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东王松竹叶碑的传奇故事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m.39.net/pf/a_4621497.html

许文杰许志杰

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东王松村的松竹园,矗立着一通明万历年间的石碑,此碑故事甚多,四百多年来一直为东王松村民所保护。石碑虽经风吹雨打和时代变迁,依然基本完好,只是碑文略受风化,个别字迹被损,但并不影响石碑的整体形象。更为神奇的是此碑阳面平日与其他石碑无异,但是如遇清水尤其是小雨过后,碑面更加洁净之时,便呈现出一片宛如婆娑起舞的竹子,因此被称作“竹叶碑”。竹叶碑的来历充满传奇,是为了纪念潍县(现潍坊)人、任河间县知县期间为民伸张正义的许舜民。

慈善之家走出进士许舜民

许舜民(年-年)出生于一个具有慈善传统的耕读之家,始祖许进乐善好施、崇文重教,曾经多次捐粮赈灾,米石、小麦斛,因数额特别巨大,朝野敬佩,三次受到皇帝嘉奖,被封为“义民”。尤其捐资倡议重修长山(今邹平)范公祠,世人夸赞。

四世祖许士能自长山迁至潍县东南乡(坊子区)东王松村,承继祖训、发扬光大。及至七世祖许舜民,于明代万历十九年考取举人,万历二十六年荣登进士榜,授直隶河间府河间县知县。

史书记载,许舜民,字瞻蒲,赋性聪敏,自幼喜欢读书,性格刚正、处事果断。当时河间县恶霸当道,百姓苦不堪言。相传,最初皇帝并非让许舜民做河间县知县,而是另有他选,可是此人行至半道便被恶霸拦下恐吓威逼,不得不谢罪辞官还乡。闻知新晋进士许舜民不惧邪恶、性格刚直,皇帝下诏命许舜民任河间县知县。消息传开,很多亲近的朋友皆劝他宁可辞官返乡,也不要领命,否则前路凶险。许舜民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他笃定为民除害、伸张正义的信念,轻车简从,秘密奔赴河间县衙。

许舜民不事声张,但人刚抵河间县境,已有大批百姓赶来迎接,跪求新知县为民除害。经过了解,许舜民弄清当地王姓恶人名虎,因与当朝宰相是瓜蔓子亲戚,便仗势欺人、作恶多端,河间百姓只能忍气吞声。未等许舜民安排停当,当地权贵恶人便登门“拜访”,先是为王虎辩护,同时为自己开脱,竭力讨好新知县。一招不行,另出恶词,胁迫许舜民好自为之。他们还在县衙外当众扬言,如果有谁敢向知县递交状子,就甭想活着离开。许舜民知当地百姓苦难,命人在县衙外张贴告示,有冤者申冤。告示一出,百姓壮胆,纷纷到县衙递交诉状。

看罢状子,许舜民大怒,比照其罪,一一核对,并查找证人证据,拿定事实之后,将恶人王虎传至县衙,当庭质问。开始时,许舜民强压怒火,向王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大义为重,劝其改邪归正。但自以为有当朝宰相撑腰的王虎,非但不听,反而出言不逊,时有恐吓许舜民之言辞,根本不把新来的知县放在眼里。继之,许舜民以王法告知,若不遵从将会受到严惩。胆大妄为的王虎扬言“王法怎能奈何于我”。许舜民怒不可遏,“忠愤之气,发直冲冠,立命左右杖毙堂下,以为民除害,虽死不顾也。”王虎当堂被乱棍打死在县衙,消息传开,河间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许舜民却深知自己触犯当朝宰相,为了不致河间县百姓和家人受到牵连,他独自来到县衙后院自缢而亡。成为河间县知县还不到半年,许舜民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为百姓除害,可谓当朝官吏楷模。

就在河间县百姓为恶人王虎被杖当堂毙命奔走相告之时,许舜民自缢身亡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县。与此同时,王虎家人疾驰赴京将此案报到朝廷,皇帝当朝下诏,派员到河间县衙提取许舜民首级,回京验证。闻此消息,河间百姓从各地来到县衙外,冒雨跪求京官。迫于巨大压力,朝官面见皇帝,终使案情反转,特追授许舜民兵部主事衔,立祠享祭,赐银归葬,并准在家乡入设乡贤祠,两个儿子世袭奉祀,封赠二代。归葬家乡时为了保全尸体,特以皇帝所赐银子铸造模拟头颅,因而在其家乡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他的女儿见着父亲的尸体,撕心裂肺地哭喊:“金头银头,不如俺爹的真头”。闻者无不悲凄痛哭。

