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江苏太仓文庙万户故第,州迁学废

太仓属苏州地区,该地区创办官学的时间可追溯到唐宝应年间,节镇李栖筠在府治之南创建学庐。北宋时,范仲淹创办苏州府学,从而使得当地的教育十分发达。

太仓州学的前身是昆山县学,昆山先有孔庙后有县学,唐大历九年,昆山县令王纲在孔庙之右重建县学。到元代元贞元年,昆山由乃至升为州,县学改为州学。到元延祐元年,昆山州治移于太仓,转年知州王安贞在太仓城北建昆山州庙学。

对于此庙学的创建情况,清刻《太仓州志》所载龚璛所撰《昆山州新学记略》中简述说:“延祐改元三月,平江路昆山州移治于太仓,诏天下科举取士之初年也。有司聿新而未有学,朔望驰谒旧学非便。是年冬,相台王侯安贞来守是州,大惧无以作人材而承上意,矧兹带江控海,商货之区,漕舟之津,即庶且富,莫先于教。州之士平江路学道书院山长王大年、处州路儒学教授杜熙、直学陶公甫、学宾陶正甫,请各视其力相与成之,不以烦公家,度地治所之北,远去阛阓,秀色疏达,创大成殿,傍翼两庑,前辟重门,像先圣先师,绘从祀诸贤,又范尊爵罍洗,且严庙制,鸠工僝功费伙矣。侯曰:止吾岂竭人力以树风化者哉,州旧学岂不能偕迁于此,顾乡校不毁,因之以赢诸生庶乎?其并存也。”此次所建文庙有大成殿、讲堂、斋宇等五十余楹,并且有养士田十多顷。

至正十七年,昆山州治迁回马鞍山南,即今日昆山市,故建在太仓的昆山州庙学被废弃了,此后那里仅剩一座大成殿。明桑悦所撰弘治版《太仓州志》中称:“昆山州迁学废,惟大成殿岿然独存,望气者以为太仓当复兴。”

明宣德、正统年间,儒生沈玙在太仓原元代水军都万户府故地讲学,使得太仓讲学之风再起。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说:“吾乡布衣沈先生名玙,字孟温。洪武中,其家坐累谪戍云南之金齿。宣德初,归省坟墓。乡人以其经学该博,留教子弟。时年几六十,目已眚,终日端坐,与诸生讲解《四书》《五经》,章分句析,亹亹不倦,微辞奥义,亦多发明。后还云南,所著有《稽言录》《昆冈文稿》《释奠议》。太仓在胜国时,昆山州治在焉,故多文学之士。后因兵燹,随州西迁。自设兵卫以来,军民杂处,人不知学。今文学日盛,固由学校作养之功,而其讲说来历,实先生有以启之也。”

沈玙乃是太仓当地的一位布衣,洪武年间,因家中事受连累而谪居到云南,宣德初年,他回太仓扫墓,乡人以其知识渊博,把他留下来做教师。当时他已年近六十且双目失明,但他记忆力超强,能够给学生逐章逐句分析儒家经典。后来他还是返回了云南。桑悦感慨说,以前昆山州治在太仓,所以当地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后来因为战争,再加上州治迁回了昆山,此后太仓又设卫成为了驻军处,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当地的文风衰落了下来。但后来,因为沈玙的传播,使得太仓学风得以恢复。

明正统元年,太仓卫人查用纯提请相关部门建太仓镇海卫学,兵部尚书徐晞为此事也给朝廷上疏,提议“天下卫所与郡县相远者得立专学”。他的提议获利了朝廷的批准,于是巡抚周忱在太仓城内城门桥东元代水军都万户府故第设立了镇海太仓卫学。

明弘治十年,朝廷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部分之地建立太仓州,镇海太仓卫学改为太仓州学。对于此变迁,《太仓州志》简述说:“元延祐元年,昆山州移治太仓,其明年,知州王安贞建庙学于今州治之北。至正十七年,州徙马鞍山之阳,学废。明初建太仓鎭海两卫,正统元年,卫人查用纯请建学,教两卫子弟。会兵部尙书徐晞上议‘天下卫所与郡县相远者得立专学’,廵抚周忱乃度地陈门桥东,即元水军万户故第。终明之世凡四修。”

从这段简述来看,太仓文庙创建于元延祐元年,此后随州治迁移而废。明正统元年,在设立镇海太仓卫学时,同时重建孔庙。桑悦在《太仓州志》中说:“圣殿与圣贤肖像俱仍废学之旧,明伦堂及后堂则葺官第旧宇,若灵星、戟门两庑,以至祭器之属,则斩新造制。”

