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曲阜孔府的或许都注意了,在孔府二门内、孔府大堂前,也就是孔府的二进院中央偏前的地带,竖立着一座四不靠的大门,而且中间的门几乎从来不开,游客来了只能从旁边过,这就是“重光门”。
重光门不仅遮挡了从圣人之门看向大堂的视线,而且它的四周没有任何建筑或者墙体与其毗连,如此精美而显得厚重的一道门,就这样非常突兀的就挡在了中央。说它是迎门墙吧,却有着厚重的木门,虽然有彩绘艳丽的屋顶,但又没有墙。
问题来了,重光门到底是什么来头呢?重是读zhong还是chong呢?咱们一起来聊聊。
重光门为四柱三间三楼式,高5.95米,长6.24米,宽2.03米;四根圆柱承托着歇山檐的屋顶,前后并垂以木雕莲花,明间略高,檐下施一头二升云拱,明间平身二攒,次间一攒,梁架结构,中间四柱立于抱鼓石须弥座上,有抱牙板扶持。柱顶以云拱承脊檩,担梁下垫通长替木,柱头云拱与平身科云拱等大。
建筑门楣悬浮光跃金的“恩赐重光”匾额,因此得名重光门。
重光门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年),当时为塞门或仪门。正德七年(年),因河北霸州起义的刘六、刘七义军侵扰孔庙,遭到破坏,朝廷决定在孔庙处建曲阜新城,以保护府庙。
历时十余年,重修的孔府、孔庙和曲阜新城建成,嘉靖二年(年),明世宗朱厚熜赐“恩赐重光”匾额挂在了塞门上,故而从此得名重光门。
导游或者许多资料上介绍说这四个字是皇帝御笔,不过许多学者提出了质疑,因为如果是皇帝所书,不会有“恩”字,最大的可能是皇帝只是赐重光门名,而题字是孔府族人自己所书,才有了“恩赐重光”。
重光的“重”是读zhong还是chong呢?据说当时重修曲阜城,当属劫后重生,明世宗大喜,取“太平盛世,日抱重光,谓曰有重日也”之意,意谓圣城重新屹立,孔府也重新落成,是为“重(chong)日”。所以读作“恩赐重(chong)光”。
重光门为什么很少开门呢?什么人才有资格走?
重光门是皇帝所赐,即使不是皇帝赐名,这样的门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建的,它又名仪门或塞门,在《周礼》中就有定制,只有帝王或诸侯国公才能建“塞门”,否则那可是欺君罔上之罪了。
御封之门,国公之门,所以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走的,只有被封的衍圣公,以及来此祭孔的皇帝才能从门中经过,其余官员人等只能从门两侧行走。所以即使孔氏家族中,也仅有32位历任衍圣公从门中走过。
到了现代,虽然没有了衍圣公,但当进行孔府大典或重大祭祀活动时,鸣礼炮十三响,重光门才会开启,偶尔有各国政要来此参观也会开启。
如今的重光门,已经不是一座门,而是孔氏家族的荣光之门,也是孔府的风水命运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