保存完好的竹叶碑仅此一通

河间县百姓更是哀痛,县衙附近泣送盈道。皇帝昭告天下,百姓依然无法忘却许舜民,请人作巨幅画像立于县衙,供人瞻仰,祭奠三天。既如此,河间民众仍是怀念,经乡绅牵头,用当地最为名贵的竹叶石,凿石碑两通,刻圣旨及赞颂碑文,将石碑送到许舜民家乡氏族墓地,立碑永念。

河间县民众为了表达对许舜民的敬重,在将竹叶碑从河间县送往潍县东王松途中,采用了歇人不歇肩的办法,由八十位壮汉轮流上阵,为的就是不让竹叶碑落地,以免损坏或弄脏。当时的路况非常差,河间、潍县之间虽然不需翻山越岭,但是沟壑、河道林立,加之遇上风雨天气,行走起来更加艰难。竹叶碑通高2.63米,算下来总重量不少于斤。从中不难看出河间县百姓对许舜民的感念。

竹叶碑安放在东王松村“许氏先茔”大门内道路两侧,碑额雕龙并有碑楼镶嵌,“圣旨”二字居于雕龙中间,配有龟趺底座,总高度达到4米。墓地中央有一株毛白杨树,树干遮天、枝繁叶茂,树下立有“许舜民之墓”石碑。20世纪初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加之传言中的银头、金头,许舜民墓被偷挖盗掘,致使墓地遭到严重破坏。一通竹叶碑被推倒在地,更有一通竹叶碑和龟趺底座等珍贵文物不翼而飞。许氏后代心怀先祖,年自发对竹叶碑进行保护性修复,并以家庙为基础扩建松竹园,将劫后余生的一通竹叶碑移至松竹园。竹叶碑重新站立起来,以其厚重而感人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代。

但是,因为年代久远,竹叶碑又一度被抛于荒野,碑文个别地方受到损坏。可喜的是许氏十八世孙许肇臻将其全文背诵,比照竹叶碑,全文如下:

“圣旨

奉天承运

皇帝敕曰,夫令也,能以弦歌和其民,而四境无愁叹之声者,慈也,则其所得训着深矣!而椎荣弗逮,可乎?惟尔范氏,直隶河间府河间县知县许舜民之母,仪成淑婉,性合惠温,克勤邹杼,爰佐庞耕,乃显青厢之业,空余画扇之悲,五鼎何施,一纶宜锡,是用赠尔为孺人,酬德只于堂萱,留恩光于墓槚。

万历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原碑文为文言繁体,为便于今人阅读,此处采用简体字,标点符号为作者所加(不当之处敬请指教,另外竹叶碑文字清晰度下降,前辈族人记忆口述,恐有个别疏漏,诚望知情者予以指点,如有早年拓片,更是喜不自胜——作者注)。

东王松竹叶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与地质化石研究价值,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全国现存称之为竹叶碑的石碑或拓片为数甚少。

其一是现存于曲阜孔庙大成殿的竹叶碑残碑,又名“督邮曹史题名碑”。此原碑曾载入清代著名学者黄易所辑《小蓬莱阁金石目》和年印行的阮元《山左金石志》中。史料记载此碑在清代中前期出土,尚未损坏,到了道光年间已经断为五块。阳面文字为隶书,磨损严重,可以识别的只有三个字。虽有清末的拓片,同样残缺不全,只能略识其中字迹,马子云《碑帖鉴定》“此碑阴之字书法秀丽,惜损之过甚”。只有区区四字勉强可辨,初步推断为东汉时期残碑。

另一号称竹叶碑的实物今存于陕西省蒲城县博物馆,这通石碑与东王松竹叶碑石质并不相同,它的石质为青石,之所以叫做竹叶碑,是因为石碑本身被雕刻上两株栩栩如生的青竹,故而得名。在重庆白帝城西的碑林中,也有一通石碑被称为竹叶碑,与蒲城县的竹叶碑意义相近,是在碑的阳面中间人工雕刻了一幅竹叶图,称作《丹青正气图》,所绘竹叶组成五言诗二十个字,故而得名。

由此可见,保存完好、名副其实的竹叶碑,目前所知仅存东王松竹叶碑一通,因此异常珍贵。东王松竹叶碑现被列为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理应得到更加科学实际的保护。

(感谢著名文史学家郑训佐对竹叶碑文之断句与识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