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颂中华千年书院如何以文化人环球网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的治疗方法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文化薪火,书院相传。

书院起于唐,至南宋时发展成熟,经元、明、清直至近代,其文脉贯穿古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

书院源出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开展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书等活动。古代书院与学术的一体化,始于宋代理学和书院的结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体现了当时书院学子的家国情怀。

书院传承“以文化人”的精神内核,将德行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坚持德育首位,首先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教授他人明白做人、践行做人的道理。书院还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传授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和政治理想。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书院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精神为中华民族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书院复兴则是在中华文明复兴大背景下出现的文化复兴。

传承创新书院精神,发扬光大书院文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将中国书院传统的君子教育、人格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正当其时。

岳麓书院:“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人民网宋子节摄)

岳麓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城西山麓,“泉涧盘绕,诸峰叠秀”,水声山色之中弥漫着古朴、典雅之气。

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年)。南宋乾道元年(年),“东南三贤”之一的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书院,一时群英骤至,人文荟萃,湖湘学派盛行。

南宋乾道三年(年),朱熹不远万里从福建到长沙,与张栻切磋学术,在此逗留二月,就理学中的“中和、太极、仁德”等问题展开讨论。“朱张会讲”也成为岳麓书院史上的一件盛事。

明末,王阳明等大师来院讲学,“良知”之学一度成为中心议题,王学与湖湘学的交流发展,使得书院再度辉煌。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一大批经世纬国之才大量涌现。思想家魏源、办洋务兴实业的曾国藩、左宗棠等清中后期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深受湖湘学派经世致用之学的影响。

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便是这种盛况的写照。

《白鹿洞书院揭示》影响后世书院教育

白鹿洞书院(人民网宋子节摄)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周边松苍柏翠,花香鸟语,别成洞天。

唐贞元年间,李渤隐居读书于此,因豢养一只白鹿,人称“白鹿先生”。至李渤为江州刺史,他创建台榭,为之命名“白鹿洞”。南唐升元四年(年),建有庐山国学。北宋初年,改名为书院。

南宋淳熙六年(年),理学大家朱熹在江西为官时,亲临白鹿洞勘查北宋书院遗址,见其山清水秀,“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是个讲学著述的好地方。因此,他决意兴复白鹿洞书院。

“日月两轮天地眼,读书万卷圣贤心。”

朱熹不持门户之见,邀请心学大师陆九渊来这里讲义利之辨。这不但成为学术发展史上的佳话,而且促进理学的发展和繁荣。

朱熹总结前人办学所立规制,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这份揭示提出了立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世之要和接物之要的基本准则,是做人做学问的基本要求,对后世书院教育影响深远。

石鼓书院:涵养湖湘文化的精神家园

石鼓书院匾额(人民网宋子节摄)

“山形如鼓峙江边,旧有朱陵洞口仙。胜地蒸湘山水合,真儒唐宋七贤传。”

石鼓书院坐落于湖南衡阳石鼓山,三面环水,处于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

唐元和中,士人李宽于石鼓山筑庐读书,创建书院。北宋景祐二年,宋仁宗赐名石鼓书院。

中国历史上的书院大多民间色彩浓重,而石鼓书院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宋代官府介入,石鼓书院成为衡州州学;元代则将其视同官学,纳入学官体制;至明清两代,石鼓书院虽与州、府学分置,但官方色彩依旧浓厚。

年夏,千年学府石鼓书院毁于炮火之中。年,石鼓书院复原的建设方案参照清乾隆年间史料,依清代布局和建筑风格完成重修。

鹅湖书院:“千古一辩”的时代回音

鹅湖书院(人民网宋子节摄)

“鹅从天外飞来,藏修游息,返本开新,人文化成弥宇宙。湖自地心涌现,吞吐涵容,承先启后,书院论道贯古今。”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上饶鹅湖镇,一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千古一辩”就发生在这里。

南宋淳熙二年(年),吕祖谦为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陆九龄“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种哲学观点“会归于一”,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会面,相约鹅湖进行学术交流。此后三天,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激烈辩论,场面盛极一时,史称“鹅湖之会”。

淳熙十五年(年),辛弃疾、陈亮在此“长歌相答,极论世事”,纵谈十日,共商抗金复国大计,是为“鹅湖之晤”。

“一会一晤”,让鹅湖书院成为“求同存异”思想的实践地。

嵩阳书院:以理学盛名于世

嵩阳书院(人民网宋子节摄)

“九转金丹,虚夸妙药求方士;程门立雪,还似菁莪育精英。”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与驰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少林寺毗邻。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景色宜人。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年),起初叫高阳寺,是佛教寺院。隋炀帝大业年间(-年)改名为嵩阳观,成为道教活动场所。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成为儒学活动中心。宋初又更名为太室书院,宋仁宗景佑二年(年)被赐名嵩阳书院。

宋代新儒学奠基人程颢、程颐曾在嵩阳书院著述讲学,创立了“洛学”,使书院名声大振。“二程”创立的洛派理学,以“明道”为目标,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结合佛、道思想精粹将孔孟传统加以改造。

“二程”在嵩阳书院的讲学,开创了学术与书院相结合的传统,也开了南宋书院和理学一体化的先河,在中国古代书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问津书院:万古斯文开道脉

问津书院(人民网宋子节摄)

“天相楚黄,万古斯文开道脉;地留辙迹,千秋多士接薪传。”

问津书院坐落于湖北武汉新洲区旧街孔子山南麓,前有清溪盘纡,后有碧嶂环抱。书院历史悠久,是楚黄儒学文化的教育圣地。

“问津”二字源于“孔子入楚问津”的史籍记载。《论语·微子》记载了“长沮、桀溺耦耕,而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一事。

据明《一统志》记载,西汉刘安在此建孔庙;唐代杜牧担任“黄州守”,“立庙祀先圣,兴学士”;南宋孟珙守黄州,“立庙设学,作屋千间,以居游士”。元初,又有江西之名儒龙仁夫“立院讲学”。万历年间,书院重修,并以“问津”为其名。自此,“书院之名始立”,“书院之制始备”。

年,武汉市新洲区启动问津书院百年维修保护工程,历时三年恢复了其独特的“后庙前院”、“上庙下学”规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