗汉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予以生动呈示,临近观之,恍惚如真。那些人物衣着线条的处理值得一提,褶皱变化,惟妙惟肖,织物质感,纤毫毕现,而且富于优美的节奏感,被后人誉为“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天下第一”。另一处景观高僧墓塔林亦为国内罕见,塔身全由石头凿刻而成,塔刹上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从北魏到唐宋,记录着这里的历史变迁和人事代谢。

驻足灵岩胜景,你才会深刻感受到“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含义。辛弃疾亦步亦趋跟着爷爷,逐次观看寺内各种人文历史与山川自然景观,被深深吸引,目不暇接,还不时问这问那。在爷爷耐心的讲解中,年纪小小的他,对唐宋灿烂的文化有了切身的体验。

从颓圮的大殿遗址,到历经数百年之久的古檀,倾听着大殿的袅袅佛音,爷孙俩的心情得以在这幽静的山河间轻松放飞。

灵岩寺是济南到泰山的必经之道,位于泰山背后,所以又有“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而辛赞爷孙俩则是先到的灵岩寺,又去登的泰山。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泰山的雄伟和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孔子曾“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誉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秦始皇以降,历代皇帝登临最多的就是泰山。但现在,同沦陷的北方一起,泰山也沦于金人的统治。

辛赞想借此机会带着孙子攀登下泰山,让他对这座文化大山有所了解,并通过这座五岳之尊更加了解中国,同时还能锻炼一下他的体力和意志。

攀登之旅从泰山脚下的岱庙开始。

岱庙创建于汉代,唐朝时已规模空前。到宋代,又历被各代皇帝的恩德。宋太祖赵匡胤曾遣人重修岳渎祠庙,宋真宗于年登临封禅泰山,创建天贶(音况)殿。年,真宗诏翰林学士晁迥撰《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铭》,记加封泰山神帝号之事,立石于岳庙。年,宋徽宗嗣位后,屡降诏命,修缮岳庙。泰山东岳庙会也是此期间逐渐形成。泰山碑藏丰富,李斯小篆碑为中国最早的刻石,也是篆书书法的代表作,这里还有充分体现汉代隶书风格的张迁碑等。

临近黄昏时分,他们到达中天门,看看天色向晚,就在此投宿,第二天,辛赞要带着辛弃疾去看难得一见的泰山日出。

开满诸葛菜花的孔林林之云摄

次日凌晨,天还不亮,爷儿俩已经起床,跟班的人早已在门外等候。

山道盘桓向上,台阶越来越陡。辛弃疾年级尚小,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在爷爷的鼓励下,却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什么都不怕的精神。经过一番艰苦的登攀,辛弃疾在爷爷的带领下,经过十八盘,直达南天门。天刚蒙蒙亮,站在南天门前,极目远眺,泰安城模模糊糊在望。

这时候,天气转凉,山风阵阵,吹得越来越厉害,上山道上的人并不算多。走在天街上,感受着阵阵山风,很有彻骨的爽快感,因为第一次登上海拔如此高的山峦,辛弃疾十分好奇,兴奋有余。来到摩崖石刻,辛赞将李斯的篆字碑连同秦亡汉兴的历史典故一起讲解,辛弃疾听得入神。早上临近5点,爷孙俩来到日观峰,和零零星星赶来观看日出的游客站在一起,静静等候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遥远的东方,一片云海之上,一轮红日首先如同一个蛋卵一样慢慢从下往上移动,带着黏连的海水,向上使劲着、使劲着,忽然,腾的一下子,那颗红鸡蛋一样的果实猛地向上一跳,原先被带起的部分一下子弹回去,再看那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辛弃疾被眼前的壮丽景象完全迷住,他幼小的心怦怦跳动,心中充满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他抬头向上看去,爷爷的脸沉浸在日出的光泽照耀中,线条刚毅,布满沧桑。

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一声无比沉重的长长的叹息。爷爷到底想到了什么,他不知道,但一段时间以来,他隐隐约约能感觉到,父母的离世给爷爷带来的悲伤是多么深刻。白发人送黑发人,永远有着说不尽的人生况味。再就是,这么多年来,爷爷一直在金人的官场上任职,心里却始终思虑着回复大业,从来没有真正开心过。

爷爷回过头来,目不转睛地看着辛弃疾,很久了,才轻轻拍着他的头说出一句话:收复大宋的山河,将来就靠你们了!

东平的白佛山林之云摄

7岁多的辛弃疾,似懂非懂地使劲点着头。

辛赞用宽大的手掌紧紧拢抱着辛弃疾单薄的肩膀,他看到,在孙子清澈的眼神中,明明有一种真切的向往,有一种像初升朝阳一样喷薄欲出的光泽,像是刚刚被点燃的火苗,在闪动,在发亮。

从泰安往正南不到里地,就是孔子的老家曲阜,这里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孔府是孔家的宅第,孔林是孔家的墓园,孔庙是祭祀孔子之处。

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此前1年前,孔子出生于泗水,长大后在这里筑坛讲学,收授门徒,又从这里出发周游列国,传播他的学说和理想之道。73岁那年去世,埋葬于此。

北宋朝廷一向崇儒重道,宋太祖立国之初,就来到曲阜拜祭,并下诏修缮庙宇。年,宋真宗过曲阜拜孔庙,并整修孔庙规模,后还诏令各州皆建孔庙。辛赞爷孙俩看到的孔庙,前后四进院落,东中西三路并行,这种格局就奠定于北宋年间。以后的各代宋朝皇帝,都不同程度地下诏修缮过孔庙。

