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星河
中国书画点将录
谢先莹著
“书中仙手”“李北海”——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其父李善,以注《文选》享名。他天资聪慧,幼承家学,少年时便以擅长书法、辞章而闻名,曾被任命为北海太守,故世称“李北海”。但为人刚毅忠烈,嫉恶如仇,不畏权贵,屡屡遭贬,后为宰相李林甫所害,含冤杖杀。一生文名远扬,世以“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为六绝。在书法上,工于翰墨,初学右军书,深得其妙,复脱弃旧习,参以已意,笔力清新,博取众美,自成一格,从“书中仙手”、“右军如龙,北海如象”等美称中可看出他的成就。书法个性特点比较明显,字体左高右低,笔力遒劲舒展,字如其人,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在理论上,反对机械地模仿,提倡创新,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他自撰自书碑八百通,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数种碑帖。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影响最大的要数《李思训碑》(又称《云麾将军碑》,现存陕西蒲城桥陵,也有拓本)和《麓山寺碑》(也称《岳麓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书法劲健,凛然有势。用笔清劲,自然,瘦劲异常,凛然有势,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其顿挫起伏奕奕动人,顾盼有神,犹是盛唐风范。此碑规模极大,遒劲而妍丽,为李邕精心之作。“李北海”书法为历代书家称道。宋代苏东坡、米芾学习他的书法特点,元代的赵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对后世影响较大。
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画家四祖”之一、“画圣”——吴道子(约-),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唐代第一大画家,后人称之为“画圣”,也有人称他是“中国山水画之祖”,为“画家四祖”之一,在历代从事油漆彩绘与塑作专业的工匠行会中均奉吴道子为祖师。年少时父母双亡,生活贫寒,但刻苦好学,十分勤奋,向民间画工或画匠学习,20岁就深得丹青之妙,颇有名气,曾为宫廷画师。他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鬼神、山水、楼阁、花木、鸟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绘画题材上,主要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也兼及其他题材。绘画技法上,创造了山水画的“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吴道子创造出以线为主的写意画风,还是水墨淡彩山水画的初创者。人物技法上,一是用形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圆转而有飘举之势,有“吴带当风”之说;二是以焦墨勾线,薄施淡彩,世谓之“吴装”;三是通过墨线的肥瘦抑扬,表现物象的运动感和量感,为白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吴道子绘画早年行笔流丽纤细,继承六朝风范;中年以后用笔成熟,兼画人物、佛道、神鬼、山水、鸟兽、草木、台殿等各类题材,尤以人物、佛道见长。传说唐玄宗游骊山归来生病,有一晚梦见两个鬼,大鬼身穿蓝袍,头戴破帽,执剑追捉小鬼。玄宗问:“你是何人?”大鬼说:“我是钟馗,感谢皇上为我殓葬之恩,要为皇上斩除妖孽。”玄宗醒后,病就好了,把自己的梦讲给吴道子听,他立即展纸挥毫,很快便画成一幅《钟馗捉鬼图》。画像正如玄宗梦境,后来家家都在门上张贴此画,以驱鬼避邪。在创作历程中,开元天宝年间是他绘画创作鼎盛时期,仅在洛阳、长安的寺庙中就留下壁画三百多壁,此外还来有大量卷轴画。吴道子一生虽然创作了许多作品,但真迹流传下来的很少。位于南水北调源头的南阳市淅川县香严寺(该寺原有上下两院,下寺于年划入丹江水库淹没区。现存一进五庭院的上寺)壁画曾被不少人误认作唐代珍品,甚至有人认为是吴道子所绘;而据笔者考证,该寺为号称“中国的释迦牟尼”——慧能的五大弟子之一慧忠和尚所始建,当时僧众达千余人。唐玄宗李隆基曾特诏将慧忠聘入长安咨询议政;鉴于他在安史之乱中的忠贞表现,肃宗又高封他为国师;香严寺还因唐宣宗李忱在此削发为僧避难7年后重回首都并作了大唐皇帝而闻名。