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系列节目:两集纪录片《三孔春秋》(上、下),将于6月29、30日每晚22点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
这部纪录片是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和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系列节目是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国家文化记忆和传承”中国的世界遗产记录传播项目中的电视项目,采用纪录片的形式对中国当前所有世界遗产进行整体盘点和系统梳理。
纪录片《三孔春秋》(上、下)以“两创”方针为引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有利于”申遗方针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三孔”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礼乐仁和思想、天下大同理想、君子人格教育理念、诗礼传家的礼义精神、慎终追远的终极关怀理念。
充分阐释孔子所开创、“三孔”所凝聚的儒家学说精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要的思想源泉。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认为,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帮助我们解决今天的人类困境的价值。
纪录片《三孔春秋》,以“三孔”空间为经,以“春秋”时间为纬,以追梦礼乐、赓续梦想、复兴梦想作为全篇的整体架构,分上、下两集。
上集以“追梦”为主线,主要以孔庙建筑群、文物群为内容载体,讲述孔子一生所追寻的礼乐仁和梦想、天下大同文明形态、君子人格教育理想,挖掘孔庙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孔子儒学思想及其赓续传承的故事。
下集以“续梦”为线索,主要以孔林与孔府建筑群、文物群为内容载体,讲述孔门家祭、诗礼庭训、帝王训勉等故事,阐述孔林世代相承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终极关怀理念、孔府古今赓续的“忠孝”“诗礼”传家的礼义精神,展示“三孔”文化遗产广泛而深刻的海内外影响。
纪录片《三孔春秋》(上、下)兼顾全球视野与本土精神,国际与国内传播并重,以平等、客观的话语方式交流和探讨中国为全球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所做的贡献。
纪录片《三孔春秋》(上、下)邀请国内外著名文史研究专家与古迹遗产研究专家阐释“三孔”文化内涵。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安乐哲:中国传统文化是家庭为主的,家庭的价值是最基本的。我们人类文化不一样,最后都是回到家庭的关系。“仁”的基础是“孝”,“仁”以家庭为主,我们要扎根、生长。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孔子仁的概念提高了礼乐文化的道德内涵,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史有着重要的贡献。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研究员、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孔子就是要把人培养成有爱心、爱学习、求上进、能担当、敢引领的这样的君子,把人从个体到社会、到国家情怀的培养与教育。
天津大学教授、古建筑学家王其亨:曲阜孔庙是延续时间最长,格局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建筑群,通过组群的布局,起承转合,就是让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停地提高自己的期许,换句话讲,我人生该怎么走。这是中国组群建筑一个最大的特点。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孔庙是中华民族信仰和价值观的载体,我们从历代帝王竖立的孔庙碑文中就可以发现,他们将儒家思想与王朝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孔子研究院原副院长、孔子七十五代孙孔祥林:孔氏族规就规定,只有成为好人才能回到祖先那儿去。所以中国人说“慎终追远”,要追念自己的远祖,一方面是报答祖先的恩德;在家族来说,就是把家族的人都团结在一起,增强这个家族的凝聚力。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慎终追远”这四个字的终极意义,还应该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认真探索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时刻怀念往圣先贤的文化贡献,应该铭刻在华夏子孙对哺育我们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无限崇敬之中。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姜波:孔庙所体现出来的孔子艰苦卓绝的弘道风骨、孔府所体现出来的诗礼传家的礼义精神、孔林所传达出来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终极关怀理念,都对世界当今和未来有着重要的启迪。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纪录片《三孔春秋》(上、下)认真践行“两创”方针,采用多种综合手段,让“三孔”文化遗产活起来,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为塑造人类文明新秩序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昭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及其未来文明的方向。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系列节目:两集纪录片《三孔春秋》(上、下),6月29、30日晚,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重磅推出。
年6月29日星期三,22:00首播上集,次日(星期四)2:30、5:30重播。
年6月30日星期四,22:00首播下集,次日(星期五)2:30、5:30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