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通州的运河西畔,还有不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育场所,也就是书院。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
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比如明代巡仓御史阮鹗在通惠河畔创办书院,故名通惠书院,清代通州知州朱英创立官办书院,取名为潞河书院。此外,通州还有双鹤书院、闻道书院、杨行中书院。这些位于运河西畔的书院汲取着大运河的营养,使通州地区的文脉更加旺盛。
北京孔庙和曲阜孔庙属于国庙
通州文庙比北京孔庙早四年
通州文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可知,其是由通州知州赵居礼于元大德二年(年),在州署西侧创建,用以供奉孔子牌位。值得一提的是,通州文庙比北京孔庙还要早建4年。北京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年)。当然,两座庙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文庙又称孔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通州文庙虽是州县所建,但功能齐备,其规制与体量,在全国州县级中也是靠前的。一进通州文庙,映入眼帘的就是“泮桥”。古代的学宫前必定有泮桥,泮桥就像大成殿、棂星门一样,成为学宫的建筑标志之一。旧时,学子入学称为“入泮”,象征着登仕的第一步。在通州文庙中轴线上,自南而北部列着:射圃、影壁、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大成殿;中路东西两厢有:名宦祠、乡贤祠、东西朝、东西庑,以及尊经阁、崇圣殿、圣容殿、圣训亭以及古水井。文庙中学宫建筑群在东西并列两路,东路为头门、二门、东西斋房、明伦堂、教官署、训导署;西路为正殿、文帝祠。
目前,通州文庙与佑胜教寺并燃灯佛舍利塔,以及紫清宫,一并构成大运河北端西畔的“三庙一塔”景区,已对社会各界开放,彰显着通州运河文化深厚的底蕴。
贡院放榜图
县生员到通州贡院考试
通州区有所贡院小学,校内建筑雕梁画栋,校舍古色古香,每栋建筑都按书院的形制来建造,青瓦红柱,宽绰疏朗,体现出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这所学校的老校址,就是古代的通州贡院。后来旧城改造时才搬到现址。
位于建国门内大街的北京贡院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明、清两代全国会试的考场,也是顺天府(北京)乡试的地方。北京贡院附近的胡同就分别取名为贡院东街、贡院西街和贡院头条、二条、三条等。
而通州贡院的建造时间要晚于北京贡院。据史料记载,通州贡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它位于通州老城北门内东侧,与通州文庙在东西向同一条轴线上,但略微偏南。通州贡院占地达余平方米,房屋有70多间,其中考棚多达42间。在考试的时候,考棚中要用许多丁字形木板隔成一个个小间,每个小间有一扇窗户。而通州贡院外一条胡同就称为贡院胡同。
潞河中学风光秀丽,其前身为潞河书院
潞河书院有两座
在通州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多座书院。由于潞河中学比较有名,所以一提起通州历史上的潞河书院,不少人以为是潞河中学的前身、于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的潞河男塾(后改称潞河书院)。实际上,在此之前,通州还曾有过一座潞河书院,先后两座书院均以潞河命名,但确实不是一回事。
最早的潞河书院是官立的,主持创办者是通州知州朱英。清康熙五十九年,朱英奉仓场总督(管理全国粮仓)张仪朝之命,创建潞河书院。朱英先从坐粮厅借了两库银,把通州城西门内刘姓居民的房屋给买下来,再增建了一些房屋,然后请人来讲学。
而潞河中学的前身也名为潞河书院,清同治六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在通州创办学校,初名潞河男塾,设小学班与神道班,招收穷苦子弟,给以衣食和教育。开设圣经、哲学、三角、算学、国际公法、自然地理、世界史和中文等课程。清光绪十五年,潞河男塾升格为大学,改为“潞河书院”,同时附设中学一所。年,此潞河书院改为华北协和大学。年,华北协和大学与北京汇文大学等合并,改为燕京大学,并迁到北京办学。同年,原“潞河书院”附属中学改为私立潞河中学。
所以,在通州的历史上,先后有两座潞河书院。前者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书院,后者则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产物,相当于教会学校。
民间书院多由乡贤创办
北京最早的书院始于五代的后梁,当时北京诞生了历史上首座书院,名为“窦氏书院”。书院的开创者名为窦禹均。其实对于窦禹均,我们并不陌生,他就是《三字经》中常被提及的“窦燕山”。
通惠书院创办于明嘉靖二十六年,该书院的创办,结束了通州没有书院的历史。当时,巡按御史阮鄂到通州视察漕运仓储,在拜祭孔子牌位之后,即坐堂讲学,随即在文庙右首创建通州官办书院。因书院位于通州城北门外通惠河岸边,所以就把书院命名为“通惠书院”。明嘉靖四十三年,通州知州张守忠将通惠书院改建为州学明伦堂,书院遂废止。
书院都处于历史上大运河的北端西畔,也可以说是大运河文化的乳汁,哺育了这些书香府邸的孩子们。
作者:任德永
编辑:于晴饶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