被称为香严寺“三绝”的砖雕、石雕、木雕均为明清文物,而作为中原地区保存完好的最大(大雄宝殿内总面积平方米)壁画均为明代文物珍品。吴道子公认的代表作品是《天王送子图》(遗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又名《释迦降生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八十七神仙卷》(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八十七神仙卷》历经沧桑和战火劫难,徐悲鸿曾藏而痛失,失而复得,为此画倾尽心血,聚重金举债复购,视为旷世珍宝,盖有“悲鸿生命”四字印章,徐悲鸿重新装裱后亲自在画下写跋记述此卷传奇经历本末,并将失画、得画所作两首七绝抄于跋后;年捐献国家,现收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孔子行教像》(现存于曲阜孔庙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一般认为原作为吴道子所绘,但原作早已遗失。孔庙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堪称孔庙的镇庙之宝)、《菩萨》、《鬼伯》等;现存壁画真迹有《云行雨施》、《维摩诘像》、《万国咸宁》等;现存台湾的有《宝积宾伽罗佛像》、《关公像》、《百子图》等。还有一些真迹摹制品,如《吴道子贝叶如来画》(七幅)、《少林观音》、《大雄真圣像》等。海外存迹有流入德国的《道子墨宝》50幅,流入日本的《溪谷图》等6幅。他的画作《明皇教授箓图》、《十指钟馗图》,被录入《历代名画记》;《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图》、《大护法神像》等九十三件,录入《宣和画谱》。
帝王书法家——唐玄宗李隆基(-),陕西成纪(今甘肃)人。唐玄宗皇帝、书法家。其为唐睿宗第三子,少英武有权略,多才多艺,善骑射,通音律,懂历象,工书法。李隆基在位44年(-),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玄宗在位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爆发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国势走向衰落。其书法各体皆备,尤善八分、章草。唐窦臮《述书赋》云:“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风,笔为海而吞鲸。”传世书迹有《鹡鸰颂、》、《泰山铭》、《孝经》、《凉国长公主碑》等。其书《孝经》(亦称《石台孝经》)为一巨碑,隶书,追及汉隶风规,又小变其法,丰腴爽利,颇有盛唐气概。《石台孝经》是西安碑林国宝级文物,有“迎客第一碑”之称。此碑碑文是“文帝”孔子所撰《孝经》,唐玄宗以隶书御笔书写并作注;由唐肃宗题写碑额,三帝行文,顶天立地树人,的确气度非凡。另据传说,唐玄宗李隆基爱上亲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杨玉环,以致日思夜想,茶饭不思。宦官高力士灵机一动,劝李隆基令各位皇子研读《孝经》,以启发寿王以孝道为重,献出玉环。李隆基欣然采纳,并对诸皇子解释说:“孝之精义乃在于顺,顺者,以父母之愿为己愿,以父母之想为己想。”希望寿王李瑁有所感悟。同时,高力士进一步谋划,令杨玉环自荐为道士。免去寿王妃的身份。天宝四年,玄宗立孝经碑后,诏玉环还俗,册封贵妃。唐玄宗传世的墨迹有《鹡鸰颂》行书墨迹纸本,疑双勾本,曾经宋宣和内府、明晋王府、吴廷、清内府等收藏,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此帖书法,其起笔与收笔少藏锋,挺拔别致。从整幅观之,书法遒紧健劲,丰润浑茂,具有唐代典型风格,书出“二王”之间,而渐趋肥腴,法袭传统家学,师承历代宸翰之风。《鹡鸰颂》为唐玄宗书法墨迹传世之孤本,为有唐一代稀世之珍,世称人间瑰宝。
唐玄宗李隆基鹡鸰颂
编著者简介
谢先莹,字仲璜,号不敏,又号云宬,男,年3月出生,河南省内乡县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鉴藏理论家、书画家。主要著作有《浅谈中国书画鉴藏》《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中国书画鉴藏必备》《中国书画鉴藏与市场》《读懂大师——中国历代书画家的传奇故事》《书画星河——中国书画点将录》等。
更多著作的系列章节请百度搜索:“读懂大师谢先莹”“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先莹”“谢先莹编著”“谢先莹著”“谢先莹鉴赏”“谢先莹收藏”等关键词查找;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