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没有见过甲骨文,孔子若有真迹,应该

甲骨文于商朝、周之前期广泛使用的,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孔子、老子使用的应该是大篆。

不过当时甲骨文还是存在的,起码鼎文中的“金、铭文字”还未成熟,出土的青铜器上甲骨文随处可见,孔子致力于恢复周礼,曾驱车到周王室询问、学习古礼古仪,不单单见过甲骨文,而且应该极其精通。

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如此说来,孔子精通甲骨文更有证据。

甲骨文和金文字体基本一致。甲骨文、金文和篆书称为古文字,与今天的汉字还是有较大差别。篆书看起来如画,美观庄重,常在历代碑刻的碑头使用。

(孔子墓碑上的篆书说明孔子时代的书体)

公元前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看看曲阜孔林的孔子墓碑上的篆书,文字真的很美。墓碑上刻的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版舞剧《孔子》。《孔子》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舞剧,编导孔德辛是孔子后人。)

孔子编著《论语》既没有毛笔更没有纸。

毛笔的发明早于纸。毛笔由秦朝大将蒙恬创造,没有毛笔之前文字都是用刀子刻在竹片上,后来有了毛笔,就用墨在竹简上写字。

纸的出现大约在汉朝前后。最有名的记载就是蔡伦造纸,其实在他之前就有了造纸术,只是由他进一步改进造纸方法。

千字文里就有一句,蒙笔伦纸,意思是蒙恬发明毛笔,造纸当属蔡伦。

所以,春秋时代没有毛笔,更没有纸。秦朝还是用毛笔竹简呢。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孔子的“三千弟子”,弟子们手持竹简,演员们吟诵着《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竹简用竹片穿成的书,竹片上刻着文字。) 

(已知最早的孔子像,是孔府世代相传的传家宝。)

楷木,楷,不读kǎi,读jiē。楷木是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孔林中一种特有的树种。传说是孔子弟子子贡奔丧时,带到曲阜去的;他守墓多年,种植了楷木,子贡用楷木雕刻了孔子和师母的形象。

孔子于73岁去世后,弟子皆来服丧三年,唯子贡服丧六年,为孔子结庐守墓,“孔子夫妇像”便雕刻于服丧之时。

但可惜的是子贡所刻原件早已遗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目前存于曲阜孔庙的“孔子夫妇像”为南宋仿制。

年山东东平发现最早的孔子画像。孔子拜见老子。

“殷比干墓”,世人相传当年孔子亲率弟子临墓凭吊,挥剑刻字立石于墓前。孔子把“墓”写成“莫”,意为“借地为土”。

据介绍,年,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来此参观,见到剑刻碑上的字体时说:“这是隶书,春秋战国时期隶书还没有出现,应该不是孔子的真迹。当然,也不能光靠字体妄下定论,还得靠文物学家来进一步判断。”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表示,在春秋时期还没有碑文出现,孔子也不可能去刻碑文。他说,以前在一些地方出现过孔子真迹,但他都亲自去考证过,全是赝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