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谒静升文庙外一篇

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http://m.39.net/pf/a_7568336.html

夏谒静升文庙

静升文庙大成门

夏日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绿意盎然,山清水秀,风光秀美。坐落在古镇中心,紧邻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的静升文庙红墙碧瓦在随风摇曳的柳丝映衬下若隐若现,格外引人注目,与之共成一体的奎星楼楼阁高耸,大型石雕影壁鲤鱼跃龙门风格别具,尽情彰显着古镇独特的人文魅力。

当你进入古镇,迈上通往王家大院的人行步道时,首先与你迎面相照的便是这座在全国也及其罕见的乡村文庙。

文庙是古代祭祀孔子和进行儒学教育的场所,是礼制庙宇与官办学堂合二为一的建筑规式,是兴礼乐、宣道德、传教化的殿堂。文庙的建筑处处浸润着儒家思想,象征着儒家文化,正因为如此,文庙也成为最能表达中国文化符号的代表性建筑。

在封建时代,一般情况下,除皇城和孔子故里外,只有府、州、县及以上地方才准许修建文庙,而乡村建文庙则属违规僭越。那么静升这个本来属于乡村的地方,为何能够建起一座文庙呢?至今基本上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是当时有村中德高望重者大胆提议,村民积极响应,请求之情感动知县大人,经特批后阖村修建的。一说是由村里的富厚者出己资而自行修建的,后唯恐官府追究而逃往他乡从此隐姓埋名了。但无论哪种说法,均表现了古镇人崇儒重教,祈盼家乡学子高中,文人辈出,文化繁荣的情怀与心志。

静升文庙于元朝至顺三年(公元年)开工建设,历时四年到元至元二年(公元年)竣工落成。后经多次重建扩建和维修,保存至今。静升文庙以元、明建筑为主,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升文庙坐北面南,呈两进三路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而北分布着影壁(也称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寝殿和尊经阁。静升文庙虽然在规模上比不上南京夫子庙、山东曲阜孔庙,但是在文庙的必有建制上却一应俱全,造型精巧而不失庄重,地域特色显著,文化气息浓郁。

静升文庙的大型石雕影壁采用双面镂空雕刻技艺,其雕刻造型为鲤鱼跃龙门,在23平方米由28块优质石块拼接而成的影壁上,鲤鱼击水拼搏,奋勇向上,争相逾越龙门,其状态活灵活现,形象生动。而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力的鱼龙瞬变、龙腾云端的情致,不正是古镇人千百年来逆流勇进,奋发有为,追求美好向往的精神写照吗?文庙前的影壁也称为万仞宫墙,筑万仞宫墙于文庙之前,以象征孔子学问精深,德行高迈,思想深邃,非常人所能仰及,表达了学生对孔子的崇仰之情。其典故出自《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静升文庙前的这座鲤鱼跃龙门石雕影壁属元代建筑,且有宋代建筑艺术风格,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物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今天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客,每每从此经过,总会驻足凝视,为其惊叹,赞其所美。

过文庙棂星门,在大成门之前有半圆形的泮池。泮池是官学的标志,泮池为半月形,不亏不盈,是儒家“中庸之道”思想的形象体现。静升文庙泮池,水尤清纯,常年不枯,有数十尾红色小金鱼自由欢快地游来游去。据说静升文庙泮池池底有天然泉眼细流,清清泉水不涌不漫,使泮池内水量恰到好处。这泉水也像极了源远流长,经久不断的中华文脉。像极了生生不息的古镇文明。

过了状元桥,穿过大成门,便来到大成殿,正殿供奉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东西配殿又称东西庑,供奉着孔门七十二贤以及后世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人。这里是封建时代古镇举办祭孔活动的场所。出大成殿东西设置的“金声”“玉振”门,中轴线上还建有孔子夫人亓官氏专祠寝殿。寝殿东为供奉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崇圣祠,西为供奉孔子父母的启圣祠。中轴线最后为珍藏儒家学说典籍著作的尊经阁。

静升文庙大成殿西侧建有官办学堂——明伦堂,紧挨着明伦堂还有民国时期修建的高级小学校一座。这里自建成以来就是古镇教书育人之所,朗朗书声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代又一代古镇子弟曾在这里读书受教,他们曾从这里出发,走出乡关,去实现更加远大的抱负,而今明伦堂虽没有了往昔的书声,但仍有古镇历久弥新的文气和韵味。

大成殿东面建有赈济堂,这里曾经是古镇周济贫困、赈灾救急的自发性民间组织,内有大型义仓,村民特别是古镇富厚者不时捐粮捐款,使得赈济堂备有充足的粮食和钱款,以备应对各种不测情况。不仅如此,赈济堂还购置田地,以其产出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由此足见古镇民风之醇厚,人心之向善由来已久,仁义之乡名副其实。

静升文庙西有明伦堂,东有赈济堂,这不就是读书要经世致用,报效故土,不就是“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的有力印证吗?在这里你可以明确地看到什么叫“知行合一”及其深刻内涵。