金国统治者上层也深知,要想立足中原,也必须依靠儒家思想。年,金将完颜宗尧进驻燕京后,人马未歇即建太学,修国子监。年,金兵侵入曲阜,“登杏坛,望殿火奠拜”。金朝统一北方后,进一步认识到崇儒之重要性。年,金熙宗完颜亶(dan)拨钱一万四千贯,修孔庙圣殿,后逐年都有专款拨付。

辛弃疾怀着崇敬的心情,跟着爷爷拜谒孔庙。过金声玉振坊后,就来到洙水河畔,稍作盘桓,继续前行。过棂星门和圣时门,再过弘道门、大中门,看奎文阁,观古碑亭,再经大成门和杏坛,就来到大成殿前,瞻仰了孔子塑像。

曲阜的万仞宫墙林之云摄

孔林中高大的橡树林格外吸引辛弃疾的目光,从小在遥墙长大,还很少一次见到这么多高大的树木,巍然伸向高高的天空。抚摸着子贡手植桧木,徘徊于孔子墓前,辛弃疾深深感受着儒家文化和一代先圣的氛围濡染。

从曲阜到亳州,要经过微山湖,他们这一行人此次南下,除了陆路还要走水路。

微山湖位于山东省微山县南部,北与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首尾相连,水路沟通,合称南四湖,苏鲁豫皖4个省份的50余条河流汇流于此,使之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湖盆狭长,呈西北东南走向,长公里,宽6至25公里。年(熙宁十年)始,黄河决口与改道逐渐频繁,黄河水流对加速微山湖演变所起的作用也相应增加。

从小见过大明湖和华山湖的辛弃疾,还没见过像微山湖这么大的湖,茫无际涯,波涛阵阵,贯穿其中的大运河上帆船点点,航运忙碌不停。

爷爷还告诉辛弃疾,那些船,有很多都在将金人掠夺来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运往燕京,也就是金人的中都,再运往东京,即黑龙江的辽阳。

微山湖上有微山岛,微山岛因有商朝微子墓而得名。其南不远还有一座张良墓,离微子墓不远。张良20多岁就离家创业,辗转江湖,汉建立后,因功勋卓著,被刘邦封为留侯。苏东坡24岁时,就曾写《留侯论》这样评价张良:“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张良是个英雄,曾经有过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壮举;张良是个名臣,兢兢业业一路伴随辅佐刘邦取得天下;张良还是个明白人,深谙飞鸟尽良弓藏之亘古内涵,最后坚决放弃对权力和荣光的迷恋;他还是个能够超越自我的人,与山林自然深为有缘。可以说,英勇使他出名,智谋使他功成,参悟使他长命,而融入自然则使他传世。

微山湖碧波荡漾,微山岛遗世独立,这里的历史变迁,张良的传奇经历,都深深印在辛弃疾的记忆之中。

微山湖的运沙船林之云摄

从微山湖到亳州,要经过河南永城芒山镇的芒砀山,这里地处豫皖苏鲁四省交界处,被后人誉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的砀山酥梨就产于此。砀山共有大小山丘20余座,芒砀山主峰居中,海拔只有多米。此处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后来被曹操所盗的中国最大汉墓群汉梁王墓即在这里。此外,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在陈胜墓前,辛赞语重心长地给辛弃疾讲陈胜的起义经历,还分析了他失败的原因。“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些英雄们当年的警句,都被辛弃疾牢牢记住。

半个多月的时间很快过去。爷孙俩就这样,利用去亳州的路途,得以同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对于辛弃疾而言,一路所经之处,凡是有历史名人故里,爱国名将遗迹,幽静的古战场,爷爷都会一一讲述给他听。特别是讲到那些著名的古代战争案例,包括战场的选择、地形地貌和两军对垒的军阵和战术,辛赞就会讲得更加详细,

和看到的美妙景色相比,辛弃疾更喜欢听这些和打仗有关的故事。一是男孩子天性向往两军对垒之事,再就是受爷爷和父亲影响,辛弃疾从小就萌生出成为一名军事家的理想。他知道,只有那样才能戎马平生,叱咤风云,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一路走来,灵岩寺的陡峭险要,泰山玉皇顶的辉煌日出,曲阜三孔的儒家风范,微山湖张良建功立业的人生传奇,芒砀山陈胜墓的深沉寂静等,这一切都以其新鲜深远的意味,强烈冲击着辛弃疾幼小而活跃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留下悠远回响。

对于小小的辛弃疾而言,有些事情渐渐明白,有些人物在他心目中渐渐清晰,特别是那些抗敌救国的历史故事更是清晰地印在脑海中,激发起他生命中的某些豪情壮志。

这天正午时分,走着走着,辛弃疾忽然看到,在远处,一条宽阔的河流蜿蜒向东南流去。过河不久,就看见一座威武的大城渐次出现,愈来愈近,城墙巍然耸立,阳光从城墙雉堞的缺口处射过来,有些炫目,“亳州”两个大字赫然出现在一座城楼之上。他回头看向爷爷,骑在马背上的辛赞正凝聚双目看着前方。

他知道,对于辛弃疾而言,一段新的生活就要徐徐展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