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12父母不在我们也能敬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艾先强的阅读笔记

父亲在世时,很多事情都是父亲说了算,因此看不出子女的行为,这时候观察子女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子女做了家长,大小事情,都由子女说了算,这时候观察他们的行为。如果过了三年,子女都没有改变父亲生前的行为,而是一以贯之,那就是孝子了。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于孝的一种理解或者说是表达,也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道德趋向。在那个年代,传统的文化环境中,一个家庭之中以男子为主,父在,实际上也许指的是父母在,家长制度决定了孝的一种表现就是肖,肖像,肖和像是一个意思,也就是像,子女以父母的志向为志向,不肖子孙说的就是那些不以父母之志向为志向的子孙。

孔庙

可是我想,父母若是做的对,三年无改父之道,三年按照父母的教导来做没有什么了,要是对十年也行呀;可是若是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我们何须三年再去改呢?立刻就改也无妨的。

父母在的时候,他们的教导我们听从,父母不在的时候,他们的教导我们也不敢忘却。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子欲养而亲不在不是一种孝子所言,父母不在依然可以继承父母的优良传统和远大志向来敬孝父母。

有的人,喜欢这样做,他拉出来只言片语来谈及经典中的“错误”,他被自己的好胜心和挑刺心蒙蔽了双眼,忽视了有些经典的书籍的记录和表达是缺乏语境的,陷入了牛角尖,成为了非典型性雄辩症。

要是有人以这一句来片面判断孔子关于孝的“迂腐”,我只能说浅薄,哈哈,实际上,我刚刚也浅薄了一把,可是转念一想,一是论语我还没有认认真真地读一遍,二是忘记了孔夫子时代的语境,三是我本人还年轻父母也健在,因此我陷入这种浅薄也是正常的,以后不浅薄即可。嗯嗯,于是我在这里告诫自己,莫要急躁,莫要牛角尖。

现代的年轻人,总是在追求一种自我,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我也有和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之前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也有时候会做个不肖子孙,做个忤逆之子,意见不合也没有多少耐心去做一些解释。

在大二暑假的某一天,和爸妈因为某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吵了一架,吵得不是那么厉害,但是我看见他们的脸色两个小时都没有缓和过来。吃晚饭的时候,我自己觉得如此这般实在糟蹋自己上过的学,糟蹋自己吃过的五谷杂粮,于是心平气和地向我的父亲大人和母亲大人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肖行为,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诚诚恳恳地向他们陈述我的错误,向他们解释我自己当时的感受。

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小时,也讨论了之前我们的一些小冲突,倾听和询问果然是一种很棒的工具,我的心绪安宁了,对待父母从内心有了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我很开心,我能够有这样的机缘去向他们承认我的错误,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不敢标榜自己是一个孝子,但是我想我会尽快能地做到父母在身边,我们便耐心倾听,父母不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便认真照顾好自己,发展好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