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孔庙 >> 孔庙介绍 >> 古唐侯国碑的故事

古唐侯国碑的故事

白癜风的忌口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531/4632334.html

贾泉河

唐县有一座“古唐侯国”碑,记载了四千多年前挚为帝时封其弟放勋(尧)于唐地,放勋被封唐侯后管理唐地,兴修水利,开发农业,造福百姓的不朽功德。

古唐侯国碑原在唐县城东门瓮城中矗立。

唐具城的东门原来是向东开的。东门外有个大教场,是古时练兵和检阅军队及迎接上级官员的场所。广场北边有一座海神庙,传说古代东门外一片汪洋大水连着东海,故建庙以避洪水。东门外偏南有一座焕文书院(又名“唐岩书院”),是唐县 学府,清末建洋学堂改为县立东关高级小学校(东关高小)。东门内靠南有一个水塘,俗称“骚子坑”,是书院的文人黑客读书诵诗作画的地方。坑塘水清如镜,水边有亭子和小庙,岸边垂柳和水中荷花飘香。为什么叫“骚子坑”呢?古时对文人的尊称为“骚客”、“学子”,他们常来池边,故有此雅称(还有人称“骚子坑”为“造寺坑”,指建造寺院取土挖掘而成)。东门南有佛教圣地十方院(延禧寺),

院中有五层高的藏经楼(五节楼),还有合抱粗的桧柏,僧人拥有镇寺玛瑙石,上边刻着字。

后来,唐县城东门口朝南开了。有一首民谣,其中有一句“东门冲孤山(都山),辈辈出高官”,形容唐县辈辈出 人才。按封建迷信的说法是唐县借了尧母庆都的风水而人才辈出。当时,有一个阴险的县官忌妒唐县在外做官的多,不利他贪赃枉法刮地皮,便将东门堵死,在瓮城南面开了一

个门。城里人要想出城,必须在瓮城内拐个弯,向南走才能出去。过了若干年,又换了一个县官,他不同意前任嫉贤妒能的行为。他认为唐县有中华古风,多出人才有什么不好?为官何必怕人才?他兴办私塾,建立书院,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弘扬唐尧遗风,修建尧庙、孔庙。他亲笔题字刻石在东门拐弯处立了一座“古唐侯国”碑。这座碑坐东面西,你要从东门出城便首先看到这座弘扬尧风的石碑,以使唐尧的后裔唐县人从这里知道本县乃古代文明发祥之地,自觉继承唐尧的优良传统。

日寇侵华又造成这座碑的悲惨命运。“七七”事变后,年日军侵占唐县城。作为炎黄子孙尧的后人与敌浴血奋战八年。年日寇投降,这座紧连着唐具人民心弦的古碑失踪了,大家到处寻找,多年无结果。

四城涧村的王统同志从中国人民解放军64军副军级职务离休来到保定64军干休所居住,他还惦记着古唐侯国碑。他约唐县籍在外地离休的老干部王舒冰、唐振华、贾泉河等专程回乡寻宝,并得到唐具具委常委宣传部长韩海山同志的密切配合,一起发动群众寻找,但一时没有结果。王统同志已70岁高龄,决定自己出钱重立古唐侯国碑。

王统对古唐侯国碑的感情如此之深,不是偶然的。“七七”事变前他曾在东关高小读书,每天上学、放学都打碑前过,还经常坐在碑座子上看书,有时跟同学们围着这座碑唱歌作游戏。“七七”事变后,他参加了革命,先在唐县抗日游击大队后在晋察冀军区三分区二团任连指导员,指挥过保卫青虚山的战斗;解放战争、 时期,一直浴血奋战在战场上。后任 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离休之后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唐尧文化而奋斗。年,他和离休干部王舒冰(唐具东马寨人)共同撰写了《复制古唐侯国碑记》,并由刘沛钧(唐具人,黄埔军校最年轻学员)楷书而成碑文。

正当王统联系亲友筹措资金准备刻石立碑之时,韩海山同志在县棉麻公司院内发现了古唐侯国碑,并责成县文保所将碑挖掘出土后珍藏起来。

原来,这块碑不是丢失,而是被爱国的有识之士埋在地下,怕被日本侵略军盗走。因时间过久而藏碑人又去世,才有了这寻宝的过程。此碑面世是唐县人之大幸,笔者兴奋激动不已,乃赋诗赠韩海山同志:

为唐县“古唐侯国”古碑再现

致海山弟

丹凤山下尧受封(1)

放勋滱水创文明(2)

唐侯为帝都城立

古唐侯国始有名

石碑铭刻光辉史

战乱不幸久失踪

海山爱乡苦寻宝

剥去污土又重生

注:①丹凤山,在北店头乡北店头村、封庄村北面。

②滱水,现唐河的古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