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元祖籍直隶(今河北省)博野县北杨村,父亲颜昶因家贫,幼时就过继给蠡县刘村朱九祚为养子,改姓朱。明崇祯八年(年)三月十一,颜元就出生在蠡县刘村,取名朱邦良,乳名园儿。颜元的父亲经常受到朱家的虐待和歧视,他四岁,父亲随清军逃往关外,从此杳无音讯。
颜元八岁时,接受启蒙教育,师从吴洞云。吴洞云跟别的教书先生不一样,能骑马射箭,喜操戟弄剑,而且满腹韬略,同时长于医术和数术。颜元英资豪迈的气质,就是跟随吴洞云慢慢养成的。四年后,颜元因朱吴两家的一点琐事,无奈地离开了吴洞云的私塾。
清顺治元年(年)清军入关,当时有反清复明的队伍,而颜元的养祖父朱九祚以“率众守里”为名,对抗反清复明组织,获得大胜,被清朝任命为巡捕官。后来清朝裁撤官员,朱九祚谢任。
便回了农村老家,教孙耕读。十四岁那年,颜元看到《寇氏丹法》,立志修仙,十五岁时娶妻,因为学仙,坚决不接近妻子。十六岁后,明白了所谓仙术都是骗人的,于是弃之不学。颜元的养祖父想给他贿买一个秀才头衔,颜元不同意,说:“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后来十九岁时,颜元还考中了秀才。
颜元二十岁时,因朱家缠上一起官司,家道中落,颜元肩负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他从劳作中体会到了自己健硕身体带来的快乐。
二十一岁时,他才接触到《资治通鉴》,身处明亡清兴的时代,明白了古今兴替的道理,于是决定不再考取功名,立志作圣贤。此后,他博学广涉,有了人生明确的目标。
二十三岁时,他得到七部兵书,便彻夜研习,还时常练习技击之术。这个时候,他接触到了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以为这就是圣人之道。
二十五岁时,得到《理性大全》一书,如获至宝。从中知道了程朱理学的宗旨,认为理学比心学更为纯粹,于是按照理学的教导,坚持主敬、存诚。
他还在家中立起“道统龛”,正位供奉伏羲至周公、孔子,配位供奉颜、曾、思、孟、周、二程、张、邵、朱。周围的人为此讥笑他,但颜元不以为然,一本正经、无比真诚的拜祭他心中的圣人!
二十六岁时,颜元在白塔寺遇到一个叫无退的僧人,正在宣讲佛法,讲的是口吐莲花,出神入化。颜元说:“大师说的这么好,但只有一件不好。”无退问之,颜元答到:“可恨不许有一妇人。”无退问:“你这是什么道理?”颜元答:“无一妇人,更何讲道?当日,释迦之妇有一妇人,生释迦,才有汝教;无退之妇有一妇人,才有无退,今日才与我有此一讲。若释迦妇与于无退妇无一妇人,然释迦、无退无之矣,今日又哪来的佛教,白塔寺又焉得此一讲乎?……”一番话说的无退泪流满面,于是脱下袈裟,回家去了。
令他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是他养祖母的去世。康熙七年(年)养祖母刘氏病逝,他深感养祖母恩深,悲痛至极。同时,因为父亲不在,颜元以孙子身份灵前承重。他三日不食,朝夕祭奠。养祖母下葬后,亦朝夕哭祭,哀痛至极,乃至生了大病。朱氏家族一老翁看到他这样,非常怜悯他,告诉他祖母不孕,其妇乃他姓乞养者。于是到改嫁的母亲那里寻问,果真如此,这才哀情减半。
颜元居丧期间恪守朱子《家礼》,不敢越雷池一步,从死亡边缘爬回来之后,开始反思这诸多违背性情之处。他翻看《仪礼》来对照,这一对比,发现朱子《家礼》削删篡改的地方很多,许多都不符合古礼。
于是,他开始对程朱理学进行全面清算,于是悟到:“周公之六德、六行、六艺,孔子之四教,正学也;而程朱陆王者乃为禅学、俗学所染,非正务也。”“确立了思不如学,学必以习”的学术思想。认为孟子以后的儒家思想全部都是虚假妄言,全部都背离孔孟本义。并改书房“思古斋”为“习斋”,因此人们称其为“习斋先生”。
自此以后,颜元广收弟子,以复兴孔孟本来的思想为己任,让儒家思想回到了古老的航道上。他写诗勉励自己:“千年绝业往追寻,才把功夫认较真,吾好且须从学习,光阴莫卖与他人。”
养祖母死后,养祖父侧室所生的儿子朱晃唆使养祖父赶走了他。三十九岁时,养祖父去世。于是他回到博野县北杨村认祖归宗,改名颜元,原字易直,改字浑然。
颜元日常从事农田耕作,有一次客人来造访,看到他正在打麦场上挥汗劳作,甚为惊讶。颜元告诉对方:“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
有一次颜元与人骑马,因马受惊,另一个跌落马下,而颜元安然无恙。那人确说:“前明时生员骑马,必有人在马下拽着马辔,现在怎么没了这规矩。”颜元叹到:“不怨自己骑不好,确怨没有仆人帮忙,现在的士人怎么这样了?”