此次重建乃是把元昆山州大成殿旧材迁移而来,一并迁移者还有里面的圣贤塑像,迁移之后又将万户侯府内的堂屋改为了明伦堂等,另外新建了棂星、戟门及两庑。

弘治十年,新的太仓州建立后,首任知州李端对庙学进行了改造和增建,增建后的庙学规模,弘治版《太仓州志》描绘说:“大成殿一座三间,左右两步廊,东西两庑一十二间;戟门三间,左右两耳房;灵星门三座;明伦堂三间,轩三间,左右两耳房;穿堂三间,在明伦堂后;后堂五间,在穿堂后;忠义斋五间,居东;孝敬斋五间,居西;文惠斋讲堂三间,在号房北;号房二十六间,在明伦堂东;祭器库三间,在明伦堂东南;神厨三间,在祭器库东;宰牲房三间,在祭器库南;学门一座,在灵星门东;先贤祠在戟门右;土地祠在载门左;射圃亭一座;学正衙一所在后堂北;训导衙三所在学正衙东西。”

对于此次增建情况,祝允明写过一篇《改州学记略》,此文详细谈到了是哪些人为此做出过贡献。

对于太仓州学后来的情形,清刻版《太仓州志》中简述道:“入国朝顺治八年,知州陈之瀚修。康熙五年,学正张希哲修。二十一年,学正李煜修。六十年,训导曹培源修。雍正三年,分镇洋县地属县界,以学校宜统于州,乃规学宫前陈门塘北,绕太仓塘为玉带河属州。以学正专司州学,改训导司镇洋县学。文庙春秋丁祭则州县合焉。乾隆二十八年,学正陆国宾、训导李钧修。三十五年,学正吕鸿、训导张玢修。四十六年,知州李程莲修。五十年,知州西琳修。五十九年,知州鳌图修。嘉庆十九年,知州朱景昌修。”

清雍正三年,朝廷升太仓州为江苏直隶州,于是太仓州庙学就成为太仓州和镇阳县庙学。关于该庙学后来的情形,清刻版《太仓州志》中写道:

咸丰十年,兵燹毁。同治四年,知州方传书、镇洋知县李萼馨即旧址重建大成殿、东西两庑、崇圣祠、名宦、乡贤祠,大成、棂星门悉如旧制。八年,署知州蒯德模续建东西斋舍、明伦堂、忠义、孝弟祠、土地祠及学正训导署。独尊经阁(在文庙东偏)、敬一五箴亭(在尊经阁后)、射圃(在明伦堂西偏,东通学宫,西通娄东书院,旧有亭曰君子亭,又有会馔堂,改名嘉会堂,在明伦堂后,神厨神器库在嘉会堂东,西学仓在明伦堂东南,久废),及仰高门(在学门内,西向,通尊经阁),未复。

太平天国战争使得太仓州文庙被毁,同治四年,当地的官员在旧址重建。关于该文庙此后的状况,《太仓州志》接着叙述道:

光绪十四年,增建魁星阁于泮池之左,前此未有也。说者谓:在庙之巽方,主文明之象,然与圣庙大成殿五楹,庙后东北壁旧有石刻圣像,今亡。殿内悬钦颁扁额,殿外筑坛,环以石栏,丁祭乐舞于此。两庑东西各六楹,?门三楹,中曰:大成,左有耳房,为官师祭谒更衣所(门左右修学碑记八,左壁前后有赵孟頫书陶渊明《归去来辞》、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石刻)。棂星门石柱三座,金声玉振二坊在棂星门外,东西列下马石二,礼门义路二坊在金声玉振二坊外,泮池在棂星门正南,环以石栏(石栏毁于兵燹,光緖十二年重修),其南为陈门塘,塘南有文笔山(明嘉靖十年,知州陈璜积土峦,三高二丈许,周百余步,上立峰石曰文笔。二十六年,同知周凤岐增峰为五列,植松桧,日久树石无存。国朝雍正三年,训导邵诰、乾隆五十七年,五十九年,知州鳌图先后重植松柏??柳等树。咸丰十年贼至,尽伐之。同治十二年,里人复栽柏百余株于上)。崇圣祠旧名启圣祠,雍正元年改今名,旧在大成殿东北,今移建明伦堂后,即学正署旧址。……

关于该文庙后来的情形,高琪所撰《太仓历代庙学和科举》一文中转引了夏肇中在《孔庙古迹琐忆》中的所言:“年,笔者在太仓县第一初级中学读书,学校本部就设在孔庙里(当时‘一中’在西门外设有二院,初一学生在二院读书),除新建的两栋两层教学楼和部分平房宿舍外,包括大成殿和其他堂、祠等老建筑均被改造利用,有作办公室的,有作师生宿舍的,有作厨房、食堂的,有作大会堂的,等等。”