静升文庙的东南一侧,建有六角四层飞檐式奎星楼。这座奎星楼建成于康熙元年(公元年),奎星楼内供奉着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魁星爷。那时,古镇每逢科考、乡试都要祭孔子,拜魁星,祈求古镇能有更多子弟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光大乡里。民国二十二年(公元年)由当时的赈济堂主持并具体组织,通过村民集资对奎星楼进行了大修彩绘并加高一层,由原先的三层变为现在的四层。这座耸立于文庙的奎星楼,在无数个秋雨冬雪,晨辉夕照中与古镇人相伴相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进,早已成为了古镇承载浓厚乡愁的地标性建筑。

文庙因古镇而生机无限,古镇因文庙而底蕴深厚。

王铁喜

静升文庙游记

静升文庙“鲤鱼跃龙门”午壁

天下学人,能牢居至圣宝位,独享设庙立教之尊者,惟孔子耳。

中国的多处府州县均要在所在地立一座文庙,文庙也称孔庙或夫子庙,寄托着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人生希望。按惯例,文庙一般在县城以上才有,然山西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居然也有一座。据有关资料表明,此为“庙学”,筑庙为学、授业育人,自古为有识之士所重,况此庙创建于元代至元二年(公元年)。众所周知,蒙元重武轻文,“只识弯弓射大雕”,废除科举,对读书人的态度既不同于宋代,也不同于此后的明、清两朝,故清康熙十四年(公元年)《静升村重修文庙碑记》就有如下文字:“庙学之设,自汉始,盖明夫子道,集前贤之大成……屡代相延,国学而外,亦止立于郡邑,而乡村无闻焉。唯静升里中有庙,准之县学制,不陋不华。盖创于先元至元之二年……”

这座文庙在静升村腹部,北侧是蜚声四海的民间故宫王家大院,这里风景幽雅、人杰地灵,尽管这座乡村文庙和曲阜孔庙相比有点难掩其羞涩,但这座村镇作为少有的元代文庙圣迹还是应该一睹的。

静升文庙虽小,在游客心目中却是高大的,你看,到此瞻仰的游人络绎不绝,本地的、外地的,也有侨胞和外宾,他们大都想沾点圣人灵气来此一睹孔圣人的风采的。

在静升文庙前有一座石雕午壁,又称鲤鱼跃龙门影壁或万仞宫墙,为元代建筑,这石雕壁心22.8平方米,全部用石雕镂刻分块砌筑而成,里外同一图案,雕出八条鲤鱼,击水扬波,冲浪争雄。其中有一条破浪而出,鱼尾龙头,一跃而变成巨龙,跳过龙门飞腾于太空行云流水之间,体现了同一时间和空间,鱼龙蜕变的全过程。这条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出一爪半鳞,显示其不全之全”,给人以生动的想象,在云彩中镂行的空洞,使天空中片片飞云间闪烁出点点星光,其变化多端的云彩和起伏有序的浪波水纹,形成明显的对比,富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真可谓精美绝伦。

走进文庙,先看到的是棂星门,相传天上星系有28宿,其中掌管文事的星叫“棂星”,言下之意是从棂星门下走过,可得到文曲星相助,科考顺利。穿过大成门,就可看到大成殿,大成门内有古柏六株,树老的沧桑,有的树无叶,树身斜楞,岔出去一些枯瘦的枝条,很难再发新枝,这些算活物吗?它像是不肯服老,枝干横在天间,如龙蛇之盘屈,望去颇有姿态,虽为槁木,犹“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

大成殿面前为杏坛,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讲学之地,载其事最早者是《庄子》书开篇的两行字,写到杏坛,“谓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论语》一书,不是一口气能够读尽的。羚羊挂角,常意在言外,不易理会处绝非二三,然久不知倦,读上古诗文,多有快乐的感觉。

正殿内供奉有孔子塑像,其金身头戴12冕冠,身穿12章服,手执镇圭,享天子之礼,形象与书上见到的孔子有点区别。脸色微红,长须似瀑,目光如电,仿佛一眼便能看穿人们心底深处的隐秘。读书人瞻仰者感到亲切,目不识丁者感到愧疚。孔子生前不尽如意,然而,他无法拒绝坐像前旺盛的香火,虔诚的敬香者男女都有,有向他致敬的,有来求他“帮助”的,无非都是祈望孔夫子再世能为之获福远祸、鱼跃龙门吧。大牌匾“万世师表”下的孔圣人,当会抚髯一笑。

文庙碑刻,史久,举目一扫,元、明、清石碑碣,皆为至珍古物,可谓:“老庙老殿本含元明土木,残碑残碣犹见康乾文章。”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弟子多有阐发,我知之浅矣,无力折中名家见解,总之是,看到孔氏庙堂,感到人世浮云,俯仰一瞬,俱往矣。能有遗光下传,也就该名刻颂德之碑。

郑建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