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文庙(即原汀州府学),以面积阔大、结构和谐、建筑精美、气势恢宏等特点享誉福建、台湾和东南亚各国。
汀州文庙始创于宋咸平二年(),原址在横岗岭,绍兴三年()始迁长汀城中心地带。
汀州文庙结构上主要由石牌坊、泮池拱桥、斋舍、棂星门、石板大院、大成殿、崇贤祠、明伦堂、御书阁、稽古阁、宸奎阁等组成,规模之大为闽西之冠。
文庙大门是一座全部由石板、石条、石柱构成的大石牌坊,阔门高槛,坚固美观。左右两门配以“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浮雕匾额。门外为宽大的石阶和石板平台,层层构筑,森严雄伟。门前立一石碑,上刻“历代官员下马处”,循古训,文官出轿,武官下马,布衣之族则绕道而行。
石牌坊内是石砌泮池,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桥飞拱而起,横跨池上。池水清澈,倒映天光,涟漪荡漾,锦鳞游泳,为肃穆的文庙增添了几许生气。
文庙的主体建筑为大成殿。该殿高居于环以狮柱栏杆的平台之上,殿宇高阔、庄严雄伟。殿顶为八卦形藻井,四角层层斗拱承托而上,且有精美的浮雕彩绘密布其上,高低明灭,五彩斑斓。四面翘角凌空,势欲腾云。殿顶琉璃焕彩,金碧辉煌。两根粗大的蟠龙石柱矗立殿沿,更衬出殿宇的壮丽气势。殿上原悬“万世师表”匾额,殿中设孔子塑像,明嘉靖九年时,世宗纳阁臣议,下诏全国改用木牌主,以别于佛教。两楹配祀颜渊、曾参、子思、孟轲四子,两壁配祀闵子骞、子贡、子夏等十二先哲,两底从祀公孙侨等七十二先贤,此外还从祀先儒若干人。
大成殿前是一个数百平方米的石板大院,院中设石桌石凳,植香木花卉。殿后的崇贤祠为祀孔子父亲叔梁纥处,明世宗时追封叔梁纥为启圣王,故又称该祠为启圣祠,现已毁。
长汀是客家首府,是唐代以来的州、郡、路、府的所在地,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地区和客家人聚居的中心区域之一。年11月,长汀县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尽快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修复和管理工作,恢复孔庙雍容典雅、古色古香的历史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