颜元的教学内容除了诗书、作文之外,尤强调六艺,他兢兢业业,以阐扬儒家实学实用思想为己任。他极力批判两千年来重文轻实的教育传统,包括玄学、佛学、理学、心学等。他提倡实学,认为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孟子皆是实学的代表者,如孔子其弟子或习礼、或鼓瑟、或学舞、或问仁孝、或谈商兵政事,于己于世皆有益。汉儒、宋儒败坏了儒家风气,学术完全成了文字游戏。统治者利用科举,把士人囿于文字之中,造成极大危害。道德、经济、人才的腐败与衰竭,皆与此有关。
颜元对自己要求极严,并鼓励弟子大胆指出他的错误。如有一年,他买石氏女为侧室,发现这女人是个傻子,知道被媒人所骗。于是令媒人将女人领回,又讨回原金。不料,媒人又将此女卖与他人。他的弟子李塨知道后向颜元规劝,颜元知道后说:“吾过矣!”于是又将女子买回归还其父。李塨对先生改过之勇极为感动。
颜元五十岁时,只身去往关外,寻找父亲。知道父亲出关,去了盛京,有位镶白旗董千总给了他些钱,开了个糖店,先后娶妻王氏妾刘氏,刘氏生二女,名银孩、金孩。颜昶也想回关里探亲,但因入关被阻未能实现,于康熙十一年(年)病故,葬于盛京附近韩英屯。颜元在盛京张贴寻人启示后,被银孩看到,兄妹相见,抱头痛哭。颜元祭奠父亲的坟墓后,亲自驾车,奉父亲牌位回博野。颜元倡导文武并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他本人更是武术高手。五十七岁时,当时的著名大侠李子青,来拜访颜元,二人比武切磋,以武术闻名的大侠李子青,确败给了近六十多岁的老者,时人称颜元“奇人也”!
康熙三十五年(年),六十二岁的颜元被直隶肥乡县漳南书院聘为主事,他为漳南书院亲书对联:“聊存孔绪,励习行,脱去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又为漳南书院制定了教育内容,与其它书院完全不同。设有四斋:一斋、文事斋,教礼、乐、书、数、天文、地理;二、武备斋,教兵法、功守、营阵、射御、技击;三、经史斋,教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诸文;四、艺能斋,教水学、火学、工学、象数。又设立理学斋,讲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帖括斋,讲八股举业。反对理学,讨厌八股的颜元为什么设立这两个学科?颜元解释道:“为我道之敌对,非周孔本学,暂收之以示我道之广,且以应时制,俟积习成,取示之法古,然后空此二斋。”此举惊世骇俗,学界震动。
颜元设立分科教学,这属于首创,已蕴含了近代教育课程的萌芽,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颜元在漳南书院任主事,引来各路名士汇聚,可惜仅数月后,因漳河之水泛滥,书院被淹,他辞归故里,自此再不复出。
八年后,康熙四十三年(年)九月初二,颜元在博野县北杨村家中病逝,享年七十岁。临终前告诫弟子:“天下事尚可为,汝等当积学待用。”弟子私谥“文孝”,葬于博野北杨村祖坟。
颜元一生著作不多,主要著有《四存篇》、《习斋记余》等。他弟子一百多人,其中高徒李塨将他的思想继承并发扬光大,形成一门学派,后人称为“颜李学派”。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颜元和李塨从祀孔庙,这师徒二位是最后从祀孔庙的人。
颜元名言: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金融人才之本也。
忧愁非书不释,忿怒非书不解,精神非书不振。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过不改也善人伤情,奖长易功也且全恩。
教以济养,养以行教,教者养也,养者教也。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紧。
一风俗而成治功,莫善于取人以德,其本莫重于谨痒序之教。
有圣贤之矣可以引路。会乃不走路,只效圣贤言,便当走路,每代引路之言增而愈多,卒之荡荡周行道上,鲜见其人也。
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