可见五十年代时,孔庙仍然被作为教室使用,对于此后的情况,高琪在文中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建造太仓第二招待所,拆除了孔庙。目前,原孔庙遗址处尚存有外泮池、古银杏树等历史遗迹。”

年4月12日,苏州爱书人王道先生在太仓图书馆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书物展,为此,绿茶与我特意前来捧场,同时在这里录制了我们三人对谈的节目,以便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时发出。此前的几天,昆山藏书家沈岗先生闻听我在这一带活动,命我活动结束后前往昆山与之会面,他特意派昆山文史专家祁学明先生到太仓图书馆来接我。

旁边的小区

在太仓图书馆门口与王道、绿茶以及昆山图书馆的周馆长道别之时,我提到了想去探看太仓文庙遗址,周馆长称那一带很难停车,然祁先生称可以让司机把我们送到那里,司机再找地方等候。然导航上无此目标,周馆长让我们定位为南洋广场。

南洋广场

对面的建筑

开车到这一带时,两边商铺林立,乃是太仓市的繁华商业区,司机只好把车停在一小区入口,下车后祁先生向多位路人打问,竟然无人知此遗址。我猛然想起曾在网上看到过文庙遗址文保牌,上面写着“月亮河”字样,泮池的形状像是半月,想来当地人是根据其外形起名为月亮河。我们走到南洋广场门前,问保安月亮河在哪里,他回身一指说就在大厦对面。

小区旁找到了泮池

新做护栏

前行二十余米,果然在商厦与居民区之间看到了泮池,泮池占地面积约两亩大小,由此可以推论出当年文庙规制之大。而今泮池的护栏全是新刻,文保牌上所说的古树也不见了踪影,泮池弧形的一面做成了绿化带。

太仓城区图

孔庙促进了太仓教育事业

在绿地里看到了一块刻石,此石没有名称也无介绍牌,从图案看,上面刊刻的应当是太仓的水系。仔细辨识,上面有刻的很浅的字迹,例如有东岳庙、吊桥等等,继续趴在上面细看,又看到了镇海卫、众安桥等,看来这应当是太仓城的古地图,想来文庙一定在上面。继续查看下去,果然在此图的右下角的吊桥上方看到了“文庙”字样,因为所刻太浅,总感觉文庙二字中间似乎还有一字,只是无论放大多少倍都看不清那是个什么字。

泮池另一侧

广场占用的是文庙之地

此地图前方十余米处还有一块新刻石,其题目为“孔庙促进了太仓古代教育事业”,下方以小字列出了自元代延祐元年至光绪二十三年间,太仓分别出了多少位进士,以及当地有哪些文化名人,其中有毛澄、毕沅、陆增祥,这三位乃是状元,接下来则列出了榜眼六位、探花四位、会元五位、解元五位的大名。此块刻石上还以线描的方式刻出了孔子宣教图,想来这块刻石在表明正是儒家之风方使得当地人才之盛。

文庙平面图

文保牌

继续向前,就是那块文保牌,文保牌前的一块刻石则是清太仓孔庙示意图,细看此图,泮池处在南面,池前还有一条S形的河,不知道那是不是当地人所说的月亮河,但就形体而言,泮池前的河不像月亮,所以我还是觉得月亮河指的是泮池。从比例来看,泮池所占面积不足太仓文庙整体规模的二十分之一,以泮池弧形所处的位置来看,南洋广场所占之地就是太仓文庙。

太仓孔庙的历史沿革

这块刻石的侧旁还有新刻的一块卧碑,其题目为“太仓孔庙的历史沿革”,此文从文庙创建提起,一直讲到了后来变成学校的情况,同时也引用了夏肇中在《孔庙古迹琐忆》中的那段话。

婉在水中央

另一侧是绿化带

赑屃

我围着泮池转了两圈,看不到池中有鱼,只是在池中心有一只石乌龟,从其背上的凹槽看,它应当是当年太仓孔庙内的一只驮碑赑屃,碑不知道去了哪里,也不明白为什么把它放在了水中央。而今的太仓孔庙如果以古物论,仅剩这只赑屃了。

护栏花饰

新栽银杏树

太湖石

泮池旁的几棵银杏树看上去树龄不超过二十年,并且每个树干下面都打着支撑,看来是从他处移栽而来者。尽管眼前仅有泮池和赑屃,但已然好过了许多完全没有痕迹的文庙。

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0.html